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合国教科文报告 | 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

 杜伟强 2023-01-13 发布于河南

导读:

我们人类和地球正遭受着威胁。新冠肺炎疫情只不过证明了我们的脆弱性和相互关联性。我们目前的教育面临着双重挑战,即兑现尚未实现的承诺,确保每位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都有权力接受优质教育,以及把教育当作我们通往可持续共同未来的路径,充分实现其变革潜力。

“如果有什么东西将我们聚集起来的话,那就是我们当下的脆弱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在《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发布仪式上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报告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报告,历时两年、约100万人协商,为全世界未来30年教育发展勾勒出蓝图。

图片

以下为报告摘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我们已然明了,知识和学习是实现更新和变革的基础。然而全球差异以及重新构想我们为何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在何时何地学习的迫切需要,都意味着教育尚未兑现其助力我们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未来的承诺。

为追求增长和发展,我们人类让自然环境不堪重荷,现已危及我们自身的生存。今天,高水准的生活与触目惊心的不平等在当今社会并存。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公共生活,但在世界许多地方,社会和民主的结构正在遭受侵蚀。迅猛发展的技术更新变革着生活的许多方面,但这些创新没有被引导到促进公平、包容和民主参与的方向。

今天的人们对今世和后代都肩负重任,要确保世界富足而非贫瘠,要确保人人充分享有同样的权利。虽然我们迫切需要采取行动,且所处环境充满高度不确定性,但我们依然有理由满怀希冀。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正处在人类集体发展史上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协作所需的知识和工具的节点上。发动全人类共同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潜能从未如此之大。

“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发布的这份全球报告提出了一个问题:展望2050年及以后,教育在塑造我们共有的世界和共同的未来方面,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其中给出的建议源自一项为期两年的全球参与和共建进程,该进程表明广大民众——儿童、青年和成年人——无不深刻地认识到,在这个共有的星球上我们彼此相连,而且我们务必共同努力。

许多人已亲身参与到引发这些变化的努力之中。这份报告中处处融入了他们的贡献,从如何重新构想学习空间到课程的去殖民化,以及强调社会和情感学习的重要性。报告还探查了他们对气候变化、新冠肺炎大流行等危机、虚假新闻和数字鸿沟的真实和日益增长的恐惧。

教育是我们贯穿一生的组织教学和学习的方式,长期以来在人类社会变革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教育将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新的可能性,并增强我们开展对话和行动的能力。但要塑造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教育本身必须变革。

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

教育可以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审视。所谓社会契约,是社会成员之间为谋求共同利益而合作的一种默会协议。一个社会契约可反映已正式载入法律且内嵌于文化的规范、承诺和原则,因而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必须将关于教育公共目的之共同愿景作为出发点。这一契约包含建构教育系统的根本性组织原则,以及为建立、维护和完善教育系统所做的分散性工作。在20世纪,公共教育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对儿童和青年的强制义务教育支持培养国家公民意识和国家发展。但在人类及其居住的星球都面临严重危机的今天,我们必须紧急重塑教育以帮助我们应对共同的挑战。这种重新构想意味着要共同努力,去创造休戚与共且相互依存的未来。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必须将我们团结起来为共同的事业去奋斗,并提供必要的知识和创新,以备在社会、经济和环境正义的基础上开创面向所有人的可持续与和平的未来。新的社会契约必须像这份报告一样,突出教师所发挥的作用。

放眼2050年,我们应就教育提出三个根本问题:当前的哪些工作应继续?哪 些应摒弃?还有哪些需要创造性地全新打造?

基本原则

任何新的社会契约都必须立足于人权所基于的包容、公平、合作、团结以及集体责任和相互关联等广泛原则,必须遵循以下两项基本原则:

※ 确保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必须仍以《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受教育权为基础,而且必须将其拓展以涵盖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此外还应涵盖信息权、文化权、科学权以及获取和贡献于知识公域的权利,即人类世代积累且不断革新的集体知识资源。

※ 加强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教育。作为一项共同的社会事业,教育可以构建共同的目标,并助力个人和社区共同繁荣。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不仅要确保公共教育资金到位,还要包含全社会对于人人参与有关教育的公开讨论的鼎力支持。唯有如此重视参与,才能强化作为共同利益的教育——一种共同选择和实现的共同福祉。

