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彪奉命前往东北与国民党作战。 面对东北凶险复杂的形势,组织特地为其配备了警卫员。 当时,有一名叫高顺桥的警卫深受林彪信任和喜爱。 据说他能百步穿杨,指哪打哪,是享誉整个四野军的“神枪双匣手”。 而且高顺桥还曾救过林彪一命。 ![]() 那么,他真有传闻这般神奇? 其与林彪又有怎样的交集与故事? 军中神枪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闻言,115师的士兵高顺桥喜不自胜。 一个大男人竟高兴得哭起来。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即将双喜临门。 就在这天中午,他突然接到上级的命令:“自带武器速到司令部报到。” 收到这个消息,高顺桥早就顾不得吃饭。 只见他把双配枪往腰间一挎,就立刻打马冲了出去。 等到了司令部,他方才知晓组织给自己安排的工作是给林彪当警卫员。 ![]() 这可把高顺桥激动坏了。 他立马行了一个军礼,铿锵有力地保证:“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不辱使命。” 不过,高顺桥的信心可不是单单因为一腔热血和领导的认可。 更多的是,来自其腰间这双配枪的厉害。 当时,放眼整个部队,他可是有赫赫有名的神枪手。 1942年,115师在甲子山与敌人进行了一场大恶斗。 这场仗一共打了三次,耗时整整29天。 我方损失可谓惨重。 但众人依旧顽强奋战,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而谈到这次战斗,狙击手功不可没。 ![]() 当时,敌军的机枪手是我方冲锋的最大阻力。 而神枪手高顺桥则是他们的克星。 他总是在暗处“放暗箭”,三百米以内都是一枪毙命。 1943年1月,我方发起郯城战役。 高顺桥所在四连也接到任务,要阻击从县城西北方面增援的日军。 经过一天一夜,共170多里的急行军后,高顺桥一行人抵达郯城西北小松林。 此时,他已顾不得磨出血泡的双脚,赶紧趁着天黑抢挖工事,准备伏击工作。 第二天早上,几百名鬼子气焰嚣张地出现在了西北大道上。 杀气腾腾的日军还不知道,他们早就被黑洞洞的枪口瞄准。 ![]() 那一刻,高顺桥端着枪,目光冷凝。 只听连长一声令下,其瞬间扣动扳机。 与此同时,无数仇恨的子弹一齐迸发,巨大的枪响炸懵了日军, 他们一下四散开去,整个队伍瘫痪了数秒。 等回过神来,想要反击时,我军已经借助有利地形,实施火力压制。 此举让那鬼子头都不敢抬起来,更别说往前冲了。 不过,也有些不怕死的豁命反击。 但高顺桥可不给他们机会。 凡是在有效射程内,被他发现的敌人,无一不命丧他手。 ![]() 怎料被逼急了的日军,直接用掷弹筒朝着小松林就是一顿轰击。 瞬间整个阵地烟尘弥漫。 高顺桥的视线也因此受到干扰,心中着急。 然而这时,他突然感觉右肋一阵钝痛。 原来,他不幸被子弹击穿了! 同时,其右胳膊也被炮弹片击中,正汩汩淌血。 事到如今,高顺桥也顾不上处理伤口。 只见他化疼痛为力量,怒骂一声,咬紧牙关,抓起四枚手榴弹就朝敌人掷去。 一时间,对面的鬼子被炸得血肉横飞。 只是长时间的对战,我方也狼狈不已。 为保存实力,连长下令撤离。 但高顺桥却不管不顾,用没有受伤的手继续射击,绝不让鬼子的进攻得逞。 ![]() 这场阻击战,最终以敌军的撤离宣告胜利。 不过四连也伤亡惨重,高顺桥他们班就只剩下他一个。 待伤愈后,高顺桥就因为枪法了得又英勇果敢,被调到团部任通信员。 1943年7月的一天,高顺桥的团部来到玉山脚下。 正在休整中的众人忽然听得一声清脆的枪声。 随即,负责巡逻的士兵就火急火燎地跑来报告称,有四五百名敌军从八大黄峪方向来袭。 此时,我方不过一个骑兵班的兵力。 敌强我弱,相差悬殊。 唯一的出路,便是向3里外驻训的二营求助。 而到达二营,途中必与敌军侧面相逢,想要安全闯过敌群并非易事。 那么派谁去合适? ![]() 最终这项重任落到了高顺桥肩上。 团长贺东升让他闯过敌群,调来二营与团部前后夹击御敌。 “现在我们先朝山上转移,等待你们的到来。” 那一刻,团长交付的是信任,也是大家的性命。 高顺桥怎会不懂。 临走前,他紧紧握住团长的手:“保证完成任务!” 话音刚落,只见其侧骑着马,就迅速冲了出去。 