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卜安洵:数字化转型的冷思考

 mini9559 2023-01-13 发布于四川

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谋求新发展,已是业界共识。企业对如何规划、部署和实施数字化转型,也有了广泛的探索和实践。但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结果、成效或者已实现的价值,至今并没有系统有效的评测方法,导致一些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仍处于盲目和无序状态。虽然一些研究机构提出过几种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体系,但都是从宏观视角对企业数字化进行大而化之的综合评估,所得出的“数字化水平级”很难应用于指导企业在具体业务场景下的数字化措施制定。所以,加快研发企业内部数字化业绩评价体系,已成当务之急。

《企业家》杂志

弘扬企业家精神  传播管理智慧

Image

卜安洵
大任智库创始人兼首席专家
江苏省数字经济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企业数字化价值迷失现象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迷失,就是对“为什么数字化”这个问题回答不清。这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数字化健康发展的一大隐患。笔者认为以下现象较为普遍。

一是表立场,示态度。在上级要求下,一些企业领导把数字化转型视为是否与上级保持一致、是否能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问题,所以表态站位,甚至宣示决心。但这种数字化动机,出发点就错了,路径和方法又怎能正确。我们看到这类企业无论是制定数字化规划还是项目建设,都难免走过场、图形式,很少会关心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成绩测评。

二是拼关系,争补贴。这类现象在民企较多。由于从国家到省市各级政府都在推进数字化,并出台相关产业规划和激励政策,而且企业数字化项目从投入到产出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因而不少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诉求不是真正追求降本增效,而是把获得政府补贴当成首要“红利”。从“数字车间”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一些红红火火的数字化创建,实际上是在各类政府评定和补贴的刺激下进行的形式化“空转”。

三是做概念,抬形象。这类现象在上市企业或拟融资企业中出现较多。因为数字化是趋势和热点,所以一些企业为追热点、造影响而数字化。其中有的仓促提出中台化,过早推出平台化和生态化;有的抢先发布已实现智能化或无人化。而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其应用上不落地、技术上不成熟,甚至模式上不成立。


构建企业数字化业绩评价体系


要破解数字化评价困局,需要有可行的方法体系。基于大任智库的数字化咨询服务实践,我们提出了以“五数模型”为架构的数字化建设模块和具体建设任务项。在具体界定数字化建设任务清单基础上,针对每项任务清单,分析制定具体的过程性和结果性绩效评价指标。

数字化建设业绩任务设置

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和评价都可以按五个模块来规划和设置,这就是“五数模型”。该模型为企业数字化提供了清晰明确的建设架构。就像一座建筑的不同组成部分,五大工程具体由多项具体任务构成。

一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简称数基工程。它是指公司内为支撑各类数字化应用而规划和建设的数字化基础性设施。具体建设任务项(见表1)。

Image

二是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工程,简称数人工程。它是帮助企业全体员工通过学习、应用,掌握数字化知识技能,形成数字化理念方法,从而胜任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人才培育过程。

三是数字化经营创新工程,简称数经工程。它是指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系统和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全面推进经营业务全过程的模式或方法创新,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多收益。数经工程是企业数字化的主目标和主战场。具体建设任务项(见表2)。

Image

四是数字化管理创新工程,简称数管工程。它是指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系统和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全面推进公司管理全要素、全场景的模式或方法创新,实现更高协同效率、更优服务输出。具体建设任务项(见表3)。

Image

五是数字化生态创建工程,简称数态工程。它是指结合企业产业领域已经具备的资源、能力或市场地位优势,运用数字技术,通过数字化系统和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打造内部生态共同体、外部生态协作体,实现更大市场影响力和打造可持续发展新势能。具体建设任务项(见表4)。

Image

数字化绩效评价指标设置
在数字化建设任务细化的过程中,要明确每个任务项的交付形式和质量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出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测评指标。由于数字化建设的长过程性和综合关联性,数字化业绩评价既要注重成果价值,也要看重过程进展。所以,企业数字化业绩评估指标可分为过程性指标和结果性指标两类。

1.数字化建设过程性指标
该指标以年度为周期,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评价评分。
(1)项目完成程度指标。用于评价各计划建设的项目完成情况,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进度,指各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二是成本,指各项目建设实际投入与预算投入的对比。三是质量,指各项目验收时实际功能性能与设计需求的对比。

(2)系统应用程度指标,用于评价已上线项目的功能和使用情况,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渗透率,指该软件或系统在目标应用的工作领域实际被应用的程度。二是覆盖率,指该软件或系统在目标应用的主体对象实际执行应用的程度。三是使用率,指该软件或系统目标应用的主体对象在目标应用的工作领域实际使用的频次和程度。

(3)应用体验水平指标,用于评价已上线项目的实际操作体验水平,包括三个要点:一是稳定性,指该软件或系统在登录和应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流畅性等水平。二是完备性,指该软件或系统在模块功能及工具效用上的充分性和完整性等水平。三是友好性,指该软件或系统在用户交互过程中呈现出或体验到的易用性和美观性水平。

(4)建设规划水平指标,用于评价不同子公司数字化建设架构、项目规划和工作计划的水平,包括三个要点:一是系统性,指数字化规划整体架构与组成项的结构和要素的系统性水平。二是适用性,指数字化规划整体架构和组成项的目标、任务和需求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水平。三是创新性,指数字化规划整体架构和组成项的独特性、领先性等水平。

2.数字化建设结果性指标
以子公司为单位,以年度为周期,通过对数基、数人、数经、数管和数态五大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实现的降本、增效、提质等价值增值,进行计量和评价。具体包括五个维度的评价项(见表5)。

Image

(1)降本指标,指通过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实现的成本下降,如采购成本、制造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用工成本等下降率。

(2)增效指标,指通过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实现的效率提升,如生产周期、交付周期、回款周期,或客户需求响应时间、订单处理时间等。

(3)提质指标,指通过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实现的质量提高,如成品合格率、一次直通率或采购良品率、订单出错率、招聘胜任率等。

(4)优感指标,指通过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实现的客户、员工和协作商的体验优化,如客户满意度、用户体验性、产品易用性、工况友好性、合作美誉度等。

(5)盈收指标,指通过数字化建设和应用实现的收益提升,如销售增长率、利润增长率、人均贡献率、资金回报率、投资回报率等。


具体实施上述评价时,应定义好评价对象范围和边界(如针对某一品类,或特定产线,或特定项目类别等,而且仅针对因为数字化这一变量而导致与表5对应评价子项发生的变化值)。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