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塘边藉、白花莲、过塘藉、三张白、白面姑、白舌骨。 【生长特征】多年湿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茎横走,白色,圆柱形,有明显的环状节,节间长约2厘米,节上有须根。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两面均无毛,茎顶端的2~3片叶较小,在开花期常变为白色,故名三白草。4~6月开花,花小,黄色,7~9月结果,果实近球形,直径约3毫米,果皮有疣状凸起,成熟时不开裂。秋采根状茎、四季可采全草,鲜用或干用。 【分布地区】长江流域诸省以及河北、河南、山东有出产;多生长于山沟、溪边、田边、浅水塘等低湿处。 【药性功用】味甘、辛,性寒,有小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灵验偏方】 偏方一: 方剂:鲜三白草根茎15克,鲜刺牙根15克,猪脚1个。 用法:煲服。 主治:脾虚带下。 偏方二: 方剂:三白草30克,泽兰20克,败酱草30克,鱼腥草20克(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15天。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偏方三: 方剂:鲜三白草根茎60克。 用法:水煎、空腹服。 主治:乳糜尿、白浊,热淋。 偏方四: 方剂:三白草根30克,米酒30毫升。 用法:加水炖,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主治:骨髓炎。 偏方五: 方剂:三白草根茎30克,猪脚1个。 用法:水煎,服汤吃肉。 主治:产妇乳汁不足。 偏方六: 方剂:鲜三白草茎、叶适量,桐油适量。 用法:共捣烂,外敷患处。 主治:疔疮。 偏方七: 方剂:三白草根茎60克,猪瘦肉60克。 用法:煲服。 主治:湿热水肿脚气。 偏方八: 方剂:鲜三白草叶250克,路路通15克,艾叶30克。 用法:水煎温浴,每日1次。 主治:小儿皮肤瘙痒。 |
|
来自: 昵称6547990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