这些基本原则立足于人类迄今为止凭借教育取得的成就,将有助于确保在我们向2050年及更远的未来迈进的征程上,教育可为将来数代赋权增能以使其能重新构想未来和更新世界。

处在过去承诺与不确定未来之间

不断扩大的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超出地球极限的资源使用、民主的倒退和颠覆性的技术自动化,是当前这个历史转折点的标志。这些多重交叠的危机和挑战桎梏着个人和集体的权利,地球上有许多生灵深受其害。教育系统的扩展为许多人创造了机会,但很多人只能获得低质量的学习。

展望未来,不难设想一幅更加黯淡的景象。我们可以想象出地球资源枯竭、人类宜居空间日益减少。极端的未来图景之一或许是这样的:优质教育成为精英特权,广大民众因基本商品和服务匮乏而生活悲惨。当前的教育不平等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否只会愈加恶化,直至课程完全失去相关性?这些可能的变化将如何影响到我们的基本人性?

没有什么趋势是注定的结局。多种未来均有可能,而且颠覆性转变在几个关键领域已经清晰可辨:

地球危在旦夕,但脱碳和经济绿色转型正在推进当中。儿童和青年在这方面业已率先行动起来,呼吁采取切实行动,并对那些拒不正视紧迫形势者予以严厉谴责。

过去十年中,民主治理出现倒退,由身份认同驱动的民粹主义情绪抬头。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对抗歧视和不公正的公民参与和行动主义日益活跃,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数字技术蕴含巨大的变革潜能,但我们还没有找到将技术潜力化为现实的路径。

随着人工智能(AI)、自动化和结构转型重塑全球就业格局,创造以人为本的体面工作将成为更加艰巨的挑战。另一方面,更多的人和社区开始认可人 际关爱工作的价值以及提供经济保障的多样方式。

新出现的每一项颠覆性转变都会对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在教育领域的共 同行动也会反过来对它将做出何种应对产生影响。

目前,世界各地的教育组织方式不足以确保公正与和平的多元社会、一个健康的地球以及共同的进步惠及所有人。事实上,我们面临的某些困难源于我们的教育方式。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应让我们能够换一种方式去思考学习以及学生、教师、知识和世界之间的关系。

关于革新教育的建议

教学法应围绕合作、协作和团结等原则加以组织。它应培养学生的智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乎道德的行动能力,使其能在同理心和同情心基础上共同改造世界。同时也要消除成见、偏见和分裂。教学评价应反映那些可促进所有学生的有效成长和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目标。

课程应注重生态、跨文化和跨学科学习,以助学生获取和创造知识,同时培养其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课程内容必须包含从生态学角度去理解人类,重新平衡我们与地球这颗生命星球兼人类唯一家园之间的关系。为抵制错误信息的传播,应普及科学素养、数字素养和人文素养并培养辨别真伪的能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政策应促进积极的公民意识和民主参与。

作为一项协作性的事业,教学应进一步专业化,教学工作中教师作为知识生产者以及教育和社会变革关键人物的工作应得到认可。协作和团队合作应成为教师工作的特色。对知识的反思、研究、创造和新的教学实践应成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意味着必须支持教师享有自主权和自由度,而且他们必须充分参与有关教育未来的公共辩论和对话。

学校承载着支持包容、公平以及个人和集体健康的职责,应成为受保护的教育场所,同时还应重新规划学校,以便更好地推动世界向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续的未来转变。学校应成为汇聚多样化人群的场所,并让他们体验在别处接触不到的挑战和可能性。为鼓励和促进个体进行合作,学校建筑、空间、时间、课程表和学生分组都应重新规划设计。数字技术应以支持学校为目标,而不是取而代之。学校应在保障人权、可持续发展和碳中和方面成为典范,从而塑造我们向往的未来。

我们应终生享有并扩大在不同文化和社会空间中接受教育的机会。在人生的各个阶段,人们都应切实享有有意义和优质教育的机会。我们应整合各种自然、人工和虚拟的学习场所,精心发掘各个场所的最佳潜能。关键责任由各国政府承担,应加强政府为教育提供公共资金和对其实施监管的能力。应扩大受教育权,使之持续终身,并涵盖信息权、文化权、科学权和连通权。

