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91年吕正操邀请张学良回大陆探亲,张学良:要先跟大陆讲好三点

 雨夜听荷yu 2023-01-13 发布于四川

1936年12月12日,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这次义举极大地推进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促成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虽然张学良的行为非常伟大,然而他本人却因为这件事,从此被蒋介石软禁起来,这些年里他兜兜转转,先是在大陆软禁于多地,随后又被转移至台湾,晚年又去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对于张学良来说,漂泊半生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折磨,他多么想回到故土,回到东北老家,却没有机会回来。

图片

张学良

1991年,张学良的老朋友吕正操上将赴美和张学良见面,二人会面期间,他们聊得别提多么高兴了!吕正操在谈话时邀请张学良回到大陆,落叶归根。这不仅仅是党中央的意思,也是很多中华儿女的心愿。

张学良为此思索了良久,他虽然也想回到东北老家,然而他的身份特殊,轻易回去恐怕会引起政治上的轰动,因此在一番思考过后,张学良提出了三个条件。

那么党中央为什么要派吕正操赴美会见张学良呢?张学良对吕正操提出了怎样的三个条件呢?最后张学良因为什么而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呢?

图片

张学良

共赴国难的知己

让张学良回归大陆,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党中央一直所期盼的、筹谋许久的心愿。

邓小平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有这个想法,不过当时张学良还处于软禁中,后来蒋经国去世以后,张学良才得到了自由,前往美国安享晚年。

邓小平便趁机着手让张学良回国,请一个怎样的人让张学良回来,成为了一大问题。

首先这个人要忠于我党、为新中国效力,其次还要和张学良、邓小平等人都熟知、信任,最后这个人的身份还要有分量、具有一定的地位。

图片

吕正操

符合这三个条件的人,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那就是我国的开国上将吕正操!

吕正操和张学良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辽宁鞍山人;都在东北讲武堂读过书、毕了业;都热爱祖国,积极投身于抗日运动中。

吕正操出生于1905年,比张学良小了整整4岁。那是在1922年,17岁的吕正操参加了东北军。

吕正操当年家庭条件极差,连饭都吃不上,当兵刚开始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图片

吕正操

恰好他的一位亲戚在张学良的新军效力,担任军医,张学良的新式军队和他父亲张作霖的有很大的区别。

张作霖的部队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一种“野性”,也就是说没学过多少军事理论,也没读过多少书,大多数的成员都是来自于乡野,靠着实战经验打仗。

张学良的新式军队则不一样,他很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可以免费教军队士兵读书写字,接受新的思想。

图片

张学良

吕正操一直都想学习知识,所以在亲戚的引荐下,来到了张学良的一团三营九连工作。

吕正操在这里表现得非常积极,他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很快,他就见到了自己的主帅张学良。

张学良第一次吕正操见面,便询问他是哪里人。得知吕正操是辽宁鞍山海城人以后,张学良非常的高兴,他们二人算是老乡。

图片

张学良

此外吕正操虽然读的书不多,可是说话很有分寸,学习态度也很好,这给张学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从那以后,他就把吕正操当做重点培养的对象。

在偶然的一次机会时,张学良看到了吕正操写的字,他的一手正楷写的很漂亮,张学良觉得吕正操很不错,便把他推荐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深造。

1923年,吕正操没有辜负张学良的期盼,他考上了东北讲武堂,成为了那里的第五期生。张学良是他的学长,当年的他是一期生。

图片

东北讲武堂

在讲武堂期间,吕正操认真学习,期间还参加了直奉战争,上了战场。

回来以后,吕正操继续读书,1925年10月,当吕正操毕业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富有学识、善于谋略的年轻军校学子了,张学良直接任命他来当自己的副官,从那以后,两个人的友情日益升温。

刚在张学良帐下的吕正操主要负责人员分配和人事调动,相当于一个人力部经理,在外人看来已经很不错了!

