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看到这样一本书,作者既有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厚积淀,又有着一线班级管理的广泛实践。 这本书就是前几天看的《情绪稳定的父母养出幸福的孩子》,作者:【韩】韩成范 全书核心内容则是关注了孩子的情绪问题。 用作者的话,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从父母、孩子角度,怎么降低情绪温度。 今天分享的内容,重点谈谈如何降低孩子的情绪温度。 1、有理不在高声,对孩子好好说话。 父母是影响孩子情绪温度的关键角色,特别是父母讲话的语气与声响。 研究表明,父母用温柔、低声的语气跟孩子说话,孩子的情绪会比较稳定。 正如昨天在这边文章《盘子、刀子、镜像细胞》中写的: 孩子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模拟父母的情绪与行为。父母对孩子温柔低语,投射到孩子镜像神经元上,孩子会感受到安全,听到尖锐高音,则会感受到威胁。 在学校里面,我们会发现,什么样的老师与孩子相处最为融洽: 是和孩子好好说话的老师,不会高声训斥,常常是温柔以对。 这些老师的管理特点是,能用眼神解决,坚决不开口。 2、爱我,你就抱抱我。 人与人产生共鸣,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肢体接触。 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肯定会有两个高频动作,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肩膀。并且越是受欢迎的老师,孩子与老师打招呼的方式,不仅是与老师头口打招呼,还会热情地扑上去,甚至要保住老师。 所以不要小看生活中与孩子简单、正常的肢体接触。 在父母与孩子肢体接触中,双方的身体都会产生催产素。当孩子身体产生大量的催产素,孩子的情绪会变得平和,也比较容易沟通。 平时和孩子牵手、多抱抱孩子,可以稳定孩子情绪。 3、一起好好吃顿饭吧。 为什么我们总在留念妈妈的味道,那么随着斗转星移,都不能忘怀。 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妈妈的味道联结着我们内心深处最美好的童年时光。 “妈,我回来了,可以吃饭了吗。”这是童年回到家说得最多的话。 妈妈的味道就是情感与记忆的结合。 也有研究表明: 人在用餐前后听到唠叨的情绪反应是不一样的。 人处于饥饿状态听别人唠叨,我们的情绪反应会比平时更加激烈。你去回想是不是这样,当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你开始唠叨,一开始孩子还抵触一下,到后来就闷声吃饭。长大之后,再唠叨,可能就变成“能不能好好吃个饭”。 不过在饭后,产生了饱足感,情绪比较放松,就算对方有一些过激行为,我们也会比较容易去包容。 还有一个现场,小学生早上起得早,早饭吃得潦草,甚至不吃早饭,这样的孩子除了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其实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动不动和同学发生矛盾。 早起再怎么匆忙,也要给孩子好好准备早餐,让孩子元气满满去上学。 4、多跟孩子说“没关系”。 不要时时刻刻总是在给孩子提要求,多跟孩子说“没关系”。 以下是孩子希望父母对他们说的话: 低年级 .我们出去玩吧! · 你长大后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人! · 我爱你!· 妈妈永远支持你! · 我们家宝贝最可爱了! · 宝贝,妈妈回来喽! · 谢谢你,我爱你! · 你整理得很干净,作业也写得很棒!· 你吃饭吃得很棒呢! · 我们去儿童乐园玩吧! · 今天稍微放松一下吧! 中年级 · 你今天过得好吗? · 去玩吧! · 哇,你做得很棒哟! · 天啊!我们的宝贝女儿居然已经长这么大了! · 谢谢你! · 没关系的! · 你想买什么呢? · 你很棒哟! · 我爱你 高年级 · 辛苦你了! · 你已经做得很棒了! · 功课不重要,身体健康最要紧。 · 今天就尽情地玩吧! · 我相信你可以的! · 没关系! · 我爱你! · 谢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做我的女儿。 · 谢谢你! 孩子最不想听到下面这些话: 低年级 · 妈妈都看到了,休想骗我。 · 快点儿去读书。 · 还不快点儿写作业? · 你给我出去! · 不要只顾着玩,要认真读书! · 赶快把房间整理好! · 爸爸和妈妈离婚好吗? · 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中年级 · 快去念书! · 你到底有没有搞清楚状况? · 不要吵了! · 做错事还敢哭? · 不想做就不要做! · 回你的房间去! · 不要欺负弟弟! · 你的作业怎么写得这么糟糕? · 快点儿写作业! · 别再吃了! · 学习用点儿心! · 不要一直坐着不动! 高年级 · 你好歹也读点儿书吧! · 你跟你爸一副德行! · 我对你很失望! ·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 不想做就给我出去! · 你可以在学习上多用点儿功吗? · 不想做就不要做! · 你可以认真点儿吗?· 去读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