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两部剧热度很高。 《去有风的地方》和《回家的女儿》。 它俩一个被称为“2023开年最佳”,一个是“2022年末爆款”。 小印也吃了安利,连夜各刷12集,今天就来讲讲感想👀 爆款剧,画风两极分化? 最近一段时间,小印的朋友圈好分裂啊。 一批人在看《去有风的地方》,另一批在刷《回来的女儿》。 一批人开着3倍速跟刘亦菲逛大理,另一批开着弹幕跟张子枫找小秀。 这边儿刘亦菲跟当地人学做鲜花饼。 那头儿张子枫被梅婷猛地拉开了浴帘。 这边儿刘亦菲在明媚的阳光下跟李现吹风、逗猫、逛街、谈理想、聊人生。 那边儿张子枫在漆黑的夜里跟疑似奸杀了闺蜜的男孩套话,旁边还有一个睁着眼睛睡觉的梅婷。 一声轻响,可能是刘亦菲按下了快门。 也可能是梅婷剁下了指甲。
一部极度治愈,一部极度致郁。 但都堪称如今最受欢迎的“电子榨菜”。 国产剧在玩一些很新的东西。 让我们简单看一下它俩都讲了啥。 先来看《去有风的地方》,田园风慢剧。 前两集,刘亦菲在酒店当大堂经理,客户水杯倒了,她还会蹲下帮忙擦鞋; 刚跟男友分手,又得知闺蜜绝症晚期,受到重大打击的她仍强撑笑脸,照常工作。 剩下38集,讲的是她裸辞,到大理散心,遇到了前投资经理·现当地小老板·李现,然后俩人推拉恋爱,顺便帮当地居民发展旅游业。 强调画面,弱化情节,再配上音乐。 整体画风像《向往的生活》,也像旅行vlog,还像大理宣传片,反正不像电视剧。 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夸的人说,剧里生活氛围质朴纯真,观后感放松且解压,有被抚平焦虑...... 骂的人说,刘亦菲胖,李现土,节奏平淡如水,剧情拖沓无趣...... 不过总体来看,还是夸它的人更多。 再来看《回来的女儿》,家庭悬疑剧。 开局即高能,剧情节奏快、反转大,一不留神就会错过关键线索。 孤儿院里,张子枫的闺蜜失踪,失踪前写信称自己发现了雇主家的秘密。 为了找到真相,张子枫假冒雇主家失踪多年的女儿,深入虎穴。 她每天小心伪装查找线索,但其实人家一开始就知道这是假女儿。 一家四口各怀鬼胎,气氛紧张又诡异。 再配上强J、杀人、偷情等刺激的关键词,吸睛度拉满。 不过这部剧的评价也不统一。 夸它的人说梅婷太有惊喜,选角好,班底优秀,悬疑感拉满,直面社会问题...... 骂它的人说张子枫演啥都一个样,开头高能结局烂尾,人物关系不合逻辑,价值取向也不正......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两部剧都是两个极端。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切中了现代都市情绪,这也是它们能成为爆款的终极密码。 爆款秘籍是切中社会情绪?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同事关系复杂,每天焦虑、迷茫、纠结、内耗。 坐在不足一平米的工位上,拥有着比九万五千公里公里还辽阔的心。 再加上这几年口罩问题,身体没事的时候走不出去,现在能出门了,身体却不行了。 诗和远方成了永恒的精神乌托邦。 《去有风的地方》有苍山、洱海、帅哥、美女,还有温馨小院、美食萌宠、热情村民...... 田园牧歌的生活,一切都充满Peace&Love。 看着它,能收获平静和治愈。 《回来的女儿》为什么能爆? 因为它快节奏,有冲击力,有反转,很够劲。 通过带有极强冲击力的镜头,呈现狠人狠事。 观众沉浸其中,能产生爽感。 相较于此前国产剧人物的单一设定,悬疑剧特有的对反面人物的细致描摹和惊喜刻画,打破陈规。 呈现出了人性的多样化和复杂感,让观众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发现了吗? 《回来的女儿》和《去有风的地方》都有“情绪解药”的特点,且正好是两个极端。 现代都市情绪具有分裂性。 而它们一个极度刺激,一个极度平缓,刚好迎合了这种情绪需求。 这些年的剧集,都讲究快节奏、高能反转。 看多了这类剧的观众,精神上的high点已经被挑逗到了比较高的位置,普通的剧情已经满足不了神经性刺激的需求。 所以,更快节奏、更加高能的《回来的女儿》出圈了。 梅婷,一位运筹帷幄的假笑母亲。 将剧里的所有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成功取代安嘉和、张东升,成为了新一代童年阴影。 李保田,一个懦弱又狠毒的假受害者。 失踪13年的女儿回家他忙上忙下,妻子给他戴绿帽子也能隐忍不发,最窝囊老实的人却是幕后大BOSS,让人脊背发凉。
在这时,《去有风的地方》这种没什么情节、也不需要逻辑的小清新剧出现了。 它慢慢悠悠、平淡养眼,轻松又质感在线。 你可以跟着刘亦菲,在风景如画的村里,看苗族的老闺蜜在午后旁若无人地打盹。 认识形形色色有趣的人。 正愁没做饭,邻居就送来一锅热腾腾的牛肉。 偶尔还有人给你讲心灵鸡汤,劝你想开,钱够花就行...... 真是太适合刚从2022艰难走过来,身心疲惫的我们了。 其实,我们都清楚,剧里跟着刘亦菲逛完大理,现实中我们还要回到繁忙庸常的生活中奔波。 田园是被想象的,惬意是人工塑造的,生活更不可能因为一部剧就慢下来。 毕竟就连看它的时候,我们都会切换3倍速。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