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元典 | 《参同契阐幽》第一章:乾坤门户章

 有而无限 2023-01-12 发布于山东

上篇

上卷

(上卷言御政,共計五章,乃上篇之上也。)

此卷專言御政,而養性、伏食已寓其中。蓋所謂御政者,陳乾坤坎離之法象,隱然具君臣上下之規模。君主無為,臣主有為,即養性、伏食兩道之所取則也。故末篇又稱大易情性。

乾坤門戶章第一

此篇首揭乾坤門戶,包括萬化,乃全書之綱領也。

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坎離匡廓,運轂正軸。

此節言一陰一陽之道,不出乾坤範圍也。

蓋天地間只此一陰一陽,其本體則謂之道,其化機則謂之易,其神用則謂之丹。易道之陰陽,不外乾坤;丹道之陰陽,不出性命。乾坤即性命也。然必窮取未生以前消息,方知天地于此造端,人身于此託始,丹道即于此立基。

原夫鴻蒙之初,一炁未兆,不可道,亦不可名,廓然太虛,無方無體,是謂真空。空中不空,是謂妙有。惟即有而空,故無始之始,強名曰天地之始。惟即空而有,故有始之始,強名曰萬物之母即有而空,便是太極本無極;即空而有,便是無極而太極。太極之體,本來無動無靜。動而無動,乾之所以為天也,而輕清者有其根矣;靜而無靜,坤之所以為地也,而堅凝者有其基矣。一動一靜之間,人之所以為天地心也,而易之生生不息者,在其中矣。胚胎雖具,混沌未分,故曰太極函三。

迨其靜極而動,乾之一陽直徹于九地之下,而坤承之,陰中包陽,實而成坎,是謂天一生水。在地中為水,在天上為月及其動極復靜,坤之一陰直達於九天之上,而乾統之。陽中含陰,破而成離,是為地二生火。在世間為火,在天上為日。此由太極而生兩儀,由兩儀而生四象也。

天地非日月不顯,乾坤非坎離不運,故在易道,必以乾坤為體,坎離為用。何以言之?乾之為物,靜專而動直,六十四卦之陽,皆出入於乾戶,究竟只是最初一陽。坤之為物,靜翕而動闢,六十四卦之陰,皆闔闢于坤門,究竟只是最初一陰

一陰一陽,是謂真易。乾知大始,實為眾陽之父,故乾道成男,曰震,曰坎,曰艮。坤作成物,實為眾陰之母,故坤道成女,曰巽,曰離,曰兌。從此交易變易,生生不窮,重之為六十四卦,衍之為四千九十六卦。豈非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乎?

六子皆出于乾坤,而獨用坎離者,何也?蓋震、巽、艮、兌,各得乾坤之偏體,坎、離獨得乾坤之正體。先天定位,本乾南坤北,惟以中爻相易,而成坎離,後天翻卦,遂轉作離南坎北。其實乾坤包羅在外,天地之匡廓,依然不動,而坎離之日月,自然運旋其中。小之為晝夜晦朔,大之為春秋寒暑,又大之為元會運世。譬若御車然,中心虛者為穀,兩頭轉動者為軸,車本不能自運,惟賴兩頭之軸,兩頭之軸又賴中心之穀以運之。車待軸而轉動,軸又待穀而運旋,其用方全。坎離之于乾坤亦然,豈非坎離匡廓,運轂正軸乎!老子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此之謂也。

此章為全書綱領,此節又是通章綱領。乾坤門戶,在丹道為爐鼎;坎離匡廓,在丹道為藥物,火候出其中矣。

牝牡四卦,以為橐籥。覆冒陰陽之道,猶工御者,準繩墨,執銜轡,正規矩,隨軌轍,處中以制外,數在律曆紀。

此節言乾坤化出坎離,能覆冒陰陽之道也。

乾本老陽,牡也,迨中爻變出離之少陰,則牡轉為牝矣。坤本老陰,牝也,迨中爻變出坎之少陽,則牝轉為牡矣。坤轉為坎,九地之下,淵乎莫測,氣機動而愈出,是為無底之橐;乾轉為離,九天之上,一線潛通,本體虛而不屈,是為有孔之籥。老子云:“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指此而言,故曰:牝牡四卦,以為橐籥。

坎離二氣,一往一來,出入于天地之間,而晝夜晦朔、春秋寒暑,纖毫不爽。名曰四卦,其實只是一坎一離。名曰兩卦,其實只是坎離中間一陰一陽,乃六十卦之全體,三百六十卦之全用,無不覆冒其中,豈不猶善御者之準繩墨以執銜轡,正規矩以隨軌轍乎?夫馬之有銜轡,車之有軌轍,法則現前,一一可以遵守。外也準而執之,正而隨之,其間必有御車之人處中以制之,即上文所謂運轂而正軸者也。制之之法,不疾不徐,隨方合節,有數存乎其間,即下文火候之節度也。

律有十二管,曆有十二辰,無非六陰六陽,循環運轉,一刻不差,而火候之調御得其準矣!此便是周天之綱紀,故曰:處中以制外,數在律曆紀。

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兼並為六十,剛柔有表裡。朔旦屯直事,至暮蒙當受。晝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

此節言弦望晦朔,數準一月,小周天之火候也

易有六十四卦,除卻乾坤坎離四卦應爐鼎藥物,餘六十卦,三百六十爻,正應周天度數。坎離中爻,一日一月,把握乾坤,出入于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之中,周天綱紀,總不出其範圍。

