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滦县有高、杨两户人家,高家的家主高贵章,以倒卖杂货为生,杨家的家主杨玉清,祖辈传下来弹棉花的技艺。 两家人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在媒人的撮合下,杨家的二女儿杨二姐与高家的六儿子高占英定下了姻亲,当时两个人年岁都不算大,对这桩亲事自然没有发言的权力,只能稀里糊涂的接受了。 后来机缘巧合之下,高贵章发了横财,买田地、置房产,一跃成为了狗庄出了名的大地主,并且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私塾念书,其中六子高占英,更是进了滦县的传习所,成了尊贵的“文化人”。 学成以后,高贵章替他开了一家私塾,让高占英做了教书先生,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儿子做了教书匠,高贵章心里得意极了,自家现在既有钱又风雅,十里八村,说话都带着风哩。 而今有句笑话,叫做“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意思是人一旦发迹了,就看不上原本的贫贱爱人了,高贵章自恃高人一等,自然也看不上“土老帽”杨二姐了,心中颇有悔婚的意思,只是有婚书在身,不好说出来罢了。 等到了适婚的年纪,即便是不情不愿,也不得不为他们操办婚事,从甸子村杨家将杨二姐接进了家门。 ![]() 《杨三姐告状》剧照 杨二姐是个比较传统的女人,信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嫁到高家以后,没少受到虐待,每次回家省亲的时候,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杨家的三女儿杨三姐,见到姐姐身上的淤青,心疼的不得了,与二姐不同的是,杨三姐骨子里充满了反叛精神,眼见得姐姐受到非人的折磨,忍不住劝道:“阿姐,现在时代变了,高家人不把你当人看,你可以离婚回娘家来。” 面对妹妹的劝说,杨二姐总是显得很沉默,眼中的愁绪浓郁的化也化不开,只是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忍气吞声并没有换来丈夫的同情,反而还因此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不久之后,杨二姐怀上了身孕,生下了一个女儿,境况终于好了一些,看在女儿的面上,高占英收敛了不少,对妻子也好了很多,杨二姐身上的淤青也逐渐少了起来,她天真的以为可以就此跟高占英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女儿才几个月就夭折了,杨二姐脸上再次布满阴云,高占英痛失爱女,认定是妻子没有照顾好女儿,才让小生命白白流逝,稍有不顺心就对她拳打脚踢,杨二姐的生活愈发难过了。 杨二姐回娘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可每次回去都是鼻青脸肿的,杨三姐忧心忡忡,只能默默的帮着二姐敷药,杨玉清咂着旱烟吞云吐雾,心里也后悔把女儿嫁进了高家。 就在一家人都为杨二姐的婚姻而担忧的时候,噩耗传来了,民国七年(1918年)农历三月十四日清晨,高家传来手信:杨二姐突发血崩,已于昨夜离世了! 这个消息不啻于晴天霹雳,此时杨玉清带着大儿子杨国恩外出了,家中只有杨三姐母女,顾不上其他,母女俩急忙跑到高家去奔丧。 当两人抵达的时候,杨二姐身上蒙上了白布,杨三姐颤抖着双手想要掀开白布,再看一眼姐姐,可高家人却反常的阻挠了起来,死活不肯让她见到姐姐的遗容。 这让杨三姐心中愈发疑惑:好端端的人怎么会说死就死呢?而且高家人似乎有意在遮掩着什么,杨三姐敏锐的察觉到,姐姐的死恐怕并不简单。 