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锟 || 一个老兵

 一床书759 2023-01-13 发布于陕西

门卫郭叔其实是一个老兵。

因为有过相似的经历,性子也相近,以至于我们年龄虽然差了好几十岁,隔了辈,在一起依然能聊得开,没有丝毫隔阂。

山里没有像城里一样在地下铺设集中排污管道,学校在厕所外和周转房外埋了化粪池,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郭叔用水泵把沼液抽出来,抽到一个塑料桶的大容器里,然后再开着三轮摩托拉出去放掉,如此反复,甚是辛苦。

在和郭叔的聊天中得知,他原先隶属西北野战,在新疆昆仑山一带戍过防,也执行过一些其它任务,郭叔退役之后竟也有过短暂的执教生涯,这从他用废弃粉笔在房子后面的水泥地上给两个孙子写的正楷看得出来。后来兜兜转转,郭叔留在学校继续发光发热,当了门卫,守护着学校安全的第一道关卡。

从部队一线退下来的多多少少带点伤,郭叔年轻时候在高原服役过,缺氧的状态下执行任务负过伤,他的后背略微佝偻着,每次看他提起重物时候总是让我有些许担心。

郭叔性格硬,嘴里不说,但心里明的跟镜一样。有一次,抽粪水的泵被堵住了,沼液抽不上来,需要用绳子把降到沼池底的水泵提出来,看郭叔拽得吃力,我赶紧跑过去搭了把手,和郭叔一起把沾着粪水的水泵提了出来,郭叔很不好意思,说我不应该搭手的,老师要有老师的威严,我说我当老师不是来给学生端架子来的,没事的。我给郭叔宽慰,说自己本身就是农村娃,也干农活,家里也拉羊粪,不矫情,好让他心里能轻松一些。

老兵性直,回到地方,适应地方是个不小的挑战。周末不能回家的时候,我喜欢找郭叔聊天,他跟老伴,还有他的两个小孙子都很喜欢我,对我很热情:春天的小蒜,夏天的杏子,秋天的苹果,冬天的核桃……总是把田间地头的好吃的愿意拿出来和我分享。

有一回我提前去学校,没有吃的,泡面也没了,郭叔知道后连拉带拽,开着三轮把我从学校载到他家,在他郭畔的家里张罗了一桌饭菜,那天郭叔全家都在,其乐融融,就像过年一样。

把青春跟生命曾交给祖国过的人,值得我永远尊敬,不论兵种、性别、年龄,和回到地方所从事的职业。他们服役执行任务的那些岁月,除了将生死置之度外,也有可能错过了亲情,友情,爱情,有些成了终身遗憾。回到地方,回归家庭,带着一身伤痛和不解,有的格格不入,有的风生水起,有的平平淡淡,有的隐入尘烟,这些都得理解。

郭叔在门卫那个小房子里,还住着两个孙子和自己的老伴,地方虽然小,但很温馨。一个烤箱在桌子底下放着,会在玉米成熟的季节变出带壳的烤玉米,蔺老师则会从烤箱里变出金黄的酥脆馒头。

郭叔没有架子,村里多留守老人,直白,重感情,又缺乏一点理性。当产生一些误解的时候,不仅需要晓之以理,更需要动之以情,这个时候郭叔总能神奇的将一些矛盾纠纷化解掉,跟家长能进行充分沟通,充当了一个万能的调解员,尤其帮助一些外地来的年轻老师,在听不太明白留守的爷爷奶奶的浓重方言的时候,郭叔出面解围,总能让家长、学生、老师三方面都满意。他在学校是门卫,可出了学校,他在村里可是长辈,是有威望的。

有一年冬至,好像是周末,准备稀里糊涂的煮一包加鸡蛋的泡面凑合过了,没想到郭叔让他的孙子给我端了满满一洋瓷碗的蒸饺,蒸饺在碗里冒起高高的尖。如今想起来都令我感动,冬至尝到了蒸饺,蒸饺的面皮是郭叔一个一个擀的,村里没有超市,自然不存在买饺子皮一说,那碗蒸饺我分成早晚两顿吃完,美美地过了个节,让因为疫情影响许久没有回家的我尝到家乡的味道,就如同回了趟家。

跟郭叔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听他给我讲云台的历史变迁,村落的演变,聊周易,聊枪械,聊中药,听他给我讲军营的故事,和他的那些战友们。

郭叔虽然工作辛苦、全年无休,但他乐观、坚强、毫无怨言。那个年代的兵曾被称为地表最强,令外军闻风丧胆。时过境迁,刀枪入库,郭叔将锋芒隐藏了起来,融入岁月过起了日子。他依然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骨子里依然在尽着一个当兵的本份。

曾经有次下晚自习送完学生,我悄悄对郭叔说:有突发情况随时可以喊我,我房子在广播室隔壁,离得近,也能听见,我去支援你。郭叔说:别看我上了年纪,有捣乱闹事儿的几个人还是没问题的。我相信郭叔说的话,虽然听他这么说,可我每次还是会把盾牌和防暴叉又悄悄给郭叔挪到最趁手的地方,然后远远看着这位以校为家的老兵在自己哨位上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岗。

作者简介:王锟,云台中心小学教师,一位爱学习、爱思考、爱阅读的老师。人生感悟:过好余生每一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