推动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

大规模的变革和创新并非没有可能。我们将通过千千万万的个人和集体行动——行动力、领导力、抗压力、创造力和关爱力,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新的社会契约应消弭歧视、边缘化和排斥。我们必须致力于确保性别平等和所有人的权利,不分种族、族裔、宗教、残障、性取向、年龄和公民身份。应着力开展社会对话、共同思考和共同行动。

呼吁研究和创新。一项新的社会契约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聚焦终生受教育权的协作研究计划。这项研究计划必须以受教育权为中心,同时兼容不同类型的询证方法和求证方式,包括横向学习和跨界知识交流。应吸纳所有各方(从教师到学生,从学术界和研究中心到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贡献智慧。

呼吁全球团结与国际合作。一项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需要重申在促进教育作为共同利益方面开展全球合作的承诺,并以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更加公平、公正的合作为前提。在帮助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围绕实现面向教育的新社会契约所需的共同目标、规范和标准协同行动方面,国际社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这方面应遵循辅助性原则,鼓励地方、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努力。尤其需要通过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机构的工作,满足寻求庇护者、难民、无国籍者和移民的教育需求。

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必须在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的各个方面积极参与。从支持研究和推进科学进步,到作为合作伙伴为本社区和全球各地其他教育机构和教育计划做出贡献,具有创造力、创新性、在推进教育作为共同利益方面有责任心的大学在教育的未来中大有可为。

务必要让人人都能够参与构建教育的未来,包括儿童、青年、家长、教师、研究人员、活动家、雇主、文化和宗教领袖。我们有着深厚、丰富、多样的文化传统作为依托。人类拥有强大的集体能动性、智慧和创造力。我们正面临着重大抉择:是继续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上,还是彻底改弦易辙。

这份报告针对以下三个根本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哪些工作应继续?哪些应摒弃?还有哪些需要创造性地重新构想?但这里提出的建议仅是一个开端。这份报告与其说是擘画蓝图,不如说是开启思考和构想的邀约。应在世界各国、社区、学校、各类教育计划和教育系统中探讨这些问题并做出回答。

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是一起重新构想人类未来的关键一步。

图片

以下为报告导言

我们面临着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选择:继续走不可持续的老路,还是彻底改变路线。继续走目前的道路,就是接受不合理的不平等和剥削、多种形式的暴力升级、社会凝聚力和个人自由的削弱、持续的环境破坏,以及危险的,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继续走目前的老路也不能预测和解决我们社会的技术和数字化变革所带来的风险。

我们亟须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并采取行动实现它们。知识和学习是复兴和改革的基础,但是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展现出的不均衡,以及我们对重新思考学习的原因、方式、内容、地点和时间的迫切需要,意味着教育尚未兑现其帮助我们获得和平、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的承诺。

生活在当下的每个人都有义务为当代及子孙后代负责,我们要确保这个世界是一个富足而非匮乏的世界,要确保每个人都能最充分地享有同等的人权。尽管形势紧迫,且充满不确定性,我们依然有理由充满希望。作为一个物种,我们正处于集体历史的关键时刻,我们拥有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知识和工具,促进我们通力合作。我们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潜力从未如此巨大。

教育——我们贯穿一生的有组织的教与学的方式——长久以来,一直在人类社会转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我们通过教育来组织知识传承和共同创造的代际循环。它将我们与世界、与彼此联系起来,使我们能够接触新的可能性,加强我们对话与行动的能力。但是,要想实现我们理想的未来,教育本身必须转型。

“教育的未来”国际委员会递交的这份全球报告提出问题:在我们展望2050年及以后的未来时,教育在塑造我们共同的世界、共同的未来这方面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产生于一个为期两年的全球参与和共建的进程。该进程表明,包括儿童、青年和成人在内的广大民众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我们在这颗星球上是相互依存的。在面对影响我们所有人的全球问题时,我们是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各地的许多人都同样强烈地意识到,我们必须从接受多样性和差异性开始,携手共进,通力合作。

预测未来是我们人类一直在做的事情。而有关未来的思想,在教育思想、政策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影响着从学生和家庭的日常决策,到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改革宏伟计划的一切。