图片

吕正操

这个工作不用上前线,还能结交很多人,由于负责人事,很多有钱的人甚至还会巴结吕正操,给自己谋个好职位。

不过吕正操显然不喜欢这个位置,甚至还因为看不惯走后门的现象,而辞职回到老家。

后来张学良把他重新接回部队,换了多个职位。在吕正操的多次申请下,1929年,吕正操被调到了部队上,可以上战场打仗了!

图片

吕正操

吕正操任东北军第十六旅中校参谋处处长,在此期间,他跟随张学良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也参加了热河战役,在战役期间,吕正操立下了赫赫战功,得到了张学良进一步的信任。

原本张学良想要任命他担任师长,可是军队内部有些人不服气,最终没能如愿。

二人分离54年

1932年后,吕正操被张学良推荐前往南京,在南京陆军大学高级班学习。

图片

吕正操

和吕正操一起上课的都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和大特务,有一个特务特别瞧不起东北军,也瞧不起吕正操。

他对吕正操这样说道:“你们东北军真是耻辱!竟然丢掉了东北,不战而退!像你这种人还来什么军校读书?还是回家种地去吧!”

吕正操怒不可遏,当场打了那个人一顿,将他打成了重伤!这件事在当时闹得很大,很快报纸也刊登了这则新闻,标题是《东北军阀吕正操行凶打人》

图片

吕正操

为了保护吕正操不受牵连,张学良急忙把吕正操接回部队,这才让吕正操躲过了处罚。

1936年10月,吕正操跟随张学良来到了西安,在张公馆内任职内勤副官。

当时张学良背负着极大地压力,蒋介石把丢弃东北的责任推给了张学良,殊不知是他下的命令。

大家都说张学良不战而退,让他的内心备受煎熬!同月,张学良召集手下将领,保证他们一定会打回东北,收复旧土!

图片

张学良、蒋介石

张学良对大家说道:“我一定带领大家走上抗日的道路,披甲还乡!”
这番表态无疑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10月22日,当蒋介石来到西安视察的时候,张学良恳请他停止剿共,一致对外。

结果蒋介石勃然大怒,当场痛斥了张学良的行为,张学良只好去让杨虎城出面劝阻,蒋介石依旧不予理会、置若罔闻。

张学良心想:既然“拥蒋抗日”不成,那我就“逼蒋抗日”!不久后,西安事变爆发了!

图片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爆发以后,真是震惊中外!我党立刻派出周恩来等同志前往西安,和张学良面谈。

当时张学良就让吕正操负责警戒工作,可以看出张学良对吕正操是非常信任的。

12月25日,张学良早早的把中将召集起来,其中就包括吕正操。

张学良对大家说道:“我要把蒋介石送到南京去,在我走后各位要维持好部队的日常工作!”

吕正操急忙说道:“张将军,不可以去啊!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

图片

张学良

张学良却说:“放心吧,蒋介石和我有约在先,他不会突然爽约的!你们尽管放心!”

吕正操立刻答复:“如果将军此去3日之内回不来,我就会回到部队!”

张学良朝吕正操点了点头,随后拍了拍吕正操肩膀,便护送蒋介石前往南京。

当时吕正操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次分离,竟然要54年后才能重新相聚!

图片

蒋介石

张学良到了南京以后,蒋介石就决定反悔,反而将张学良囚禁起来,从此东北军群龙无首,日渐衰落。

眼看着张学良迟迟不归,吕正操意识到大事不好!他明白张学良是为了大家共同抗日才会落得如此下场,自己必须遵照他的意思,完成抗日事业!

于是吕正操收拢部众,掌握了647团的指挥权,从此继续抗日。

图片

吕正操

在抗日期间,吕正操愈发的认清了国民党的真实面目,他意识到这并不是一个全心抗日的政党,国军明明拥有着最精锐的装备,可屠刀却屡屡伸向自己人。

1937年5月,吕正操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选择为我党效力,抗击日本人的侵略。

吕正操擅长游击战,多次骚扰侵袭敌人,取得了一系列的战果。被软禁的张学良得知这个消息以后,高兴地说道:“必之(吕正操的字)这条路走对了!”