高顺桥想好了,要想在敌人眼皮子底下通过,必须出其不意,才有生路。 于是,等快要靠近敌人的时候,他猛地加鞭提速,同时拨出腰间双枪。 “砰砰砰”利落地左右开弓,两名鬼子当即倒下。 高顺桥出现得太快,枪开得更快。 鬼子连突袭之人的面目都没看清,人就已经闯了过去。 ![]() 高顺桥片刻不停,扬鞭打马,将敌人的咆哮远远甩在了身后。 最终,二营及时赶来援助。 鬼子被打得落花流水,仓惶逃窜。 高顺桥孤身勇闯敌群的事迹在军中传开了。 这也为他那出神入化的枪法更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高顺桥只是普通农民出身。 在参军前,他从未接受过任何训练。 那么,他是怎么成为神枪手的呢? 为吃饱当兵说起高顺桥当兵的缘由,一个字——穷。 1924年,他出生于山东一贫农家庭。 其从8岁起就给雇主放牛,但每天仍然吃不饱穿不暖。 1939年重阳节那天,他正在山上放牛,见到了一支路过的八路军,便放下牛鞭跟着他们走了。 ![]() 当时的理由很简单,因为跟着八路军有饭吃。 可实际上,八路军穿着和他一样破烂的衣服。 有的士兵甚至还打着赤脚。 在老百姓那儿,他们都被称为“穷八路”。 但是对高顺桥而言,这也比之前的日子要甜,至少能吃饱。 那时的他可能没有想到,为了吃这一口饭,还得冒着生命的危险。 当时,他加入的是115师教导二旅 686团。 该团隶属林彪指挥。 ![]() 在参军的第二天,还不及适应环境的高顺桥就接到要打仗的通知。 他临阵学枪,没想到还挺有天赋,光看老兵示范了一遍就会用了。 不过会归会,至于怎么用还得靠自己。 当天傍晚,他们连队就在苏北黑林镇碰上了日本鬼子。 对方是探路小队,八路军本想仗着人多势众,一举得胜,完全没有考虑到与鬼子的装备差距。 于是就出现这样一幕。 上百个拿着三八大盖枪的八路军,被十几个鬼子用机枪逼得躲进土沟里。 那天和高顺桥一起参军的新兵只活下来一半。 其中一个小伙刚结婚满十天就加入了八路军。 结果他刚从土沟里冒头,就被几百米外的鬼子一枪给击中了。 而高顺桥因为有打猎的经验,把自己隐藏得很好,才不至于落得同样的结果。 ![]() 只是这第一仗就让新兵们见到八路军与日军的差距。 再加上艰苦的条件。 许多人望而生畏,便生了逃跑的心思。 后来,听说逃了的新兵大多都当土匪了。 他们认为干一票的分赏都够吃穿许久了,哪里用得着拼命。 但高顺桥却坚定地选择不跑。 一位首长也问过他这个问题。 他老实说:“土匪不是好人,是祸害好人的。” 就这样,高顺桥留在了部队。 在参军三个多月时间里,连长只给了他一杆“汉阳造”步枪和八颗子弹。 他硬是从十五场战斗里死里逃生,还打死五个鬼子。 当时,首长和战士都夸他枪法不错,悟性高,少有新兵能一上手就出成果的。 ![]() 高顺桥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连连否认:“哪有什么悟性,不过是从小贪玩练就的“武”功罢了。” 原来,他的父亲就热衷于拿弹弓打鸟和掷石头。 耳濡目染的高顺桥也喜欢上瞄准东西。 平时他四处打滚,用土炮打兔子,放牛的时候就用石头撵牛。 不仅如此,其每次都投得又远又准。 放眼村里,没人能比得上。 后来,部队也看上了他的绝活,便让他当狙击手,升级了装备。 虽然也就是一杆三八大盖枪。 但要知道,当时八路军一个营就一挺机枪。 ![]() 而日军每个班都有配备,有的还是重机枪。 在那场郯城战役中,高顺桥不过是在战壕里躬身露了一下脊梁,就让三百米外的敌人一枪打断了肋骨。 尽管那次他伤得不轻,但也从这场失败中总结到战斗经验。 高顺桥发现,在战场上日军的射击精度特别高,也能充分发挥机枪强大的火力优势。 通常,他们一个机枪手就相当于八路军一个班的战力。 反观高顺桥的部队,装备落后、训练缺乏,往往是投入十倍的兵力在打仗。 可即便这样,有时也会无功而返、损失惨重。 可以说,牺牲的战士中大多都是死在了敌人机枪之下。 所以高顺桥当了狙击手后,就专打机枪手。 ![]() 为此,他白天练枪法,晚上练臂力. 那段时间,战场、营地都是高顺桥的训练场。 功夫不负有心人。 靠自己“百步穿杨”的准头,他一共打死了十六个鬼子机枪手,成为部队出名的神枪手。 因此,高顺桥才有机会被领导选中成为林彪的警卫员。 守卫林彪第一次和林彪见面,高顺桥局促又紧张。 因为这位首长不像其他人那样爽朗跟你打招呼,全程都特别冷淡。 当时,林彪只简短地询问了几个警卫的名字、参加的战役。 其他话一句不多说。 