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联坛2022年「非典型性」十大新闻

 昵称29604659 2023-01-13 发布于北京

由对联中国综合整理报道

1

创作发力

2022年文学性对联创作如火如荼,各大平台百花齐放。诸如对联中国、四海楹联、不二联门、联都OS等平台都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楹联创作活动,激发创作活力,发掘创作人才,发现和传播对联之美。不少地方楹联组织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举办了喜闻乐见的创作活动,诸如燕赵联坛、荆楚联坛、海峡联鸿等。

2

甘棠揭晓

被誉为对联界最有情怀和水平最高的对联创作奖项,第五届中国对联甘棠奖顺利揭晓。150人入围年度联手,无论从地域还是年龄分布,都展现出非常均衡的态势,后继有力。湖北王丹获得年度最佳联手,福建许诗涵获得年度最佳新秀。

3

理论研究

随着对联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很多机构和个人也越来越重视对联理论研究,对联历史挖掘。甘棠丛书编委会联合广西美术出版社推出《张之洞联语辑注》,该书由潘洪斌主编,颇受好评。除此之外,甘棠丛书编委会与广西美术出版社签订协议,计划在未来推出俞樾等多位清联名家的作品笺注系列。湖南省楹联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安定出版《吴熙联语笺注》,填补国内吴熙联语研究空白。

4

视频传播

不少联家通过视频来推广对联,传播对联,起到良好效果。对联中国主编王永江在微信视频号推出“问花联谈”等系列视频分享对联创作和鉴赏心得。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主席鲁晓川在快手推出“对联文学学”系列讲座,分享对联文学研究心路。白藏阁公众号在B站推出系列视频推广对联的有趣知识。甘肃省楹联学会副会长王家安参与《楹联里的甘肃》节目录制,分享甘肃楹联文化故事。

5

培训课程

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学样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创作者的喜爱。为了满足广大创作者需要,不少平台和个人都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对联培训课程。河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康永恒推出“抱犊山中”楹联真修班。对联中国问花学堂开办至十六期。甘棠奖最佳联手王丹也开办对联培训班招收学员传播对联之美。对联组织诸如乐山市诗词楹联学会等也都在对联培训方面下大力度,取得成效。

6

诗联融合

从广义上来说,诗词联曲赋甚至书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审美等方面均一脉相承,有着共通之处。湖北中华诗词学会“聂绀弩杯”评奖将诗词联曲赋都纳入“大诗歌”的范畴,不失为一种创新。而随着对联的发展,越来越多诗词创作者也加入到对联创作的行列,诗联融合进一步提升。京社推出了“诗联天下”比赛,同时考验作者的诗联创作能力。唐社作为诗社,推出微联赛的活动鼓励对联创作。个人诸如熊东遨、苏俊、杨新跃、何智勇、杨强等诗词名家均涉足对联创作,并取得不俗成绩。

7

对联出圈

对联作为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传统文学形式,不仅在传统文化圈内影响力提高,还在不断“出圈”。对联首次跟随航天员进入太空,获得万众瞩目。莫非楹联工作室将对联跟日历结合起来,继续推出中国对联日历,广受欢迎。一年一度高考,大家不仅关心学子成绩,品评考场对联也成为一大文化热点。甘肃王家安在甘肃纪委公众号“啄木鸟”推出每日“清风联历”,成功将对联与廉政建设融合起来。

8

征联活动

全国征联活动依然数不胜数。随着各地楹联组织评审水平、评选标准的提高,各地征联获奖作品的水平在逐年提高。在江苏徐俊杰先生推出的“全国楹联赛事龙虎榜”上,优秀对联创作者马瑞新、刘葆华、张绍斌、苏俊等都出现在榜单前面。“征联体”正在作为一个历史名词被人淡忘。所有参与者、评选者都越来越注重对联水平,为对联创作评选的良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9

对联书法

对联因其形式的独特性从清代以来就是书法界的宠儿,清人也留下了无数的楹联书法名品。莫非楹联工作室推出系列古代名碑帖集字联,在对联界和书法界都产生影响。包括简社、中社等书法社团在内的书法界越来越关注对联创作,以期通过自创内容提高作品的“含金量”。

10

文化春联

随着对联文化的传播,全国不同机构、组织等越来越重视春联文化。故宫、颐和园、国家图书馆等著名机构都推出了饱含文化的春联产品。西安、南京等古城悬挂城门春联已经成为一项传统。各地平台、组织等每年征集春联、送春联等活动层出不穷。文化名人易中天也在公众号征集春联。广大老百姓正在有越来越多的渠道接触到真正有文化的春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