日為太陽,月為太陰。陽數以五為中,陰數以六為中。兩其六為十二,律曆之所取則也。以五乘六,共得三十,是為一月之數。日月自相經緯,遂成弦望晦朔。月之消息盈虛,每隨日轉,有稟命於日之象,故曰:月節有五六,經緯奉日使。

日月經緯,而分晝夜。即此三十日中,兼並為六十卦。自屯蒙訖未濟既濟,卦象全具其中。卦之內外兩體,無不反對。反體如屯蒙需訟之類,對體如中孚小過之類。或表剛而裏柔,或表柔而裏剛,即屯蒙二卦,可以例舉。如屯之一陽動于下,有朝之象。蒙之一陽止於上,有暮之象。晝夜反復,兩卦只是一卦。朔旦從屯蒙起,直至晦日,恰好輪到既濟未濟。六十卦周,而一月之候始完。完則終而復始,循環無端矣。

日辰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賞罰應春秋,昏明順寒暑。爻辭有仁義,隨時發喜怒。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此節言二至二分,數準一年,大周天之火候也。

日月為期度者,日主乎晝,位當正午,自一陽動處,以至六陽,即屬日之氣候。月主乎夜,位當正子,自一陰靜處,以至六陰,即屬月之氣候。

動靜有早晚者,一陽動而進火,應屯卦而為早;一陰靜而退火,應蒙卦而為晚。要知一日之期度,即一月之期度;一月之期度,即一年之期度。又要知一年之動靜,不出一月之動靜;一月之動靜,不出一日之動靜。

此兩句承上啟下,為通節綱領,下文遂推詳一年之候。

卦之內外兩體,包舉四時。假如屯卦自初爻進火,為子時一陽初動,直到上爻,便是純陽之巳,從內體達外用,故應乎春夏。蒙卦自上爻退火,為午時一陰初靜,直到初爻,便是純陰之亥,從外用返內體,故應乎秋冬。此言冬夏二至,交媾之候也。

太陽在卯,應在春分,德中有刑,罰之象也。太陰在酉,應在秋分,刑中有德,賞之象也。故曰:賞罰應春秋。

日出乎寅,沒乎申,火生乎寅,暑之象也。月出乎申,沒乎寅,水生在申,寒之象也,故曰:昏明順寒暑。

仁主發,義主收,爻辭所陳,各有所主,仍是順寒暑之象。喜近賞,怒近罰,隨時而發,不過其節,仍是應春秋之象。此言春秋二分沐浴之候也。

如是而水、火、木、金,各秉一時氣候,其中有真土調燮,全備造化衝和之氣,結而成丹,故曰:如是應四時,五行得其理。

上節言小周天火候,應乎一月;此節言大周天火候,應乎一年。須知此中作用,俱是攢簇之法。簇年歸月,簇月歸日,簇日歸時,止在一刻中分動靜。其中消息全賴坎離橐籥,所謂覆冒陰陽之道者也。

此章皆以造化法象,明乾坤坎離之功用。人身具一小天地,其法象亦然。乾為首、父,天之象也;坤為腹、母,地之象也;震為足,巽為股,近乎地,分長男、長女之象也;艮為手,兌為口,近乎天,分少男、少女之象也;坎為耳,離為目,運乎天地之中,猶當人位,中男、中女之象也。其餘四肢百骸,三百六十骨節,八萬四千毛孔,即眾卦眾爻之散布也。然此有形有名者,人皆知之,孰知其無形無名者乎

父母未生之前,圓成周徧,廓徹靈通,本無污染,不假修證,空中不空,為虛空之真宰,所謂統體一太極也。既而一點靈光,從太虛中來,倏然感附,直入中宮神室,作一身主人,所謂各具一太極也。主人既居神室,上通天谷,下通炁海,性命未分,尚是囫囫圇圇本來面目。迨中宮消息略萌,攝召太虛之氣,從兩孔而入,直貫天谷,而下達於氣海。乾下交坤,坤中一爻遂實而成坎,是為命蒂。坤既成坎,其中一陰即隨天氣而上達于天谷,坤上交乾,乾中一爻遂破而成離,是為性根。於是㘞地一聲,臍蒂剪斷,而性命遂分上下兩弦矣。呂祖所云:“窮取生身受氣初,莫怪天機都泄盡”者,此也。

從此後天用事,有門有戶,不出乾坤橐籥,運用全在坎離。坎沉炁海,元精深藏太淵九地之下,莫測其底,橐之用也。離升天谷,靈光洞徹太虛九天之上,直貫其巔,籥之用也。出日入月,呼吸往來,正當天地八萬四千里之中。一闔一闢,而分晝夜;一消一息,而定晦朔;一卷一舒,而別寒暑;一喜一怒,而應春秋。四時五行,無不畢具,而造化在吾一身矣!

故學道之士,苟能啟吾之門戶,而乾坤爐鼎,可得而識矣。能運吾之轂軸,而坎離藥物,可得而採矣。能鼓吾之橐籥,而六十卦之陽火陰符,可得而行持矣。所謂順之生人者,逆之則成丹也。

陳希夷曰:“日為天炁,自西而下,以交於地;月為地炁,自東而上,以交於天,男女媾精之象也。”天地不能寒暑也,以日月遠近而為寒暑;天地不能四時也,以日月南北而為四時;天地不能晝夜也,以日夜出沒為晝夜;天地不能晦朔也,以日月交會而為晦朔。陰陽雖妙,不外乎日月;造化雖大,不外乎坎離。故眾卦之變雖不齊,而不出乎坎離之中爻,猶車之三十輻,而共一轂者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