寻了个机会,杨三姐快步冲到遗体旁边,一把掀开了白布,二姐的遗体映入眼帘,只见她嘴角残留了些许血迹,下体堆满了石灰,石灰中同样有血迹,手上缠上了绷带,似乎也受了重伤。 高家人惊恐不已,一拥而上将杨三姐带出灵堂,杨三姐转身质问道:“我二姐是咋个死的?” ![]() 《杨三姐告状》剧照 沉默了一会儿,有人搭话道:“你二姐突发血崩,我们也很难过,死者为大,你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了!” 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人满意,杨三姐还要争辩,却被高家人强行架离了灵堂,要是他们心里没有鬼,怎么会连二姐的死因都说不清楚! 几天后,高家人匆匆为杨二姐举办葬礼,杨三姐自然要去送姐姐最后一程,围观看热闹的人有很多,其中就有高家的几位邻居。 他们面带不平之色,将杨三姐拉到无人处,小声说道:“你二姐绝不是死于血崩那么简单,她死的那天晚上,我们都听到高家里传来了哭闹声,还有你二姐求饶的声音,折腾了半夜才停下来。” 杨三姐心中一凛,回家之后将事情告诉了大哥杨国恩,两人越想越不对劲,于是一起跑到高家质问高占英杨二姐的真实死因。 高占英因为已经将杨二姐下葬,觉得死无对证,被兄妹俩逼问的急了,狂妄地叫嚣:“杨二姐就是我杀死的,有本事你们就去告我!能告得赢也算你们有本事。” ![]() 《杨三姐告状》剧照 杨国恩听得火冒三丈,抡起拳头就跟高占英扭打在了一起,可这里毕竟是高家,对方人多势众,杨三姐担心大哥有什么闪失,赶紧上前拦住了他:“大哥,他们人多,打死了咱们也没处说理,先回家,再想其他办法。” 杨国恩稍微冷静了一些,不敢托大,转身就跟小妹回了家,高占英既然敢放出这种狠话,自然是有几分底气的。 当时正逢乱世,滦县没有正儿八经的县长,只有一个叫牛成的人,靠着姐夫何柱国的关系,代理县长职责,兼管刑事诉讼。 牛成这个人,极度贪财,对什么公平正义一类的事情全然不感兴趣,凡是他经手的案子,输赢全凭银子说了算,高占英深知他的秉性,所以并不担心官司会输。 彼时的杨三姐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女娃娃,哪里知道官场的黑暗,只是凭借着一腔热血,请人写下状纸,满怀悲愤的将高占英一家告上了公堂。 牛成听说是状告高家,顿时来了兴致,一边安抚杨三姐,表示只要她找到足够的证据,一定会为她主持公道,一边派人给高家送信,趁机敲一笔竹杠。 杨三姐前脚刚走,高家就派人送来了五百现大洋,牛成见了钱,脸上的褶子都笑成了花,摆了摆手,说道:“杨家这个小丫头,连证据也没有,就敢诬陷好人,你们放心,本县一定为你们主持公道。” 过了几天,杨三姐满怀信心再次找到牛成,牛成不耐烦的说道:“你一没有确凿的物证,二没有现场的人证,全凭红口白牙,就想状告好人家,我看你们就是想要讹诈高家的钱财,案件根本不成立,不要在此搅闹。” 杨三姐急了,争辩道:“我姐姐死的冤枉,当时左邻右舍都听到了高家传出来的哭闹声,而且我姐姐的尸体多处受伤,要是开棺验尸,一定可以找到证据。” “开棺验尸?”牛成冷哼了一声,接着说道:“好个牙尖嘴利的黄毛丫头,你把开棺验尸说成了什么好玩儿的事情,说开就开,说验就验,如果没有证据,你吃罪的起吗?” “一切后果我都愿意承担。”杨三姐信誓旦旦的保证。 “你承担?你承担的起吗?简直就是胡搅蛮缠。”牛成语气越发凌厉,直接就给这场案件定了性。 杨国恩感觉实在是憋屈,不肯离开,还要留在公堂之上争辩,被牛成以“咆哮公堂”的罪名抓了起来,杨三姐也被赶了出去。 从县衙出来以后,杨三姐内心无比悲愤,从二姐去世那天起,她就下定了决心,就算是死也要替二姐讨回公道,想了想,杨三姐决定把事情彻底闹大。 回家之后,杨三姐取来一把剪刀藏入怀中,第三次来到了公堂,牛成被搞得不胜其烦,正要让衙役将她驱逐出去,杨三姐取出剪刀,吼道:“你们要是不受理我的案子,我就死在这公堂上!” ![]() 《杨三姐告状》剧照 牛成心中有鬼,怎么敢真让她死,到时候自己就彻底下不了台了,于是赶忙安抚住杨三姐,保证道:“你不要冲动,你的案子我一定会查个水落石出,你安心回去等消息吧。” 