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外公我的梦

 听松2018 2023-01-13 发布于广东

阁下有没有一种感觉,时下大数据大智慧年代,仿佛总有第三只眼睛,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时时刻刻在盯着你看着你,总也可以想你所想能够思你所思。

这不,早些日子刷屏读到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年末我国65周岁及以上老人为2.01亿,比重为14.2%,已经超过联合国老龄社会标准14%的门槛。

此后好些天,只要手机刷屏,好似网络也知晓国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儿,天天跃然入眼的,总是那些与老龄社会相关的老人失能失智等等图文也,简直在明白告诉说,手机后面有只眼睛啊,他清晰知道当下在关注老龄社会琢磨老人问题。

[本文首发于20220429《中山日报》文棚]

或是如此,阅读电子报即见有推送《善待老人,即善待自己》,读到“衰老是每一个人的归途,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所谓衰老,不仅仅是身体器官结构的老化与功能的衰减,更是肉身与精神上对自己、对周遭世界失去理解力与控制力的过程,是程度不等的失能失智。

或是如此,刷屏听书又推送有《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倾听谢利·卡根教授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探讨并破除了很多常见的对死亡的误解,从哲学的角度探究了死亡的真正意义,指导如何面对死亡,度过一生。

最为诧异最为神奇的,是那些日子但凡点击网络电影电视,接连推送出来的竟然都是关于失能失智老人“死亡”的故事,有欧洲影片《一切顺利》、《最后一课》、《爱在记忆消逝前》等,看了留下的却是沉甸甸的关于“生”的思考。

《一切顺利》的主角是个老翁,《最后一课》的主角是位老妪,《爱在记忆消逝前》的主角是一对老伴,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其实都在讲述同样的主题——人生最后一课是告别。在没有完全失能失智之前,还有能力选择“死亡”的时候,行将失能失智老人可否得到身边人的支持与理解。还有,电影故事里面尤为神秘尤为纠结的是,往往“告别时间到了,我知道。”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剧照]

说到“告别时间到了,我知道”,不能不想起当年外公的告别方式。

过往亦曾绞尽脑汁搜索过,但穷尽所有的记忆,外公都是迄今所有亲人之中,唯一没有见过也没听过进过医院的亲人。

人生最后一课,外公是在没有任何病痛的午睡中安然离去。

只不过,记得当时听外婆唠叨说过,平常外公午睡都没有冲凉的习惯,那天午睡前外公竟然会先去冲个凉。莫非这就是“知道”,抑或也算是个告别仪式的庄重?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剧照]

过年过节互道祝福,总也听说“五福临门”之祈福话语。

一直懵懵懂懂,也是知天命过后才开始醒悟,原来人生“五福临门”之终极祈福目标,是“善终”也。

如是反观,当年外公的突然离去,唯一值得为外公感到庆幸与骄傲的,就是“善终”。

[电影《爱在记忆消逝前》剧照]

也曾聆听有前辈指点过,倘若你觉得自己快撑不下去了,就去医院等数个地方走走,去那里重新找回对抗生活压力的勇气与力量。

其实自个经历,当下只要去医院走走,除却明白健康的宝贵,还有就是彻悟“善终”之可贵。

[电影《爱是永恒》剧照]

过了知天命之年,有一个梦想悄然而至,那就是我的外公我的梦,夜来静坐冥想时,都会祈祷此生的最后一个梦想,即是人生最后一课也能像外公那样,某天可以在睡梦中悄然离开。

诚如某作家所言健康人生在于十二个字: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

[电影《爱是永恒》剧照]

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

回望历史,环顾左右,何以善终?

眼见也好耳听也罢,古往今来莫不指向修身积德,持正向善,才是永恒。换着时下通俗的说话则是,可以尽己所能,照顾好身边人,多帮助陌生人。

乡下获得世界长寿乡授牌时,回乡曾去参观长寿乡展馆。

印象深刻的是,进门扑面见有乡下两位百岁善长仁翁头像,都是乐善好施的慈善家乡贤。其中享年99岁的田家炳先生,不是香港最有钱的人,也不是香港捐款最多的人,但能够把自己总资产的80%用于慈善的,据说迄今只有他一个。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乡下工作期间,多次聆听过田家炳先生的演讲,仍记得他说过,“行善不一定要很多钱,更重要的是真诚真意。你不必计较做的是大善还是小善,小善积累下来就变成大善。

如是这样感恩遇见,这些年来却也慢慢养成有多管闲事的习惯,尽管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日常举手之劳的琐事小事,仍在默念仍在坚持,缘于这是为善之乐,这是余生梦想。

————————————————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啊,假如未来哪一天,我可以在睡梦中悄悄离去,请不要为我悲伤,请要为我祝福为我高兴。

因为,那就是五福临门了,那就是善终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