本报告认识到,在教育方面,从彻底转型到严重危机,未来可能出现多种情况。其基本假设是,思考教育未来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可以改变当下、识别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应对各种正在显现或消失的可能性。

一切对多种可能发生的未来的探索,都提出了有关道德、公平和正义的深刻问题——什么样的未来是令人向往的,它们又对谁有利?而且既然教育不仅受外部因素影响,也在发掘全球各地潜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那么我们自然——如果不是义不容 辞——要共同重新构想一个包含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未来。

人类的生存、人权和生命之星正处于危险中

每个人的尊严都是宝贵的这一想法、人人享有基本权利这一承诺、我们独一无二的地球家园的健康——这一切都处于危险之中。为了改变方向,构想不同的未来,我们需要尽快调整我们与彼此、与生命之星以及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彼此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及我们人类在一个不仅由人类构成的世界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

我们面临着多重相互交织的危机。不断扩大的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利用、民主倒退,以及颠覆性的自动化技术,是这一历史关头的重要标志。

互相矛盾的发展趋势正把我们引向一个不可持续的未来。全球贫困问题有所缓解,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不平等却愈演愈烈。有史以来最高的生活水平与前所未有的贫富差距同时存在。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威胁着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的生存。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投身到公共生活中来,但在全世界的许多地方,文明社会和民主结构正在遭受破坏。科技使我们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它也助长了社会分裂与紧张。全球疫情又进一步让我们的薄弱之处暴露无遗。这些危机和挑战限制了我们的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而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又是人类选择和行动的结果。它们源自我们创造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体系——在这些体系里,短期利益高于长期利益,少数人的利益凌驾于多数人的利益之上。

依赖不可持续的资源消耗水平的经济模式,加剧了气候灾难和环境恶化。优先考虑短期利润和提倡过度消费的经济模式,与贪婪的个人主义、竞争性和缺乏同情心紧密相联,而这正是全世界许多社会的特征。全球财富高度集中,极端的经济不平等正在破坏我们社会的凝聚力。

极权主义、排他性民粹主义和政治极端主义不断涌现,对民主治理发起挑战,而此时此刻,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加强团结和合作,来解决无关国界、全球共有的问题。几十年来,人们不断努力推动社会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尽管如此,当今世界社会和政治两极分化的情况依然日趋严重。仇恨言论、不负责任地传播虚假新闻、宗教原教旨主义、排他性的民族主义——所有这些都被新技术放大,最终被颇具策略地用来支持某些狭隘利益。以《世界人权宣言》所表达的共同价值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遭受冲击。我们的世界面临一场价值观危机,堕落、 冷漠、不宽容、偏执等现象的抬头和暴力正常化就是其证明。

加速的全球化和人口流动,连同被迫迁徙和流离失所,往往会加剧种族主义、偏见、不宽容和歧视等非人道的影响。这些侵犯人类尊严的暴力形式,充分表现了寻求支配和控制,而非合作和解放的权力结构。武装冲突、占领和政治镇压等暴力行为不但摧毁生命,而且破坏人类尊严这一概念。那些从基于性别、种 族、民族、语言、宗教或性取向的霸权制度中享有特权和利益的人,往往会压迫被他们视为威胁的群体,无论是原住民、妇女、难民、移民、女权主义者、人权倡导者、环保活动家,还是持不同政见者。

我们的社会中发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计算机迅速地改变着人们创造、获取、传播、验证和使用知识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信息获取变得更加容易,并为教育开辟了大有潜力的新途径。但其带来的风险也是多方面的:在数字空间里,学习的范围既能扩大,也能缩小;技术为人类提供了使用权力与控制他人的新手段,这些科技手段既可以实施镇压,也可以进行解放;并且,随着面部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完善,我们的隐私权的边界将以十年之前完全无法想象的方式逐渐收缩。我们需要保持警惕,确保正在进行的技术变革有助于我们的繁荣发展,而不会对我们理想的未来——可以用不同方式认识世界,可以自由学习、自由创造的未来——造成威胁。

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无法再与地球及生活于其上的丰富物种保持平衡,这既威胁着我们当下和未来的福祉,也威胁着我们的持续生存。我们对技术不加批判的接纳,常常会把我们推向危险的边缘——分化我们,中断对话,破坏相互理解,尽管它也有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上述两种与地球和技术有关的失衡,又会导致第三个同样十分危险的分歧:我们彼此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失衡表现为不断扩大的不平等、对信任和善意的贬斥、对“他者”的妖魔化,以及对合作和更有效地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挑战的不情愿。

