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 1161年,完颜亮南侵:金国皇帝完颜亮撕毁“绍兴和议”,南下侵宋。 公元1162年,宋高宗退位给养子赵眘(shen),当了太上皇。 高宗决定退位时年仅四十九岁,正值壮年,尽管高宗说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才决定退位。但这并不是他退位的主要原因,他退位后在众多宫女的“服侍”下又活了二十五年。 促使高宗生前就退位的主要原因,是金国皇帝完颜亮在1161年撕毁了“绍兴和议”,南下侵宋,这对于高宗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高宗之前为了和金国达成和议,可以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不仅罢免了诸多武将、处死了岳飞,还放弃了恢复中原故土的打算。为了遵守和议中的承诺,高宗还一直让秦桧担任宰相,导致秦桧在朝中专权。 高宗和秦桧见面时,一直都在靴中放刀,以防秦桧图谋不轨。1155年,秦桧去世后,高宗才终于不用过提心吊胆的日子了,没想到才不到六年,金军又南下侵宋。 刚登基时高宗就一直被金军追着跑,还一度跑到海船上避难。所以完颜亮南侵后,高宗又故技重施,很快就准备逃跑,根本无心部署对金作战。 高宗还给宰相陈伯康下御批,说如果金军不退兵的话,就让百官自行散了吧,陈伯康看了实在气愤不过,就把御批烧了,好说歹说才让高宗放弃逃跑的念头。 但高宗并没有振作精神,而是萌生了退意。高宗考虑到自己作为皇帝,逃跑要受到群臣的责难,要是当了太上皇再逃跑就没那么大阻力了。 毕竟之前靖康之变时,他父亲宋徽宗也是传位给钦宗后,就立马逃离了都城汴梁,所以高宗先提高了养子赵眘的地位,准备让他继位。 高宗原本是有亲生儿子的。不过在1129年苗刘兵变时,他唯一的儿子赵旉受到惊吓,后来生病去世了,高宗自己也因为被金军追击丧失了生育能力。 于是高宗选择了宋太祖后裔赵眘为继承人。 1161年,完颜亮在采石之战中战败,金军停止了南侵的势头。于是高宗和赵眘一起来到建康(今南京)鼓舞士气,象征性地完成“御驾亲征”的壮举。 高宗让赵眘在途中协助处理政事,赵眘勤恳负责的态度获得了百官的普遍肯定。从建康返回都城临安后,高宗见到赵眘的威望上升,正式立他为皇太子,为自己退位做好了前期准备。 高宗决定退位,一是他不想再承担抵御金军的责任,当了太上皇之后也方便逃跑,后来他确实是这样做的。高宗退位后不久,得知宋孝宗对金国发起的隆兴北伐失败后,当天就召来了五百个民夫帮他收拾家当准备跑路。 二是他费尽心力达成的“绍兴和议”被金国撕毁,他觉得自己再也没有脸面坐在皇位上。 三是继承人已经选定,让赵眘处理朝政,自己可以安享尊荣,也能以太上皇的身份左右朝局。 1162年,赵眘被立为皇太子一个月后,高宗退位,赵眘登基,是为宗孝宗。 后果 乾淳之治:1162年宋孝宗继位后,治国有方,南宋出现繁盛局面。 结论 南宋最高权柄的第一次顺利交接,意味着南宋政权进入稳定的发展期;这也是南宋扫除高宗弊政、发展国力的一次重要转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