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史》——公元978年吴越国纳土归宋:献土成仁

 梦想童年594 2023-01-13 发布于江西

前因

钱镠建立吴越:公元907年(唐朝天祐四年),钱镠被后梁太祖朱温封为吴越王,吴越国自此得以创建。

宋太祖灭南唐:975年(北宋开宝八年),北宋军攻克金陵(今南京),南唐国主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公元978年,吴越王钱俶(chù)纳土归宋,吴越国灭亡。

此前两年,宋太祖召钱俶入朝觐见,钱俶带着老婆孙氏一起前来。宋太祖给钱俶极高的待遇,还封钱孙氏为吴越国王妃,在宫中设宴,让自己弟弟赵光义、赵廷美坐陪,还让两个弟弟与钱俶行兄弟之礼,亲自给钱俶斟酒。钱俶一边哭,一边磕头谢恩。

纳完贡,钱椒奉宋太祖的命令返回吴越国,宋太祖特意赐给他一个黄绫包袱,钱椒打开包袱一看,里面全是大臣们要求扣留他的上书,钱俶心里一惊,宋太祖的恩威并重让他倍感压力,他为自己和吴越国的处境感到担忧。

钱俶像

978年,太祖已去世,宋太宗又召钱俶入朝,钱俶觉得这次入朝危险更大,很可能就有去无回了,于是他在出发前拜祭了祖庙,并当场失声痛哭,社稷和祖庙都有可能毁在他的手上,所以他伤心得站都站不稳。

吴越国立国以来,就以人民为本,为了发展生产,很少打仗,在当时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人民安居乐业。

钱俶也不想百姓遭受战争之苦,所以他盘算着对北宋能让步就让步,绝不和北宋闹翻,于是,他带着比以往更多的贡品出发了。

到了开封后,宋太宗隆重招待了他。

不出他所料,宋太宗果然没有立刻让他回吴越国。

宋太宗赵光义

不久,原南唐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也来到了开封,觐见宋太宗。陈洪进向宋太宗奉上了《纳地表》,献出泉州、漳州,结束之前的割据,归顺了宋朝。

宋太宗的意图已经表现得十分明显了,就是想吞并吴越国,钱椒赶紧向宋太宗请求削去他的吴越国王封号,交出兵权,希望宋太宗能准许他回吴越国,结果被宋太宗拒绝。

没办法,钱椒只好再让一步,把吴越国13州、86县全部献出。宋太宗立即恩准,还封钱俶为淮海国王,吴越国的官员和钱俶的家人全部乘坐大船,搬到了开封,吴越国从此被北宋吞并。

吴越国就这么悄无生息地灭亡了,但吴越国是十国之中国祚最长的,有71年之久。

吴越国能够长期存在,得益于几代君主贯彻的一项国策,这项国策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称藩纳贡,远交近攻”。

吴越国自开国君主钱谬开始,就向中原王朝称藩纳贡,到最后一位君主钱俶时,受纳贡的中原王朝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

中原王朝衰弱时,吴越甚至还向北方的辽国称过藩,吴越国称藩纳贡的目标国家都有一个特点——强大。

吴越国向大国称藩纳贡的实际目的是远交近攻,这是由地缘政治决定的。

吴越国地处东南,疆域最广时占据13个州,势力范围大概包括现在的浙江全境、苏州、上海和福州一带。吴越的北、西两面是民风彪悍的淮南地区,这里曾由南吴、南唐交替占据,这两个政权都曾想吞并吴越国,多次与吴越国交战,对吴越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所以吴越国要在大国的照应下才能在夹缝中生存下去。

中原大国也愿意接受吴越的称藩纳贡,因为他们都想利用吴越来制衡南吴和后来的南唐,所以中原大国和吴越国既是藩属关系,也是盟友关系。

吴越国远交的对象除了中原大国外,有时也包含远处的小国,如南楚、后蜀、南汉等,吴越国和这些国家交往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近攻南吴和后来的南唐。

但是在北宋灭掉南唐之后,这种关系就被打破了,宋军攻打南唐时,吴越国作为宋的藩属国也被要求出兵助战。吴越王钱俶也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他觉得即便吴越和南唐联手也很难对付强大的北宋,吴越是小国,冒不起这个险,于是他选择站在北宋这边。

南唐灭亡后,北宋不再需要吴越来制衡南唐,两国之间失去了盟友关系,只剩下了藩属关系,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后果

宋太宗灭北汉:979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亲征北汉,北汉皇帝刘继元被迫投降,北汉灭亡。

结论

吴越国纳土归宋后,北宋彻底统一了南方,从而可以专心应对北方,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即将达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