展望未来,我们很容易描绘出一幅愈加黑暗的画面。可以想见, 在一颗资源枯竭的星球上,人类的居住空间只会越来越小。还有这样一幅极端的未来图景:在一个优质教育仅供特权阶级享有的世界里,大多数人因为无法获得基本的物品和服务而生活在苦难之中。当前的课程体系会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吗?当前的教育不平等现象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恶化吗?我们的人性会被进一步侵蚀吗?

我们今天集体做出的选择,将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生活在和平之中还是生活在暴力之中,是以可持续的方式对待地球还是反其道而行之,这些问题将由我们今天做出的选择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来影响和决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就能扭转航向。

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必要性

教育在我们的社会更新与转型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它能调动知识,帮助我们在一个不断变化、难以预料的世界里找到正确的方向。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它能把我们与世界及彼此联系起来,让我们超越自己的居住空间,接触到新的可能。它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它为我们提供应对共同挑战时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和创新。教育增强我们的认识,提升我们的本领,这些都有助于确保我们在未来拥有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社会环境、更公正的经济环境和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世界各地的家庭、社区和政府都清楚地知道,学校和教育体系尽管存在缺陷,但依然可以为个人和集体的进步创造机会、铺设道路。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也普遍承认,在争取希望的发展成果、培养劳动技术和能力、加强公民参与和民主义务的过程中,教育即使不是唯一发挥作用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教育理当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纲领的支柱之一,该纲领展现了一个包容性的愿景,旨在促进全人类幸福、正义与和平,以及与环境的可持续关系。

然而,全球教育境况没有达到我们对其的期望。尽管全球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但多重的排斥依然在继续剥夺数亿儿童、青年和成人接受优质教育的基本权利。歧视持续存在,且往往是系统性的针对性别、种族、语言、文化和认知方式的歧视。教育内容与实际脱节这一情况,又使学习者更难获得学习资源:正规学习往往难以满足儿童和青年及其社区的需求和愿望。低质量的教学扼杀了学习者的创造力和好奇心。在各级教育中,学生脱离教育和辍学/退学的规律表明,目前的学校教育模式,在为儿童和青年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及自主性和使命感方面存在不足。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既没有为应对当前的挑战,也没有为迎接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此外,教育体系往往复制和延续那些对我们共同的未来形成威胁的境况,这当中既有歧视和排斥,也有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们限制了教育所具有的引发真正变革的潜力。这些共同的失败,使我们更加需要崭新的共同愿景、重新构建的原则与承诺,以此为我们的教育行动提供框架和指导。

教育社会契约的出发点是人们对教育公共目的的共同愿景。其内容包括构建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组织原则,以及构建、维持和完善教育体系的具体工作。

在20世纪,公共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公民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它的主要形式是对儿童和青年进行义务教育。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正面临严重的风险,必须尽快对教育进行改革,以便应对共同的挑战。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必须能够让我们团结起来,共同努力,并为我们提供塑造以社会、经济和环境正义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和平未来所必需的知识和创新。

构建一份新的社会契约,意味着我们要探究教育、知识和学习的既定思维模式如何阻止我们开辟新径,迈向憧憬的美好未来。继续发展当前的教育模式不是一条可行的前进道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不仅是我们能应用的资源和手段十分有限,还来自我们进行教育的目的和方式,以及我们组织学习的方式。

重新定义教育的目的

教育体系向人们灌输了一种错误的观念,即短期的特权和舒适比长期的可持续性更重要。这些观念强调个人成功、国家竞争和经济发展的价值,不利于我们团结协作,理解我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关怀彼此与地球。

教育的目标必须是把我们团结起来,为我们提供塑造以社会、经济和环境正义为基础的,全民共享的可持续未来所必需的知识、科学和创新。它必须纠正过去的不公正,同时让我们为即将到来的环境、技术和社会变革做好准备。

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必须以两项基本原则为基础:(1)受教育权;(2)将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承诺。

