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的异姓王爷——定南王王府及定南王结局

 青城历史聊斋 2023-01-13 发布于内蒙古

 清朝异姓爵位等级中,级别最高的是一等公爵。有清一代,异姓获封公爵的人数并不多,一、二、三等连封带赠总共加起来还不到一百人。所以,正常情况下公爵对异姓贵族而言,已经是天花板了。

  不过,异姓封王、赠王的情况还是有的,而且还不是个例,从关外崇德时期,即皇太极称帝后,一直到乾隆年间,异姓封王者共有9人。奇怪的是,这9个异姓王中,汉人占了多数,共有6个,具体的情况下面仔细来讲。

这里所说的异姓王,不包括蒙古王公。

今天就捋捋清朝异姓王定南王孔友德矛盾人生,先从他的王府说起:

起初清廷决定以孔有德守福建,尚可喜平广西,但尚可喜认为广西地处偏僻,情况复杂,有意推辞,这时孔有德“毅然以粤西为请”,于是清廷予以批准,改封他为定南王,率军二万出征广西,并携家镇守。此后,孔有德率清军破桂林,俘虏南明重臣张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孔有德住进了靖江王府,改为定南王府。孔有德在随后一年时间中几乎占领了广西全境。

靖江王府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西岸,是明朝藩王靖江王朱守谦(朱元璋侄孙)的藩王府,始建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五(公元1392年)年建成,靖江王城外围有国内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城墙。

靖江王城始建于1372年,规模宏大,门深城坚,布局严谨,气势森然。殿堂巍峨,亭阁轩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宫,比北京故宫早建34年,它还是南京故宫的精华缩影。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于此,历时280年。

朱守谦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建府,历时20年才完工。桂林王城先后经历了14位靖江王,后来被清定南王孔有德所占而成为定南王府。清顺治九年,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后,孔有德纵火自焚,使有250多年的王城化为焦土。

清朝初期封了三位汉族将领为三顺王,三顺王具体是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他们都是明朝辽东地区的将领,且都是毛文龙的部署。袁崇焕矫诏杀了毛文龙后,其旧部内讧,三人先后归降后金。

孔、耿、尚三人归降,是清初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他们带来了数万兵丁,战船,以及后金最缺乏的火器技术,使得八旗战力得到迅速提升。此后皇太极如虎添翼,自制红衣大炮,与辽东的明军抗衡,并最终打败明军。

天命、天聪两朝归降后金的明军文臣武将不少,但基本上都是被俘或被迫投降,洪承畴、祖大寿就属这一类。而孔、耿、尚三人属于主动来归,性质不一样。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定宗室爵位,封代善、多尔衮等人为和硕亲王。孔有德封恭顺王、耿仲明封怀顺王、尚可喜封智顺王,史称“三顺王”。崇德二年,正式编定八旗汉军后,三顺王都是汉军旗的管旗大臣。

崇德一朝,三顺王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是清初的开国元勋。及至入关后,三顺王又与中原明军、农民起义军作战,为大清入主中原立下赫赫战功。顺治六年,孔有德改封定南王、耿仲明改封靖南王、尚可喜改封平南王(康熙十四年晋亲王)。

定南王孔有德本是辽东汉人,是铁岭矿工出身,“长于弓马,不识字”。在明末之时,辽东是明朝与清太祖努尔哈赤对抗的前线,经常发生激烈的战事,在那里的老百姓也深受其害。同时,这里的老百姓在这种战争环境下也变得十分彪悍,经常加入到双方的战争中去。孔有德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批人物。

刚好,当时努尔哈赤攻打沈阳,由于战事不利,孔有德就投奔了明朝的毛文龙,当时毛文龙据守于皮岛。可是,明朝前线发生内斗,著名将领袁崇焕竟然擅自杀掉了总兵毛文龙。孔有德又投奔了登州巡抚孙元化,后来,孔有德又与孙元化产生了矛盾。孔有德对明朝彻底失望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就去投靠清太宗皇太极。

当时的形势对于皇太极很不利,可以说是危机存亡之秋。听说孔有德要来投靠,皇太极大喜过望,对于孔有德的投靠事宜非常重视。之后,皇太极命令宗室贵族亲自准备赏赐给孔有德,满洲人、蒙古人、汉人都要准备好特定的御马。并且,明确孔有德可以率领旧部驻扎在辽阳,所有的仪仗从旧,不用增加什么负担,只有刑狱和对外出兵需要向皇太极请示。

