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8年,三野猛将不听粟裕调遣,出言不逊还撂挑子,毛泽东:撤了他

 餐意院 2023-01-12 发布于福建

作为著名的共和国开国大将,粟裕的一生淡泊名利,高风亮节,赢得了从士兵到最高统帅的一致尊重和赞扬。

1955年授衔时,粟裕特意找到了毛主席,诚挚地请求辞掉元帅衔,面对粟裕的“让帅”之举,毛主席称赞地说道:“粟裕难得!粟裕壮哉!三次辞掉统帅的位子,比那些为了一颗星就要跳楼的人,要强了不知多少倍!”

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粟裕,是当之无愧的共产党人的楷模,其宽广的胸怀曾许多人感到折服。

不过,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的谦逊低调却换来了宋时轮两次出言不逊,宋时轮的火爆脾气,甚至惊动了中央……

一、人格魅力、党员标杆

粟裕的一生,充满着传奇和光辉,不仅在军事指挥上享有盛名,而且在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上,为全军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作为共产党人的标杆,粟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粟裕虽然功勋卓著,却从不居功自傲,时常以小老弟自居。

毛主席曾高度肯定和评价粟裕说:“淮海战役的头功当属粟裕!”的确,毛主席的这番话也是粟裕一生战功的缩影。

对此,粟裕却谦虚地说道:“我只是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贯彻下来,结合了战场具体情况,当了一个联络员而已!”

面对粟裕的低调和谦逊,叶剑英钦佩地说道:“这个联络员可是不简单啊,功高而不居功,贡献大而不自大,实在不简单!”

叶剑英的这番“不简单”论断,清晰地展现了粟裕的谦卑,这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却如一名“沧海一粟”的士兵。

每当谈到战场上的功绩时,粟裕总是会将“功”和“绩”分开,在粟裕看来,“功”是党中央和人民的,“绩”才是自己的。

粟裕的党性十分坚定,在战争年代,粟裕一直将自己看作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在保持劳动人民风采的同时,坚决不以权谋私。战场上,粟裕与解放军各级官兵同吃苦、共患难,没有首长的架子,更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始终秉持艰苦奋斗的理念。

即使在解放后,许多干部开始讲究排场,讲究住宅和军职,而粟裕却仍然只对望远镜、地图和枪械感兴趣。

别人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状态,而粟裕最在意的,却是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军队建设,无愧于共产党人模范的称谓。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一直过着粗茶淡饭、简朴旧衣的生活,从不搞特殊化,不脱离人民群众,不要求制度以外的享受,在北京工作的30年时间里,粟裕一直住在一间“古董”房屋中。

在教育子女方面,粟裕要求子女自食其力,从基层工作做起,从艰苦的岗位做起,不会为子女安排舒适安逸的工作。

粟裕去世时,留下了令人感动的遗嘱:“不召开追悼会和遗体告别仪式,将火化后的骨灰撒在他曾战斗过的8个省,与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永远长眠在一起!”

作为我党的高级指战员,当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逐鹿中原时,粟裕勇于担当重任,多次犯言直谏党中央领导。

对于党中央制定的战略方针,粟裕斗胆提出异议,请求党中央改变决策,由此促使淮海战场由战略进攻发展为战略决战。

在决战中原、生死对决的舞台上,粟裕的勇气和直接,与国民党杜聿明的畏首畏尾,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当时,解放军内部的许多战略决策都是毛主席亲自制定的,党中央的五大书记也都是同意过的,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作战命令。而粟裕却敢于尊重事实,没有一味迎合毛主席的意见,反而多次“违抗军令”,向“老上级”反馈意见,这对淮海战役的战局走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粟裕的“直言进谏”和毛主席的“从善如流”一唱一和,才使得解放军迅速打破僵局,进而顺利使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粟裕一生都以大局为重,恭逊谦让,其“让帅”的佳话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令部队所有官兵都感到敬佩。

粟裕一生中曾三次“让帅”,在出任华中军区司令员时,在出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时,在被授予元帅军衔时,粟裕都曾主动请辞。

毛主席曾客观地评价道:“论才德、资历和功劳,粟裕完全可以授予元帅之衔,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粟裕啊!”