保障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为构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所做的对话与行动,必须牢牢地扎根于人权承诺之中。1948年制定的《世界人权宣言》为我们人类大家庭的成员规定了不可剥夺的权利,也为人们设想教育的新未来提供了最佳指南。受教育权——对实现所有其他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都至关重要——必须继续充当新的社会契约的指路明灯和坚实基础。这一人权视角要求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无分收入、性别、种族或民族、宗教、语言、文化、性取向、政治派别、身体健全与否,或其他任何可能被用来歧视和排斥的特征。

受教育权必须扩展,纳入终身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长期以来,受教育权一直被解释为儿童和青年拥有的上学权利,我们更进一步,必须确保所有年龄段、生活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人们都能享有这一权利。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受教育权与接触、享有信息的权利,参与文化和科学活动的权利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育在培养人的能力方面深化投入。受教育权还与获取和贡献知识共享——人类共同分享且不断扩展的信息、知识和智慧资源——息息相关。

知识创造往往经由竞争、对话和辩论而不断循环,它有助于协调行动,产生科学真理,激发创新。知识循环是人类最宝贵、用之不竭的资源之一,也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有越多的人接触知识共享,其本身会变得越丰富。语言、算术和写作系统的发展促进了知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播,这反过来又使人类社会能 够在集体繁荣和文明建设领域攀登到超凡的高度。从理论上说,知识共享的可能性是无限的。知识共享所能释放的多样性和创新既来源于知识的相互借用、跨越学科界限的实验,也来源于对旧有知识的重新诠释以及新知识的生成。

遗憾的是,各种藩篱阻碍了人们公平地获取和贡献于知识共享。人类积累的知识中存在巨大的差距和扭曲,需要加以解决和纠正。原住民的观点、语言和知识长期被边缘化,妇女和女童、少数民族和低收入群体也受到严重的忽视。商业化和过分严格的知识产权法,还有对管理知识共享的社区和系统缺乏足够的监管和支持,一同导致了知识的封闭。我们当然必须保护艺术家、作家、科学家和发明家的知识产权和艺术产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大力营造能够开放、公平地应用和创造知识的机会。我们应在知识共享领域中采取一种承认集体知识产权的方法,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保护原住民和其他边缘化群体的知识不被非法盗用和未经许可地使用。

扩大的终身受教育权需要我们努力打破藩篱,保证知识共享是一种能够反映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认识和存在方式的开放和持久的资源。

巩固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地位

教育作为一项社会公共事业,为人们构建了共同的目标,促使个人和社会共同繁荣。新的教育社会契约不仅应当确保为教育提供充足和持续的公共资金,还应包含一个对全社会的承诺:每个人都能参与有关教育的公开讨论。正是这种对参与的强调,巩固了教育作为共同利益——一种人们共同选择、共同实现的公共福祉——的地位。

教育作为一种共同利益,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教育使人们体验相同的经历,把人们与彼此和世界联系起来。在教育机构中,教师、教育者和学习者聚集到一起,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既属于个人,也属于集体。教育使人们能够利用和增加人类的知识传承。作为一种共创的集体行为,教育肯定个人和群体的尊严与能力,为集体建立共同的目标,培养人们集体行动的能力,加强我们的共同人性。因此,教育机构内部学生群体的多样性至关重要,只有包含尽可能多的不同群体,才能使学生们跨越界限、相互学习。

第二,教育治理有其公共性。作为一个社会项目,教育受到多方面的治理和管理。在制定政策和做出决断的过程中,要整合不同的声音和观点。目前教育改革的趋势是在教育政策、供给和监测方面增加非国家行为体的多样性和比例,这一趋势表明,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务,应该让更多人拥有发言权,提高透明度,强化问责制。教师、青年组织、社区团体、信托基金、非政府组织、企业、专业协会、慈善家、宗教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可以加强教育的均衡性,提高教育质量,使教育对学生更适宜。非国家行为体在维护非歧视、机会平等和社会正义原则,保障人们享有受教育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的公共性远超政府能够提供、资助和管理的范围。公共教育是:1)在公共空间进行的教育;2)促进公共利益的教育;3)对所有人负责的教育。所有学校,无论是何人组织的,都应该推行促进人权、重视多样性、反对歧视的教育。我们决不能忘记,公共教育教育公众。它加强了我们同为人类和生活在同一颗星球上的归属感,也使我们更加重视我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我们决心把教育当作公共社会事业和共同利益,就意味着在地方、国家和全球各层面,教育治理模式必须具有包容性和参与性。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教育免受商业化的影响,制止市场进一步阻碍教育作为一项人权的实现。教育必须服务于所有人的公共利益。