为了表明自己的诚意,牛成还把杨国恩一起放回了家,杨三姐在公堂上寻死的事情像长了腿一样,迅速传遍了县城,迫于舆论压力,牛成只能一纸传票将高占英拘来对薄公堂。 高占英顿时慌了神,急急忙忙又给牛成送去了一千块大洋,有了“钞能力”的加持,牛成示意高占英制作伪证,高占英心领神会,重金贿赂村里的大夫高作庆,让他写个假的药方,证明杨二姐确系血崩而死。 一切准备就绪,牛成再次开堂审案,高占英取出“证据”,言之凿凿的说道:“我妻子就是因为血崩死的,为了救她的命,我还找了大夫给她治病,这个药方就是证据。” 随即高占英还反咬一口,说道:“杨家是个打短工的,多次向我借钱,我因为无法填满这个无底洞,所以就拒绝了,肯定是他们怀恨在心,想借着我妻子的死做文章,趁机讹诈我。” 牛成听得连连点头,只要不开棺验尸,杨三姐就拿不出任何证据,这个案件就不成立,此时,杨三姐终于看透了两人的嘴脸,想到二姐的惨死,她咬了咬牙,决定继续上告,连牛成这个贪官污吏一起告! 牛成心里清楚,就这么判决,杨三姐肯定不会心服口服,保不准还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于是决定做个中间人调停这件事,让高占英出几十亩耕地,外加一头耕牛,百十块大洋,这个案子就这么结了。 杨三姐当然不愿意就此息事宁人,但眼下形势比人强,继续在这里打官司也讨不了好处,只能暂时答应了下来,暗中谋划继续告状的事情。 杨三姐年纪小,没有什么人脉,就算是想去告状也是两眼一抹黑,杨国恩虽然出去过,但也只是个长工,根本摸不着门道。 就在兄妹俩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姓周的律师向他们推荐了一个人,此人也是个律师,叫做徐维汉,在天津卫很是出名,最重要的是他跟何柱国曾经有过一些过节。 兄妹俩带着周律师的手书找到了徐维汉,徐维汉知道,刚刚上任的天津高等监察厅的厅长杨以德,跟何柱国也有过一些过节,如果从这个方面入手,杨以德或许会出手。 一念及此,徐维汉亲自替杨三姐写了状纸,故意写明了牛成与何柱国的关系,并且转递给杨以德,奉承他是“杨青天”,必定愿意替老百姓主持公道,一番马屁拍得杨以德十分受用,加之可以趁机打击一下何柱国,杨以德决定接下这个案子。 这其中的弯弯绕杨三姐当然不知道,她天真的以为自己遇上了青天大老爷,跪在地上不住地向杨以德磕头道谢。 为了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杨以德深入一线打探事实,他原本就是搞刑侦出身的,对破案很有一番心得,再加上这个案件并不复杂,简单打探一下,基本上就可以还原出事情的真相。 原来,杨二姐嫁进高家之后不久,就撞破了高占英与五嫂金玉的私情,金玉曾经在青色小楼里接过客,生性比较放浪,是五哥买来的小老婆,不知怎的竟与高占英暗中走在了一起。 这件事毕竟是家丑,杨二姐不敢声张,并且试图用言语劝解丈夫回头,这就招致了高占英的不满,但他也担心杨二姐捅破这桩丑事,只能敷衍了几句。 不久之后,杨二姐发现高占英不仅跟五嫂有私情,还和大嫂有染,这种变态的行为让杨二姐难以接受,她苦口婆心的劝高占英不能继续这种有悖人伦的事情,高占英不胜其烦,诞生了杀妻的邪恶念头。 这个念头刚一出现,就迅速滋生蔓延,占据了高占英全部的脑海,就在这时,女儿又不幸夭折,高占英对杨二姐的忍耐程度已经到达了极限,只差一个导火索,就会彻底爆炸。 民国七年农历三月十三日晚上,高占英从金玉处潇洒完回房时,被杨二姐逮住一通说教,高占英恶从心头起,恨向胆边生,抄起刀就疯狂刺向了杨二姐...... 高家的左邻刘二愣子,晚上吃坏了肚子,正要出门上厕所,就听到了高家传来的哭闹声,强烈的好奇心驱散了上厕所的欲望,他爬上烟囱,目睹了高占英杀妻的经过。 由于胆小,害怕惹火上身,这件事才一直埋在了心里,直到杨以德找到他,才终于吐露了实情。 待有了清晰的判断之后,杨以德表明了身份,直接带着法医来到了杨二姐的墓地,决定开棺验尸,消息传来,可把高家人给吓坏了,准备在夜里偷偷开棺,销毁证据。 