然而,粟裕虽然淡泊名利,却仍被许多人误解和不服,三野的名将宋时轮就曾两次不服从粟裕的领导,对粟裕出言不逊,一度惹得毛主席大为恼火。

二、出言不逊、一次撤职

宋时轮之所以对粟裕出言不逊,是因为粟裕的资历不如宋时轮老,这让身为老红军的宋时轮心里感到不平衡。

宋时轮是解放军内部有名的“老红军”,黄埔军校出身,早在1929年,宋时轮就已经参加红军了,在许多战役中都留下了身影。

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长征、西征、东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宋时轮都无一缺席。

到解放战争初期,宋时轮已经从最初的团长升为纵队司令,其赢得的军功更是枚不胜举,加上在部队中的资历,宋时轮深得山东野战军全体官兵的尊重。

宋时轮并非徒有虚名,他所带领的十纵,战斗力极其强悍,无论是阻击战和还是防御战,都打得游刃有余。

在宋时轮的带领下,十纵的士兵个个骁勇善战,经常令敌人望而生畏,更有“排炮轰不动,必定是十纵”的美誉。而宋时轮和十纵官兵也有着深厚的情谊,每次作战,宋时轮都一马当先,冲在部队的最前面,深受战士们的爱戴。

虽然宋时轮的指挥才能不容置疑,但是,宋时轮的脾气火爆,性格冲动,为人也十分莽撞,时常不分场合地宣泄情绪。

与粟裕相比,宋时轮的资历、功劳和学识都更胜一筹,这也使得日后粟裕领导宋时轮作战,产生了难以指挥的情况。

1947年春,在山东和华中战场上作战的解放军合并,原山东野战军参谋长宋时轮,被调任为华东野战军10纵的司令员。

在党中央的安排下,粟裕接替了陈毅,出任华东野战军的总司令一职,粟裕和宋时轮两人由此成为了上下级。

粟裕刚上任之初,陈毅热情地为他斡旋与各级将领之间的关系,毕竟相比于其他人,粟裕的资历并不算老。

在华东野战军中,有许多优秀的将领,早已在抗日战争期间扬名,而粟裕却在抗日战争期间鲜有优越战绩,军功也相对较少,因此粟裕成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很多将领内心颇有不服。

1947年,梁山阻击战开始,宋时轮接到上级的命令,率领10纵渡过黄河,配合刘邓大军的行动,粉碎蒋介石想要图谋解放区的阴谋。

由于当时的作战命令都是由电台下达,根据战场形势作临时调整是常见的事,而具体的战场形势只有宋时轮最清楚。

当国民党部队改变作战部署后,宋时轮率领的10纵开始面临危险的处境,敌人的主力部队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10纵。

宋时轮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粟裕,可是,粟裕也没有接到中央的命令,面对正处于危险处境的10纵,粟裕只能下达:“能战则战,能走则走”的命令,具体还是要宋时轮自己拿定主意。

万般无奈之下,宋时轮选择命令部队后撤,在撤回黄河对岸的过程中,10纵出现了很大的伤亡,折损了1500名战士和500匹战马。最为关键的是,10纵与敌人交火后,华东野战军主力的位置及部署被敌人得知,宋时轮对此感到既冤枉又委屈。

命令是粟裕下达的,宋时轮便将所有的不甘甩到了粟裕头上,在随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宋时轮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

宋时轮进门就劈头盖脸地说道:“下达军令不切实际,弹药补给也没有,这仗谁爱打谁打,我不奉陪了!”

宋时轮的这番话,令在场的众人都十分尴尬,为了协调全军的指挥,粟裕也只能将此事汇报给中央。

鉴于事态的严重性,毛主席对宋时轮的行为感到十分生气,并下达的命令:“立即将宋时轮撤职!”

