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后心慌不适,一方“安心”(内含福利日获奖名单)

 杏林书馆181 2023-01-12 发布于河北




小编导读




很多人在感染新冠之后出现心慌的情况,甚至胸闷气喘、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虽然都是心慌症状,但由于个人体质不同,从中医分析的病因病机却会有所差别。李玉贤教授中医临床40余年,以中医药治疗心悸每获佳效,选药用方经验独特,总结了6类心悸治法及经验用方,今天请跟随小编一起学习李玉贤教授治疗心悸的独特经验。

01

温阳通脉,补血宁心法

李老认为,心阳受损、心阳不振、心阳不足等均易导致心血运行缓慢,使脉道瘀阻,心肌失养。病久心血亏虚与血瘀等交互为患而使病情加重。故此,李老临证以温阳通脉、补血宁心之法治疗心阳受损、心阳不振、心阳不足,兼血虚血瘀导致的心悸。症见胸闷、心悸、怕冷、易惊、乏力等,以炙甘草汤化裁治之。

02

健脾养心法

此法常用于心脾两虚,心失所养导致的心悸。症见心悸健忘、乏力食少等。以归脾汤化裁治之。

03

祛痰宁心法

此法常用于痰火扰心导致的心悸。症见心悸不宁、心烦不寐,苔白腻,脉滑等。以温胆汤加味治之。

Image

04

化痰祛瘀法

此法常用于痰瘀互结,瘀阻心脉导致的心悸。症见胸闷痰多、心悸心痛,舌质暗,苔白腻,
脉滑等。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治之。

05

滋肾养心法

此法用于肾阴不足,水火失济,心阴不足,心火妄动导致的心悸。症见心悸神疲,心烦少寐,梦遗腰困,口舌生疮等,以天王补心丹加减治之。

06

疏肝理气法

此法常用于肝郁气滞导致的心悸。症见心烦易怒,心悸不宁等症。以柴胡疏肝散治之,随症还可加丹皮、栀子等。

07

验方:宁心复脉汤

组成:阿胶、生地、炙甘草、党参、干姜、桂枝、瓜蒌、薤白、茯苓、茯神、清半夏、麦冬、火麻仁、白蔻仁、杏仁、薏苡仁、生黄芪、槲寄生、丹皮、陈皮、大枣、清酒。
功用:益气养血,宁心复脉。

主治:用于心血不足、气血两虚夹有痰瘀互结等引起的心悸以自觉心中跳动不能自主、胸闷、乏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见脉象结、代或促,舌质淡暗、苔薄白或腻;或伴有头晕、胸痛、夜寐欠安等兼症。相当于西医学各种心律失常(室上性、室性、房室交界性等),或不明原因的心悸。

Image

方理:心主血脉,心气旺盛,阴血充沛,则心动有力,节律规整,脉象和缓有力。若心气不足,无力鼓动血脉,心血瘀阻,脉气不相续接,则脉来或结或代,至数不齐;心血不足,血脉无以充盈,则心失其养;病久气血两虚,而致心脉失养等,均可出现心悸。

方解:宁心复脉汤源于《伤寒杂病论》的炙甘草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而成,意在补气温

阳以通血脉,滋阴养血以充脉宁心;化痰宽胸以畅心智,滋肾通利以泻浊邪;润肠通便以化腑气涩滞。方中以阿胶、生地滋阴生血、补益真阴,以充心血、宁心悸;炙甘草、党参补中益气,四药合用,益气生血、复脉宁心共为君

Image

瓜蒌、清半夏、干姜、桂枝、薤白共为臣药,以化痰宽胸、温阳通脉。茯苓、茯神健脾养心安神,黄芪益气扶正,麦冬滋阴生津,四药共为佐助之用。杏仁宣上,白蔻仁健脾化湿畅中,薏苡仁健脾渗湿以利下,兼制约阿胶、生地滋腻之性。陈皮理气宽中,兼能制约黄芪补气的壅滞之性,四药共为佐药。槲寄生补肾泻浊,火麻仁滋阴润下、通利腑气,丹皮凉血活血、除烦宁心,大枣益气养心、调和诸药之性,清酒温阳通脉,推动血液运行,共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益气养血,温阳通脉,以宁心悸。

加减:气虚乏力较甚者,加生黄芪60g;心血瘀阻者,加胸闷、胸痛较甚者加丹参15g,石菖蒲12g;心虚胆怯、夜寐梦多者,加远志12g,煅珍珠母30g;心悸、不寐或易醒者,加炒酸枣仁30g,首乌藤30g;期前收缩明显增多者,加琥珀9~12g(冲服),紫石英30g,龙齿30g,龙骨30g;心阴不足者,加桂圆肉9g,五味子15g;火不暖土、脾运失健,症见纳少、便溏者,加附子6g,炒白术12g;心烦易怒者,加黄连3g,竹茹15g,合欢皮30g,百合30g;血瘀者,加丹参15g,红花9g等。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