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1、宋与金签订海上盟约,宋借金之手灭辽; 2、宋徽宗退位,宋钦宗登基。 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二年)初,金军进入汴梁,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难”。 三月底,金军兵分两路,押解徽、钦二帝及赵宋宗室亲眷,重臣及眷属,内侍,工匠,娼妓,共一万四千余人迤逦北上,赶赴万里之外的金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 一路上,徽、钦二帝与臣子同乘牛车,蓬头乌面,风餐露宿,苦不堪言。宗室女眷受尽金兵凌辱,钦宗皇后朱氏不堪侮辱,上吊自尽。由于金军供给的饮食不足,战虏们体力不支,病死饿死于途中者不计其数,饿殍盈路。 “靖康之难”由此成为两宋历史上最伤痛、最耻辱的一页。 而这一切都要从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一个“头脑发热”的决定说起。 这一年,宋徽宗接纳了一个金国叛将,名叫张觉。 张觉原本是辽国驻守平州(今河北卢龙县)的将领。金宋灭辽之际,张觉投降金国大将完颜宗翰,受封临海军节度使。不久,金太祖又以平州为南京,命张觉驻守于此。 然而张觉投金并非真心,只是缓兵之计。 宣和五年五月,听说辽亡国之君天祚帝耶律延禧在漠南一带出没,兵力以有所恢复,张觉蠢蠢欲动。 他想到了宋朝,当日宋金联合灭辽,约定事成之后幽云十六州尽数归宋,而辽灭后,金人几番推诿,只归还了燕京六州二十四县,其余云州(今山西大同)、平州等地皆被金人所占,宋朝天子正气不过。 此时假如以平州城降宋,宋朝皇帝没理由不接受。届时平州成为藩镇,我在此养兵蓄力。待到时机成熟,以平州之兵南联宋军,北御金人,赢回天祚帝,中兴大辽,指日可待。 一番盘算后,张觉向宋徽宗递出一纸降书。 宋徽宗的心思果真被张觉猜中。他头脑一热,将和金国的盟约里十分重要、醒目的一条规定一一双方不得招降纳叛,抛诸脑后,接了降表,改太州军为泰宁军,封张觉为节度使。 宋徽宗做好这一切,自觉离收复幽云十六州、完成太祖遗志又近了一步,不想却给自己和大宋埋下了致命的祸根。 通过联宋灭辽,金国不仅斩获辽国大片领土,还摸清了宋朝的老底。 宣和四年(1122年),宋军以十万大军攻打辽国都城燕京,两战两败,宋将刘光世甚至临阵脱逃,以致于金军从居庸关北下破城之后,金太宗大惊:为何到燕京城下,不见宋军一人一骑? 辽灭之后,面对宋朝这样又“肥“又弱的邻居,金国上下早就按捺不住了,只是碍于双方有约在先,正犹豫要不要悖约南下,没成想宋朝竟然自己送上了门。 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国以张觉事件为由南下攻宋。 金军出动两员大将,以完颜宗翰率西路军自云州南下,先攻太原、再取汴梁;完颜宗望则领东路军先攻燕山,取道河北诸县,渡黄河天险,与西军会师于汴梁城下。 完颜宗望率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年底即过保定,攻中山府(河北定州)。 宋徽宗在汴梁听说金军压境,慌忙禅位给太子赵桓(宋钦宗),自己南下镇江避祸。 靖康元年(1126年),东路军来到黄河岸边,宋朝守河将领何灌焚毁浮桥后溃逃。金兵乘坐小舟,悠然渡河,完颜宗望不忘嘲讽宋军,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从容至此。 与此同时,西路金军一路占朔州、代州(山西代县)、忻州(山西忻州),不久后到达太原,却被太原守将王稟拖住,久攻不下。 完颜宗望孤军深入,不愿久留,抢掠一番后退回黄河以北。 徽宗听说完颜宗望退军,又返回汴梁。 九月,西路军完颜宗翰破太原,后连下汾州、平阳、隆德等地,完颜宗望再渡黄河,与完颜宗翰会师,围困汴梁。 宋以姚平仲、张叔夜等人守城,双方僵持不下。 十一月末,钦宗听信妖道郭京可以“六甲神兵”退金军,竟主动敞开外城大门,放金人入内,让郭京在城墙之上作法,以“神兵”杀金兵,结果可想而知。 金军入城后大砍大杀,守将姚平仲阵亡,张叔夜被俘,郭京逃得不见踪影,汴梁城无将可用,遂为金军占领。 靖康二年正月,宋钦宗向金军递降表,承诺向金国称蕃,并赔款黄金一千万两,白银两千万两,外加绢帛无数。 二月,金人以宋朝未能凑齐赔款为由,进入内城皇宫大肆抢杀,虏获徽、钦二帝,享国一百六十余年的北宋就此灭亡。 后果: 1、北宋灭亡。 2、康王赵构南逃临安,建立南宋。 3、金朝立张邦昌为帝,建伪楚政权。 结论 “靖康之难”是宋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节点,此役后宋朝国力衰微,不得不偏居江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