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史》——公元1097年同文馆之狱:废帝大案却虎头蛇尾

 梦想童年594 2023-01-13 发布于江西

前因

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废旧党,恢复新法,史称“绍圣绍述”。

公元1097年,宋哲宗亲政时,改革党、门下侍郎章惇以倾危社稷之名,拘捕守旧党的尚书刘挚到同文馆审讯,刘挚含冤入狱,史称“同文馆之狱”。

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七年前,高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提拔守旧党,废除新法,恢复了旧制,被起用的守旧党,就开始打压此前被神宗提拔的一批改革党大臣。

其中,改革党的宰相蔡确,就被守旧党的吴处厚陷害,说蔡确的《车盖亭诗》,写了唐朝大臣郝处俊谏唐高宗传位于武后的故事,涉嫌诽谤高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一怒之下,把蔡确流放到了岭南,史称“车盖亭诗案”。

这场诗案,蔡确的儿子蔡谓也受到了牵连,为了避难,躲到广西的一间寺庙。

宋哲宗亲政后不久,蔡谓等到了报复守旧党的时机。

蔡谓听说宋哲宗起用改革党,准备推翻司马光恢复的旧制,恢复王安石主持过的新政,于是回到了京城,试图联系朋党,获取面圣的机会。后来,他得知担任太子少师的岳父冯京逝世,宋哲宗要亲自到冯京家祭奠,于是冒死来到冯京家凭吊,求见宋哲宗。

宋哲宗知道蔡谓的身份后,同意召见蔡谓。

蔡谓一见到宋哲宗,就向他哭诉,说自己的叔叔蔡硕曾在永州监仓邢恕看到一封信,来自太子太保文彦博之子文及甫。信上说,守旧党的大臣刘挚有“司马昭之心”,曾在元祐年间打算协助太皇太后一同废掉宋哲宗,至于为什么要废帝,是因为高太皇太后出于私心,想改立自己的其他儿子为帝。

这一下,宋哲宗震怒,回到宫中,他赶紧召来门下侍郎章惇与谏议大夫安惇商议此事。

章惇与安惇属于改革党,自然不会放过打击守旧党的机会。

章惇建议让户部尚书蔡京审理此案,并将刘挚抓到同文馆,同文馆是接待高丽、青唐使节的驿馆,本非牢狱,但因为经常闲置,所以就给蔡京当作审问刘挚的场所,这也是这次案件称作“同文馆之狱”的原因。

在蔡京的调查之下,发现此案确实扑朔迷离。

蔡京首先抓了文及甫,问他为什么要给邢恕写这么一封信。

文及甫回答,他在信里写的是,刘挚得宠之后,总借宋哲宗的名义,搞倒身边的人,并没有说刘挚想要废掉宋哲宗。他会这么说,只是因为刘挚曾经弹劾过自己,一时气不过,所以写信给了好友邢恕发泄。

蔡京听完,随后又找了邢恕。

邢恕本是一位守旧党大臣,与司马光交好,后来,宋神宗起用王安石,邢恕转去与蔡确交好,因“车盖亭诗案”与蔡确一同被贬官。宋哲宗亲政后,邪恕知道改革党重被启用,于是与章惇等人交好,回到了朝堂之中,担任刑部侍郎。

邢恕知道,文及甫的这一封信,确实如文及甫所说的,刘挚并没有要废掉宋哲宗,但是如今他已是章惇的人,不可能反过来攻击自己人。因此,他谎称当时的信件已然丢失,并且一口咬定,刘挚确实曾与太皇太后谋划废帝,请蔡京一定要彻查此案。

蔡京听了,更加糊涂,决定对刘挚动刑,逼问刘挚说出真相。可是,不管蔡京怎么严刑拷打,刘挚仍坚持自己没有废帝的心思,蔡京根本审问不到什么。

宋神宗的皇后向太后知道后,就跑去找宋哲宗,说当年太皇太后不可做出这种事,既然皇帝也找不出别的证据,就不要再追究下去了。宋哲宗想了想,确实觉得再查下去,案子也不一定有结果,于是下令把文及甫释放。

章惇知道后,不太甘心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于是找上宋哲宗,说守旧党的司马光等人废除宋神宗研制的新法,肯定是想帮助太皇太后废帝,不想让宋哲宗亲政,宋哲宗因极度信任章惇,于是听信,下令将刘挚及其子孙流放到新州(今广东新兴),不久刘挚含冤而逝。

同文馆之狱到此落幕。

一年后,章惇清算守旧党时,再次算帐算到了刘挚的头上,诬陷刘挚与太皇太后身旁的宦官张士良曾一同谋划废帝,由于刘挚已死,蔡京于是捉捕张士良,严刑拷打,张士良不肯承认,哭喊“太皇太后不可诬,天地神衹岂可欺!”随后,死在狱中。

后果

公元1100年,宋徽宗继位。

结论

“同文馆之狱”是新旧党争期间爆发的一场典型的政治案件,激化了两党之间的矛盾,使宋朝后期的政治环境更为恶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