之后,皇太极又举行了盛大的仪式,欢迎孔有德的归来,所有的皇室贵戚和大臣都到会参加,对孔有德进行了正式的册封,并封其为“都元帅”。而且,当时皇太极的军队已经改革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按理说,孔友德的军队都是汉人军队,也理应划归到皇太极的八旗部队里面去,具体应划归到八旗汉军来统一管理。

可是,为了表示对孔友德的厚爱,皇太极于八旗之外,让孔友德自成一军,命名为为“天佑军”,并有独立的旗帜,可谓是恩宠相当的重。不久,皇太极又加封孔友德为“恭顺王”,这是清朝加封异姓王和汉族人为王的开始,孔友德是第一人。由此可见,孔友德在风雨飘摇的清初是多么的受皇太极的喜欢,可谓是雪中送炭。

当然,孔友德对于皇太极的恩宠也是感激涕零,以汉人的身份对于满洲的清朝政权十分的忠诚。他所率领的汉人军队受到过明朝正规军的训练,擅长使用火器和水上作战,大大提升了清军的战斗力,在历次战役中均表现也是十分的出色。后来,清朝又派孔友德征战江南,并且唯一一次授权汉族人统一指挥所有的八旗部队。

可以说,孔友德完全被当成了清朝的“自己人”。而孔友德也是不负众望,军队如摧枯拉朽一般,很快就攻占了湖南全境,并进军广西。

顺治九年(1652年),南明永历政权举兵南下广西,直趋桂林。定南王孔有德亲自率军前往兴安县严关,扼险拒守,南明军以象阵大破孔有德,取得严关之战的胜利。孔有德狼狈奔回桂林,下令紧闭城门,惶惶不可终日。南明军乘胜追至桂林,将城包围。孔有德自知走投无路,便令其妻妾上吊自杀,自己在王府纵火,北向再拜,自刎而死。孔有德的儿子孔廷训逃跑过程中被南明军俘获并处斩,仅有一个女儿孔四贞逃脱。

他对于清朝可谓也是尽了忠心,清廷破格予以厚葬,并追谥为武壮。而孔有德虽然自杀,他的随军家属却没有幸免,全家一百二十余人被全部杀害(一说被孔有德拔剑杀死),只有孔四贞逃了出来。逃到北京后,清朝对于功臣之后也是十分的关照。孝庄皇太后很是喜欢孔四贞,收为养女,并想把她培养成自己的儿媳妇,从而,孝庄就经常制造机会让他和顺治帝在一起。

有一次,孝庄皇太后问到了孔四贞今后的婚事,并且,暗示她是否愿意嫁给顺治皇帝,并且,一辈子待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孔四贞却很直白的回答说:“我的父亲已经把我许配给了部将之子,我必须要遵循父亲的安排。”于是,孝庄皇太后也没有再说什么,就把她认做了自己的女儿,抚养在自己身边,并封其为“和硕公主”。多年后,孔四贞就如约嫁给了孙延龄。

据说,孔四贞死后葬在现今北京的公主坟,该地乃因此得名,但已经考证此说不实。安葬于此的两位公主却是嘉庆皇帝的两个女儿,她本人更有可能是葬在阜城门外的孔王坟(今天的外交学院所在地)——她父亲孔有德的身边。

孔有德出自山东孔氏一脉,所以,他也曾自称为“孔子后裔”,但是,由于他投靠清朝,南明大臣对其深恶痛绝,张同敞(张居正曾孙)更是指斥孔有德道:“他自称孔子后裔是对孔子的侮辱... ...”孔氏族人也视其为孔家的“败类”,孔有德曾试图拜谒孔庙、孔林时关闭大门禁止其进入。并且,痛斥孔有德是假冒的孔子后裔,甚至,后世的《孔子世家谱》也没有将其收入谱中。

而孔四贞作为汉人公主嫁给了孙延龄之后也开始了她传奇的一生,孝庄太后对其评价道:“定南武壮王女孔氏,忠勋嫡裔,淑顺端庄,堪翊壸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