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说三国:三九八 京陵元公

 秦时汉唐 2023-01-12 发布于重庆

王濬自以为功劳大,却遭到了王浑、王济父子及其党羽的打击和冤枉,所以每次进见晋武帝司马炎,总要陈述他讨伐吴国的辛劳以及被冤屈的情况,有时候说到激动之处,忍不住愤恨与不满,竟不辞而别。

司马炎对他十分宽容,一次次原谅了他。

益州护军范通是王濬的外亲,对他说:“你的功劳确实值得赞美,但遗憾的是,你老是想以别人的赞美自居,这就完全不值得赞赏了。你应当凯旋之后就隐居在自己家里,嘴里不谈平吴的事情,如果有人问到平吴之事,你就说:'这是圣明的君主的德行,是各位将帅的力量,我这个老头子又没有什么功劳。’蔺相如就是用这个办法把廉颇降住了,王浑他能不惭愧吗?”

王濬说:“你说得对。开始的时候,我那样作,是吸取了邓艾的教训,害怕把灾祸惹上身,不能不说,但是后来,我始终不能放开这件事,确实心胸狭窄了。”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王濬立下大功,但对他的报偿轻了,对此都愤恨不平。

博士秦秀、太子洗马孟康、前温县令李密等人一起上表,替王濬叫屈,司马炎于是授王濬为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

王浑到王濬家里去,王濬要先安排卫士严加戒备,然后才接见,可见两人猜疑之深。

平定吴国后,王濬功高位重,不再坚持简朴,食则佳肴,衣则锦绣,纵情奢侈享受。

他所征召引荐的,也多是蜀人,表示不遗故旧。

后来,王濬升任抚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特进,散骑常侍、后军将军如故。

晋太康六年(286年)十二月,王濬去世,终年八十岁,谥号为武,葬于柏谷山,大肆营造坟墓与陵园,围墙周长四十五里,每面别开一门,松柏茂盛。

唐建中三年(782年),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抚军大将军襄阳侯王濬”。

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王濬。

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王濬亦位列其中。

王浑父子毁谤、打压和排挤王濬,受到了很多人的讥讽。

司马炎称许王浑的军功,下诏进爵他为京陵公,增邑八千户,后转任征东大将军,重新镇守寿春。

王浑在寿春,不常用刑,处事果断,又妥善安抚了当时心中畏惧西晋政权的东吴遗民,令江东安定,民心归附。

晋太康三年(282年),王浑受召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加散骑常侍。

太熙元年(290年)正月,王浑升任司徒。

司马衷继位后,加授王浑为侍中,封国,获赐士官。

元康元年(291年),皇后贾南风联合楚王司马玮,诛除了辅政的太傅杨骏和他的党羽。

司马玮意图杀死新任太宰的汝南王司马亮,夺取朝权,手下公孙宏劝说他寻找旧臣王浑支持,以稳定众人心志。

王浑却以患病为由回到府第,命府中一千多名府兵紧闭大门,抗拒司马玮,司马玮不敢强逼。

同年,贾南风诛杀司马玮,总揽朝政,王浑带兵入宫,被授为录尚书事。

自从任司徒后,王浑在早前任上积累起来的好声望却日渐减退。

元康七年(297年),王浑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元公,后世称其为“京陵元公”。

司马炎下诏褒奖司马伷,并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食邑各三千户,赐绢六千匹。

不久,命司马伷都督青州诸军事,加侍中的服饰,进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晋太康四年(283年),司马伷病重,司马炎赏赐他各种物品,又派侍中询问病情。

五月初一,司马伷去世,终年五十七岁,谥号武。

临终时,司马伷上书,请求把自己安葬在生母伏太妃陵墓的旁边,又请求把封国分给他的四个儿子。

司马炎都允许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