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度病”费思量

 听松2018 2023-01-13 发布于广东

    苏东坡若是活在当下,或许吟写的不再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相信要诗吟的可能是宁可食无肉,不可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如今你、我、他都难以逃避这样的习惯性动作,一旦遇有疑惑碰到问题,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手机,第一件事要做的是百度。

    新近与一个中心医院的主任医师朋友聊天,他就谈说了不知不觉之中正在流行的“百度病”故事。说的是有个成功人士某天晨起,偶然间发现自己的指甲浮现些许异常症状,当即上网百度,一查快要吓瘫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癌症。所在城市的医院都不想进、不敢进,随后就请假奔赴省城大医院,几番折腾,最后还是兜兜转转回来找到他这个主任医师,确诊结果,原来根本上就是虚惊一场。他戏谑说,类似情况日常并不鲜见,他和同事们都称这是当下流行的一种“百度病”,既让人啼笑皆非,也使人无可奈何?!

    记得《南方周末》2017年10月5日有篇《癌症科普“网红”谈治癌误区》的报道,致力于中国医疗科普宣传的美国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认为,当前中国人在看待癌症时,“特别大的一个问题是获取知识的渠道很杂乱……”当下信息化洪流滚滚而来,网络手机无疑是普罗大众随时随地获取知识的最方便最快捷的渠道。但是环顾左右,不难发现确有其人,每当身体有恙之时,或是看病吃药之前,都会、都要先去上网百度一下,先要百度一下看看身体不舒服的症状网上是咋说的,还要百度一下看看医生诊断治疗所开药物的网上说法是什么?凡人均有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正如李治中博士研判当前有不少患者“不信任专家,尤其是医生……不少人对医生存在很强的戒心”,或许个中原因之一,就是“手机控”无形之中衍生形成的“百度砖家”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将获取的网络信息进行比较,对专业机构的专业治疗方法起了疑心多了担心。这样一来,最常见也最明显的弊端是,从此以后,难以严格遵医嘱,好好吃药,即使病不急也会去乱投医……

    由此看来,智能手机、百度搜索,给以我们N多便利,但是终归仍然要为我们所用之,而不是我们为他们所控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