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甲|好好学习之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逻辑与方法

 邹海 2023-01-13 发布于上海

   [本文2877|阅读建议5~9min]

[导读]

你将从本文了解到成甲《好好学习》的第二部分“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逻辑与方法”,具体内容包括:

1.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2.学习临界知识。

3.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4.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在接下来就分别来看每一小部分。

1.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作者发现,当大部人在阅读大量书籍的时候以后,学习能力并没有提高,这似乎不符合常规,按道理不应该是“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吗?

事实却并非如此,从而引发作者的思考。既然量变没法达到质变的效果,多半是在源头出了问题,针对本节来说一个原因就是:

      /学习的方法不对/

那具体有哪些原因导致的,请接着往下看。

"低水平勤奋的陷阱":摘记更多的知识

作者通过自身的事实来说明自己曾经也是一个这样的人,一年下来也能读100多本书,那时就陷入了一个低水平状态,直指跳入原因"读书方法原始"。犹记得作者说摘抄很多名言警句,基本没在生活、工作中发挥作用,深刻地理解了"听过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读书方法的升级: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很多人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效率低下是自己记忆力的原因。这是很不合理的,事实上,关于读书,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去读了,仅仅是读了原封不动摘抄了一些好句好段而已,没有真正花时间去加工信息,也没有把信息加工成为自己的知识,更没有加以运用。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给出了以下认识:

1.把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是记得最牢固的。

2.大脑的记忆,是靠把信息和以往的经验联系起来。

3.最后,作者还提到了在记忆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记忆宫殿法”

放慢速度,让读书事半功倍

读书,放慢速度,需要多花时间和耐心去思考,将新的知识融入旧的经验中去,然后再来指导以后的行为。这个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践行。我想大概这是大部人心生焦虑、恐慌的心理,想快读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吧。

从读书发现临界知识

作者先问到“读书时将新知识和哪些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会更有效果呢”然后再给出答案“在生活中各个领域起基本而又重要的作用的规律,即前边提到的临界知识”

再次点明了,读书不需要数量,而要真正有质,哪怕是学到一个方法,立马就去用也远比看很多不用要强很多。做到精而有质,不仅能大大减少个人注意力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沉没成本的投入,何乐而不为呢?

2.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2个心态

这两个心态是我们学习临界知识的前提,对于学习临界知识,作者提到了先是要学习对个人心态、方法和习惯的养成,然后才是学习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下面就来看看学习临界知识到底需要哪2个心态呢?

首先是:绿灯思维

作者通过春节回家过年,席间和自己年长的亲戚大哥聊到学习的话题,其间大哥很坚信学习和基因有很大关系,而作者却不这么认为(具体情节就不展开了)。

通过和和大哥的沟通,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从而会深深地影响我们的学习效能。通过这次对花,也给作者一个启示:合理的学习方法假设,更有利于高效学习。

接下来,关于学习的方法,作者通过拿维茨的《学习之道》中两个观点:.

     [整体理论|渐进理论]

来说明通过这样采取正确的努力姿势,一步一步从新手到大师的一个过程。

但是又由于大部人在遇到与自己观点不符的时候,就会有意识的去抵触,习惯性地去防卫。

那我们就明白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减少固有的习惯性防卫思维。在文中,关于如何减少习惯性防卫带来的影响,答案是:建立绿灯思维,就是遇到建议的时候,不要想着立马去反驳,而是要积极地发现,思考建议里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还强调了,要做到这一点,得有更底层的认识:区分"我"个"哟的观点/行为",不要把对自己观点的质疑与自己这个人绑定起来。

其次是:以慢为快

作者说明了“快是结果,而非原因”,强调了真正的快是“以慢为快”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就需要慢下来去专研。

关于什么是以慢为快,作者提到要“结硬塞,打呆仗”(是指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后就要马上开始扎营)的心态。关于这个心态的原因作者说到:真正的高效学习者,其实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有了对重要的、个新知识的理解后就能从容地运用。

作者还发现,对于大部人来说,阻碍人们融会贯通的一个原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阻塞”,这是作者提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攻克“结硬塞 ,打呆仗”,这样才能高效学习,不然学再多新技能、方法也不可能解决根本问题。

关于“以慢为快”,作者还有一个认识就是,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也就是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之上。

3.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直接开门三个方法分别指:

  /反思、以教为学、刻意练习/

反思:提升知识掌握的层次

这里要明白,反思不是简单的总结。区别在于:

1.两者侧重点不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而总结是对结果好坏进行分析。

2.应用角度也不同,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采取行动———产生结果。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现象)———研究原先假设———反思并校正假设。

作者认为反思能够起到的运用:

1.发现知识误区;

2.促进已经有的知识在产生新的知识;

3.检验学的新知识有没有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想要做到这些,要学会慢下来,弄懂每个必要底层逻辑。

关于如何训练反思能力,作者也提到了3个方法:

1.从小事入手,深入的去突破(生活每天的经历的事,都是一个个藏着启发性的案例,我们要有能力去解读它);

2.把生活按计划处理;

3.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通过持续写反思,能给我们带来隐形竞争力,从反思中得到反馈,再采取相应的行动。

以教为学:

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也当作我们学习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看似是自己在输出知识,这当然只是看到表面现象。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还附有几个价值:

1.教别人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会遇到知识的阻塞,这样就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去学习;

2.教别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强化和认识的过程;

3.教的同时,会遇到各类质疑、提问等,这有助于加深认识。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不是所谓的刻苦的训练,也不是1万小时天才定律。刻意练习最关键的也不是掌握具体的临界知识,而是要改变人们的思考过程【{看到问题——思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黄金思维圈]即:What ,Why, How(这在后面第四部分会谈到)——解决这类问题可能要用到的规律是什么(如相关临界知识)}——采取行动】

3.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技巧

这一小节是在前边已经谈过的理论和方法后,在执行中适用的3个技巧:

   |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

记录不是简单记下来,而是通过记录去更深层次看到具体事件背后的逻辑、规律。

定期回顾不仅能够把现今和之前联系起来,或许会带我们更多惊喜。更能让我们跳出来当时的环境,从一个全新的多维视角去思考,无论是看问题本身还是背后的逻辑规律关系,都会得到一个提高。

付费购买,或许和提高学习能力关系不是太大。但情况并非是在付费上,而是通过付费,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高质量的内容,通过认知效率的提高,节约时间,从而做出更有价值的行动,从另外一层面来提高学习的技巧。

最后,愿朋友们掌握境界知识的底层逻辑与方法,做一个会学习的自己。

今日一恋

不仅看文。字如其人,还要记得练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