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带质有覆通情本”,讲我们这个人,生下来,有这个生命,他的知性是带质性的,大家都听过,“带质”;“有覆”,盖住了,我们人的生命有这个知性,“见、闻、觉、知”,能够思想,能够有感觉有知觉,盖住了形而上的本性,清净光明面已经不知道了,所以“有覆”;“通情本”,我们有了生命以后,一个婴儿在肚子里,已经有了意识的知性,很少,它变成胎儿,变成这个生命,已经带来。“带质”,带物质的,身体这一部分。“通情本”,有感情了,“喜、怒、哀、乐”,一切感情,有感觉,有知觉,有感情,有情绪。所以“带质有覆通情本”。
第二句话它是“随缘执我量为非”。虽然我们从娘胎里开始,两三个月以后就有思想,有知觉,有感觉,但是很含糊,知道有个“我”,这个生命就是“我”,把这个肉体变化的,父亲的精虫,也说基因变化,认为这个身体、这个生命就是“我”,这个认为的“我”不是真的,是生命的第二重作用,不是本体的作用。所以这个“我”是,在逻辑的范围是“非量”,自己的认识这个“我”,认为我们生命有个“我”的存在,是错误。譬如我们现在讲“我”,这个肉体是“我”吗?你们诸位的肉体是你吗?像我这个肉体现在活了九十多岁,随时会死亡,每分每秒钟都可能马上死了,死了怎么?什么都没有。这个肉体上无“我”,那个能够思想,有感情(的)这个灵魂到哪了?你平常的你教育,我也从,同现在我们在校的小孩子一样,从那个,同他们一样,从小受的教育,这些学问、这些东西到哪里去了?都没有。所以,这个不是“我”。我那个知性,究竟灵魂是怎么一回事?不知道。所以现在认为是“我”,这个“我”,“量为非”,非量。人人把假的这个生命的“我”当成真的“我”,错误了。所以第一句话“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第二句。这帮助大家好记忆,只好借用他的。我找了半天,古今中外,没有人东西像他,这个可以借用来讲教育,最清楚了。
那么第三句,可是这个“我”里头的成分呢,这个知觉感觉这个成分,第三句“八个大随烦恼”注意了,八种哦,我们生命下来,我们活到可以体会到。我们活到的生命,前两天讲过,白天乱想,“散乱”,思想没有定,散开的,乱的。“散乱”两个字注意。一无是处,你看我们每天二十四个钟头,想过了多少事?这个思想用过了多少?在哪里?没有,散开的,乱的。不思想呢,就睡觉了,就昏沉了。这里儿八个大烦恼,我在重复哦,不厌其烦的重复,提起大家注意。“散乱、昏沉”,还有个“不信”。“不信”就是多疑心嘛,自己对自己这个生命,譬如一个小孩,他对自己有信心吗?没有,“老师,我要做什么啊?”“我为什么去读书啊?”都在个“不信”啊。人对自己没有,对自己没有信,虽然觉得有个“我”,你是个什么东西?他自己做事思想散乱昏沉,都“不信”。这三个很重要。
还有个懒惰,我们普通叫懒惰。这个生命的“我”天生有懒惰性,它把懒惰的分析呢,几个,一个“懈怠”;一个叫“放逸”。分析的非常清楚,还比较,再分析还有,不过这不能分析,我们普通叫懒惰,天生有个惰性。所以你要教育一个孩子,谁也不愿意上课啊,最好是玩,他对玩有兴趣吗?玩也懒得玩,最好睡觉,那你永远睡吗?哎,睡了也讨厌睡,始终是这样。所以这八个你要搞清楚,叫“八大随烦恼”,不是根本的,与生命俱来的。“放逸”,自己放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