新的社会契约必须以终身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将教育作为公共事业和共同利益的承诺为框架,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帮助我们迈向社会公正、经济公正、环境公正且可持续的未来。这些基本原则将为我们的对话与行动指明方向,帮助我们改革从教学与课程到教育研究与国际合作的各个关键方面。

本报告的编排

本报告分为三大部分,每个部分由若干章组成,每一章都会提出一些构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建议和进行对话与行动的指导原则。报告最后是一篇结语,提出了在不同背景下将这些建议转化为行动的方法。虽然本报告在适当情况下引用了一些研究证据,但在正文中并未列出参考文献。这些背景文件作为本倡议书的一部分列于附录之中。

本报告的第一部分“在过去的承诺和不确定的未来之间”提出了教育在全球面临的公平性和适切性的双重挑战,这一情况令我们更加需要一份有助于纠正教育排斥、确保可持续未来的新的社会契约。这一部分由两章组成。

第1章回顾了被庄严载入《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的受教育权的历史,介绍了已经实现和尚未兑现的种种承诺。第2章聚焦于关键性的干扰和正在出现的改变,主要考虑四类相互交叉、影响广泛的变化:环境变化、加速的技术进步、政治治理与社会分裂,以及新的工作世界。展望2050年,这一章提出疑问:这些干扰和改变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改革教育,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本报告的第二部分“教育改革”主张从以下五个关键方面重新定义和改革教育:教学法、课程体系、教学、学校,以及生活中和不同文化与社会空间中的广泛教育机会。本报告会就每个方面用单独一章来进行讨论,并列出进行对话与行动的指导原则。

第3章呼吁采用团结合作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对差异的尊重及同情心,构建个人通过团结协作改变自己和世界的能力。第4章鼓励发展有益生态的、跨文化的、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在帮助学生获取和生产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批判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第5章强调教师从事的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并建议教学进一步走向专业化,成为一项协作型事业。第6章解释了保护学校作为支持学习、包容、公平和个人与集体福祉的社交场所的必要性,同时也指出要对其加以改进,使之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实现公平公正的未来。第7章探讨了跨时空教育的重要性,使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发生在正规机构中,也发生在不同的社会空间和人生的不同阶段里。

本报告的第三部分“推动形成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提出了通过呼吁开展研究、呼吁全球团结和国际合作,建立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想法。

第8章呼吁就终身受教育权,制定一个共同的研究议程,还指出每个人都应该在构建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所要求的知识的创造、生产和协商中发挥作用。第9章讨论了我们对构建和加强全球团结与国际合作的迫切需要,这要求我们坚忍不拔、不怕困难、团结一致,也需要我们着眼于2050年及以后的未来。

这份报告还包含一篇结语及尾声,这部分内容主张,本报告所提思想和建议在转化为项目、各种资源和活动时,应因地制宜。只有与当地的行动者共同建设、多多沟通,才可能实现这种转化,他们的参与对于将这些思想转化为规划和 行动至关重要。各级政府领导人、教育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家庭、社区和民间组织应当主导教育改革任务,并将其贯彻落实。

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加强共同的持续全球对话,这一对话所要讨论的是在教育界和整个世界中,我们应该推进什么、摒弃什么,应该对什么进行创造性的重新构想。我们认为这是一项革新的工作:作为这个并非只有人类栖居的世界上的人类居民,我们要意识到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严重性,找到一条不再重蹈覆辙的前进道路。如果我们足够诚实,便会明白老一套的东西——即使更快、更大、更有效——正把我们推向悬崖:气候恶化和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也许是最为明显和严重的警告。改革意味着筛选来之不易的知识和经验,重振我们的教育 体系,使之达到卓越。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已知的东西来重新构建一条前途更加光明的道路。

一项新的教育社会契约已经酝酿许久。我们现在需要基础广泛、包容各方、民主平等的公共对话和动员来将其实现。本报告既是一封邀请函,也是一份议程,邀请大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对话、采取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