杨三姐多长了一个心眼,为了防止高家的阴招,她直接搬到了二姐坟边居住,日夜守护着,高家的计划终于破产。 到了开棺验尸的那一天,除了狗庄本村人,连附近几个村子的人也都来看热闹,将现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随着杨以德一声令下,所有人都瞪大了双眼,伸长了脖子,死死盯着棺材。 ![]() 《杨三姐告状》剧照 由于时间长了,杨二姐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发臭,但是身上的几处致命伤依然清晰可见,法医仔细勘察了一番,基本确定了杨二姐死于他杀的事实,并且从她下身处取出了一把尖刀。 面对如山的铁证,高占英瘫软在地,再也没有了争辩的可能,杨以德一挥手,将高占英等人带回了天津。 杨三姐泪流满面,以为二姐的冤屈终于得以昭雪了,她左等右等,却迟迟等不来高占英伏法的消息。 原来,高贵章早就已经散尽了家财,上下打点关系,试图挽回自己这个六儿子的性命,有时候钱的确不是万能的,但更多的时候,它的确有着颠倒黑白,扭曲是非的能力。 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财宝,说杨以德没有动心那是假的,没有人跟钱有仇,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他跟何国柱的那点矛盾简直不值一提。 但是,杨三姐告状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甚至被写成了评书在各地上演,高占英迟迟没有被宣判,人们就提前在评书里预演了枪毙高占英的情景,甚至这个评书名字就叫做《枪毙高占英》,后来改为《杨三姐告状》。 艺术的影响既广泛又深刻,随着评书在天津、北平、唐山等地的火爆上演,整个社会的关注度都在高占英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杨以德想要徇私放了他也难以做到。 高家试图通过打砸评剧演出现场,阻止《枪毙高占英》演出的方式平息舆论,不料这种方式无异于火上浇油,反而更加激发了大众对高占英杀妻案的关注。 ![]() 《杨三姐告状》剧照 迫于舆论压力,杨以德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只能选择公开审判高占英,以杀人罪判处其死刑,1919年10月6日,高占英被执行绞刑,时隔一年半,这场“正义的裁决”终于到来了。 这种引发轰动的大案,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当时的数百份报纸上,只有1919年10月16日的《益世报》“本埠新闻”中记载了短短数十个字——滦县高占英谋杀其妻一案经高等审判厅判决判处死刑。 关于这桩民国奇案,我们只能从《杨三姐告状》的评剧中追寻历史的真相,然而告状成功的杨三姐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毕竟那个时候,女孩子抛头露面并不是一件光鲜的事情。 后来,甚至传出了一些恶毒的流言蜚语,说杨三姐是现身给律师,才获得帮助,流言猛于虎,杨三姐被不知情的乡亲们指指点点,未婚夫丢不起这个人,送来了一纸退婚书。 杨三姐心哀若死,她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舆论的支持,再加上不知情的乡亲一直往她身上泼脏水,杨三姐不堪忍受,选择了上吊自尽,幸好被人及时发现,解救了下来。 后来,赵丽蓉、新凤霞等艺术家还参演过《杨三姐告状》,为了表达感激,杨三姐专门去剧场看了这个以自己的故事为原型的评剧。 ![]() 《杨三姐告状》剧照 1984年,杨三姐于滦南县倴城镇双柳树村病逝,享年82岁,但是关于她的故事却永远活跃在人们心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