虽然他个子不高,看起来也很瘦削,但浑身却散发着一股迫人的气场。 这不禁令周遭的人不禁有些生怯。 ![]() 所以,高顺桥的工作氛围往往是严肃而沉默的,他也比以往都更加谨慎小心。 上岗时,他持枪实弹、一丝不苟。 下岗后,其还要加强军事训练,苦练本事。 当时东北的环境相当凶险。 前有国民党与日本特务虎视眈眈,后有汉奸土匪暗中窥伺。 林彪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要除掉他。 为此,上面派了一个特务连来专门保护四野司令部首长。 有一天,林彪去戏院看戏。 到了戏院,高顺桥与其他三个警卫员半步不离左右跟着,每个人腰间都插着两把手枪。 当时高顺桥马上观察环境。 ![]() 台子上锣鼓咚锵,台下迎来送往。 可突然他眉头皱起,发现有不少人的眼睛不时瞟向林彪,未免可疑。 于是,高顺桥立马向特务连长报告了这一情况。 随后,他拔出双枪紧握在手,护送林彪离开此地。 而等一行人刚一退出戏院,就听里面传来枪响。 幸亏高顺桥觉察及时,这次暗杀行动才没有得逞。 除了外出活动要加倍提高警惕外,林彪亲临阵地指挥也需要格外注意安全。 彼时,高顺桥和其他警卫员给林彪划定了作战“禁区”,以保证不被近在咫尺的敌军威胁。 但林彪喜欢越“禁区”指挥。 每次都让警卫员们费了好一番功夫才将人劝阻回来。 ![]() 非但这样,这位首长在打仗时还有一个习惯。 那就是长时间看着地图思考。 这时候别人跟他说话,一概都是得不到回应的。 而且他往往是双手交叉在胸前,面无表情的样子看起来怪吓人的。 像刘亚楼这等暴脾气的首长跟他请示,林彪也是沉默, 弄得站在他身边的高顺桥也很尴尬。 不过时间久了,高顺桥也就习惯了。 ![]() 刘亚楼 他跟了林彪三年,发现除了看地图、思考打仗外,也没见林彪别的嗜好。 外面都传林彪喜欢嚼炒黄豆,可高顺桥一次也没见他吃过。 林彪根本不吃零食,烟酒则更不碰了。 这个人对交际享受一点没兴趣,只有在作战的时候才打得起精神。 一旦开战, 他可以几天都不合眼。 但东北是块难啃的骨头。 他们十万大军,二年下来就只剩六万了。 汇报战况的时候,林彪都不要他们报伤亡数字,直接听结果。 这似乎很符合其一贯冷漠作风。 但据高顺桥了解,林彪也有柔情的一面。 ![]() 四平街战役结束后,高顺桥跟随林彪进入四平市。 彼时,触目所及皆是断壁残垣与伏尸流血,鞋子都能被地上的鲜血给粘住。 林彪看了,默默止不住地流了很多眼泪。 这是高顺桥第一次见到林彪的泪水与悲伤。 他的心中不由得感慨,原来他也不是一个冷冰冰的铁人啊。 后来高顺桥因为不识字,看不懂通知,就不再担任林彪警卫了。 他留在东北参加了剿匪战斗,建国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 1955年,被授予中尉军衔。 三年后,其从部队调到青海省劳改农场工作。 在青海工作期间,高顺桥还收到了林彪托人送来的两条“大前门”香烟跟一盒子弹。 在十几年的战斗生涯中,高顺桥虽然只负伤三次。 但其中一回却伤及左肾,青海高原气候加重了他的身体不适。 于是1965年他便离休回乡。 高顺桥老家那时连房子也没有,还得养活五个儿女,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 这时,他想起林彪曾寄来的香烟,便试着写了一封信给林彪,看能不能得到经济上的资助。 没想到,三个多月后,北京那边真的寄来了三百块钱。 高顺桥用这钱盖起了三间屋。 在家的时候,他就喜欢和邻里乡亲讲述自己给林彪当警卫的故事。 2005年1月,高顺桥因肾病、腰疼病病变,走完了82岁的风雨人生。 结语高顺桥的从军经历让我们看到一个普通士兵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 他们或许没有什么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但也用忠诚坚守书就了精彩的人生篇章。 是他们这一个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抛洒青春热血,才铸起今日的和平丰碑,致敬伟大的人民军队! 参考资料 高树光,王统富. 林彪贴身卫士高顺桥的风雨人生[J]. 文史天地,2011(2):24-2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