好在粟裕为人胸怀宽广,对于此事并没有计较,反而真诚地为宋时轮说好话,将这件事压了下来。

粟裕给毛主席的回电说:“目前战场形势严峻,正是用人之际,宋时轮虽然脾气暴躁,却也是一名猛将,且颇有几分智谋,不如让他戴罪立功,危险之时也许有化险为夷的效果!”

粟裕的劝诫取得了效果,中央对于宋时轮的处分被搁置下来,但是,宋时轮却并没有吸取教训……

三、二次撤职、认可粟裕

其实,在党中央点将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时,粟裕和宋时轮的表现就可谓是天壤之别,两人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948年5月,党中央决定调走陈毅,对此,粟裕却向党中央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并主动要求党中央撤销自己司令的职务。这其中除了碍于情面之外,还源于粟裕的大局观,粟裕深知华东野战军内部老将如云,难以协调指挥,“让帅”的举动可以不仅可以稳住全军,还能帮助粟裕树立威望。

而宋时轮的内心却一直盘算着资历和作战经验,自认为“初出茅庐”的粟裕难当大任,即便粟裕曾为宋时轮说过情。

9月中旬,济南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准备对济南发动城市攻坚战,为此,粟裕在曲阜召开军事作战会议,商讨具体的作战方案。

攻坚济南这种大型城市,注定会有很大的伤亡,但是为了战略决战,华东野战军还是决定要优先解放济南,而宋时轮此次接到的命令是,参加济南城西的运动作战。

作战经验丰富的宋时轮,深知这是一场死战,即使攻下济南,部队人员也会巨大的牺牲,便对这场以人命搏斗的作战耿耿于怀。

身为10纵的司令员,宋时轮自然是10纵的战士们抱有感情,况且先前10纵已经出现了严重减员的情况。

华东野战军司令部虽然为10纵补充的战斗人员,但是,给予的武器弹药却十分稀少,仍需要10纵自主完成缴获。

无奈的宋时轮向粟裕提出了10纵的难处,粟裕也竭力安抚宋时轮,两人的谈话的内容,也从平静的商讨转变为激烈的争执。

脾气暴躁的宋时轮又一次怒上心头,摆着会议室的桌子喊道:“这仗你们打吧,我不参加了,我一个人回东北老家去!”

面对宋时轮又一次撂挑子,粟裕依旧冒着军事指挥能力被削弱的风险,反复劝阻宋时轮留下,可是,宋时轮却并没有领情。

相比于第一次的出言不逊,这一次,宋时轮的行为十分过分,已经到了战场抗命的程度,党中央很快便得知了这一情况。不久后,党中央给粟裕发来电报,内容是:“战场不服从指挥,未战先怯,立即撤销宋时轮在部队内的一切职务!”

接到命令的粟裕再一次将其压了下来,并斗胆向党中央陈述了自己的看法,粟裕亲自在电报上署名,请求毛主席保留宋时轮的职务。

在粟裕的力保下,党中央再次准许宋时轮戴罪立功,不过这一次,毛主席还是决定让宋时轮铭记教训,防止以后再犯。

在毛主席的授意下,党中央亲自将粟裕的“说情”电报发给了宋时轮,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很快便在华东野战军中传开。

实际上,宋时轮虽然性格冲动,却也并非不明事理之人,对于粟裕的两次说情,宋时轮也感到惭愧,为了回报粟裕,宋时轮决定在济南战场上,戴罪立功,赢回全军的尊重。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宋时轮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作战中,并带领10纵顺利打赢了济南战役。

战役结束后,粟裕将宋时轮和10纵的功劳如实反馈给了党中央,宋时轮的军职不仅得以保全,还得到了晋升,同时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错误,并向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写了一份检讨,同时,也给粟裕写了一封道歉信。

宋时轮的这封道歉信,让粟裕和宋时轮的关系缓和了不少,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宋时轮再也没有出现当众发火的情况。

粟裕两次力保宋时轮,其博大的胸怀令全军感到敬佩,粟裕的军事指挥权也更加牢固,这也是淮海战役能顺利取胜的重要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