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祥芸:京剧服装中的“ 三衣”之胖袄

 cxag 2023-01-13 发布于辽宁

图片

胖袄是穿在水衣和大、二衣之间的棉衬用来对大、二衣起支撑和衬垫的作用,以完成人物的形体造型。

大、二衣属于舞台人物的外用服装其款式设计和尺寸大小不仅要考虑穿用某种服装人物的身份、场合而且要考虑这类人物的体形以期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例如,“蟒” 是帝王将相等权贵人物出入于殿堂或公堂的礼服在舞台上要给观众以庄重、高大、威严的感受而且穿蟒的人物都处于社会上层物质生活异常优越一般来说身体都比较肥胖甚至大腹便便。从以上两点考虑出发而设计制作的蟒一般都具有宽松、肥大、庄重的特点。早期制作的蟒甚至采用统一的规格尺寸身长一律为4而演员的身高和体形往往不能与之适应。为了弥补二者的差距正如现代人穿的西装、大衣内必须加垫肩、衬里一样演员在穿大、二衣前必须搭上与大、二衣配套使用的胖袄以便把外衣“挑”起来。事实上也就是根据剧情的需要完成人物的形体造型。

胖袄是用两层白布或靠色布做的中间絮上棉花并用线引好以防因为棉花错动而变形特别是肩头部位引线更要密实,使其具有一定的“挺劲”。搭好后的胖袄类似带大襟的棉坎肩大领、无袖肩头宽度要比常人的肩宽大出许多。胖袄的前小襟、前大襟和后身各成一片只在肩头处相连。在前大襟中腰处钉两根二尺多长的小布带,以便搭好后将前襟和后身拦腰束紧。根据其尺寸的大小、厚薄特别是肩头的形状胖袄又分为大、中、小、女四种型号。

( 1 ) 大胖袄也叫折肩胖袄这是因为保管时可由肩部对折起来而命名的。大胖袄的肩头外缘接近方形肩部宽度要比常人的肩宽大出约2~ 3 肩头围长约一尺左右,以便搭好后自然垂到演员腋下的高度。前襟长约为到演员腹部。后身长约为23~ 2到演员的臀部。胖袄的厚度各处并不完全一样肩头部位最厚~1.5 并用粗线纳实(如图1中画阴影线的部位), 脚部以下逐渐减薄后身下摆附近又逐渐加厚至半寸左右以增加人物的臀围。演员只有搭上大胖袄才能挑起宽大的蟒袍、开氅等服装形成肩宽背厚、身驱伟岸、威风凛凛的艺术形象。大胖袄是铜锤、架子花脸穿蟒袍、开氅时使用的。例如《铡美案》的包公《草桥关》的姚期《逍遥津》的曹操《连环计》的董卓《宇宙锋》的赵高等。

 图片

( 2 ) 中胖袄又称圆肩胖袄它与大胖袄的主要区别是肩头的形状。中胖袄的肩头呈圆弧形见图2 ) , 围长略小于大胖袄,而厚度和肩宽则与大胖袄相同。前襟和后身的长度略小于大胖袄。厚度从胸部以下逐渐减薄后身低摆处不再加厚。搭中胖袄可造成肩宽、腰细、像扇面似的体形外穿箭衣身背绦子腰系大带会形成威武剽悍、浑厚有力的艺术形象。圆肩胖袄是架子花脸、武花脸穿箭衣、抱衣、扎靠等紧身服装时用的。例如《艳阳楼》的高登《白水滩》徐世英《四平山》的李元霸等。

图片

( 3 ) 小胖袄小胖袄的样式与中胖袄基本相同肩头也是圆弧形的但肩部的宽度较小比常人的肩宽只宽出1~ 1.5而且厚度较薄比较柔软、服贴。前襟和后身也略小于中胖袄。根据胖袄的厚度小胖袄又分为厚小胖袄和薄小胖袄两种厚小胖袄供长靠武生、文武老生扎靠、穿箭衣、穿蟒时使用例如《挑华车》的高宠、岳飞《辕门斩子》的杨延昭、赵德芳《野猪林》的林冲。薄小胖袄供小生、老生穿褶子、帔、老斗衣短打武生穿袴衣、抱衣时使用的,例如《拾玉镯》的傅朋《击鼓骂曹》称衡《白水滩》的十一郎《三岔口》 的任堂惠等。

( 4 ) 女胖袄女胖袄肩头也是弧形的,薄厚和小胖袄差不多圆领不上领子。除了肩头棉花较厚身上只有薄薄一层棉花,同夹的差不多前襟、后身也比小胖袄短些。女演员本身臀部大因而后身下摆处也不用再垫厚了。这种胖袄主要供刀马旦扎靠时使用例如《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竹林记》的刘金定等。

除了常规地穿胖袄之外有时还要利用“楦肚子”的方法完成人物的特殊造型。例如《打店》中的二解差通常扮为一胖一瘦利用对比的手法来增强戏剧效果。此时,就要为大解差“楦肚子”。其方法是将中胖袄折起来使其圆肩折在外面然后放在肚子上并用胖袄上的带子系好外边罩上衣服就成了一个弓腰腆肚的大胖子。又如《五花洞》中的武大郎为了突出其矮胖的特点不仅走矮子步而且还要用上述方法楦上一个大肚子。这种方法也叫楦胖袄。

现代戏中的胖袄通常是根据演员的体型和人物的需要专门制做的。例如《沙家浜》中的胡传魁为了突出这个草包司令无所用心身材肥胖、大腹便便的特点胖袄的前襟下摆处就必须格外加厚同时在前襟的胸部后身的臀部也要成比例地相应加厚。

《戏曲艺术》 1993-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