分享

三木秉凤诗文选:知止而后有定

 新华在线网 2023-01-12 发布于江苏

《道德经》曰:“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生命修行需要内求其智而不外索其欲,生命修行就是修出戒力、定力与慧力,宗教称之曰戒定慧,一切现象皆有界限,唯戒定慧无穷无尽。一阴一阳谓之道途,一捭一阖之谓术数,术数欲取,道心知止。如今人们都知道让生命膨胀却不愿让生命收缩,快乐不是因为我们拥有很多而是需要的很少,所以人生最大的学问是在知止处下功夫!我们在茫茫历程中因为背负的东西越少故生命的痕迹越长,此为止于负重;一路上我们会遭遇很多岔口,只有依据自己良心标向走下去的人才可能不留悔恨,此为止于良心;物若泥粒,人若尘埃,万物万象在天地间的确非常渺小,只能用心去拥抱万物才知天地就在心中,此为止于心界。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而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而本末,事而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止而后而定,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从容淡定,却又不愿意放下自己充满欲望的心呢?知止是天地之律,知止是智者之识。大道之理就是不执著春夏秋冬之美物,而是按四季律纪走下去,只有放下眼前的,才能看到未来的。我们学会把心量无限扩大,直到没有了美丑善恶为止,这时你的眼中只有缘生缘灭,浑然于太极无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生的修练,就是让人在大喜与大悲之后归于平淡,当心与日月同辉时,乌云也是一道美景,反之心与针尖比类时,花朵也会成为幸福的障碍!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情仇。如果总觉得自己周围君子太少小人又太多,那就把自己修炼成君子吧,在君子的眼睛里只有君子的风采,而无小人的作为,这就是有容乃大,在佛的眼睛里众生都是佛,就是这个道理。

知止就是自知,就是明了自己的物质边界和精神边界,知止就是脱负,心力正如心脏般面积越大负担越重,我们有多大心力就设定多远的人生边界,宁愿大马拉小车轻松上路,也不要小牛拉大车力所不及。回望半世,多少青春少年倒在了人生的开始,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生命边界和背负能力。当然很多道理讲起来很简单,身临其境时却不知所措,所以修炼内心是个功夫,这需要长期坚持,外不执于物,内不住于心,花开花落,流水溪竹,缘来缘去,云卷云舒,只赏其美不落凡思,只观其洁不沾纤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