图片

吕正操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吕正操多次向报纸投稿,要求蒋介石释放张学良,可惜蒋介石当做没听见,充耳不闻,继续软禁张学良。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吕正操屡立奇功,成为了我军著名的将领。在1955年的授勋仪式上,他更是被授予上将军衔!可见党中央对他的信任和器重。

后来的这些年里,吕正操为解放军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本人也很关心新中国的发展和前途。

图片

吕正操

虽然工作特别忙碌,可他从没有忘记张学良。张学良对吕正操来说既是领导,又是益友,能把张学良接回大陆,成为了他的一大心愿。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张学良结束了自己的软禁生涯,吕正操终于得到了去见张学良的机会。

张学良的三个条件

1984年6月,张学良的侄女张闾蘅从香港前往北京办理业务,到了北京以后,她特意拜访了吕正操将军。

图片

张闾蘅

见到吕正操以后,张闾蘅向她介绍了爷爷目前的生活现状,吕正操给张学良带去了一套棒球服和几罐上好的茶叶。

张学良接到吕正操的礼物以后,表示非常的高兴!虽然这些东西看上去不太起眼,但礼轻情意重。

原本吕正操想写一封信送给张学良,可又害怕这会给张学良带去不良影响,因此作罢。

到了1987年,张闾蘅再次来到了北京,带来了张学良的亲笔书信,这一次吕正操也给张学良带去了书信,二人从那以后就开始了书信来往。

图片

吕正操书法

1991年,党中央决定把张学良从美国接回来!恰逢张学良要过90大寿,这就是一个绝好的契机!

1991年5月23日,吕正操在张闾蘅的帮助下,终于和张学良见面了!

为了避开媒体的暗中观察,所以吕正操和张学良是在一个中间人的家中会面的。

当吕正操时隔54年再次看到张学良以后,内心的激动之情难以用言语说明,他非常的激动。

图片

张学良

而张学良也一样激动,过去那个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年轻小伙,如今都是八十多岁、满脸皱纹的老人了。

两个人握着手,在一起说起了很多过去的事,讲到这些年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二人都感慨万千!

吕正操知道张学良最喜欢听京剧,所以给他带了一套大陆最新录制的京剧合集,都是那会儿最有名的表演家录制的。

图片

张学良

还有几罐新采的碧螺春、袁熙坤给张学良画的画像。此外吕正操还带了一套启功先生的墨宝,所写的正是张学良所写的诗。

两个人说了很多话,到了深夜才依依惜别,并约定第二天下午去湖边喝茶。

不过有人提醒张学良明天下午要去教堂做礼拜,张学良生气地表示:“不去了,不去了!”

第二天下午,由于张学良想找的清净的地点没有找到,所以张闾蘅让自己的妹夫在曼哈顿银行内部找了一个地方给二人会面。

图片

张学良、吕正操

张闾蘅妹夫是曼哈顿银行的高官,他直接把自己的办公室腾给了二人。

这天的话题比起头一天,就严肃了许多,吕正操转达了党中央对张学良的关怀与问候,邓小平同志的话被吕正操传达过去,邓颖超所写的亲笔信也交到了张学良手中。

张学良看了看信,再想想当年邓颖超与周总理,就不禁有些感慨!邓颖超、邓小平、吕正操都诚邀张学良能够回到大陆,可是大家都知道,目前张学良的身份太特殊了,他随便回去又害怕会引起不良后果。

图片

张学良、吕正操

于是张学良这样说道:“我也想回到大陆,但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一动会引起两岸关系的变化,局势会搞得很复杂,我不想因为我个人原因,引得两边都麻烦!

紧接着,他给邓颖超写了一封回信,他这样说道:“寄居台湾,遐首云天,无日不有怀乡之感。一有机缘,定当踏上故土。

紧接着二人就继续聊了起来,如今的张学良身体也不好,已经坐上了轮椅,吕正操还给他取了个名号,叫“御辇将军”。

而近些年,张学良也感觉自己的眼睛慢慢看不清了,一定要找个好机会,去治一下眼疾。

图片

张学良、吕正操

此时旁边有人说:“上海有家医院的大夫,治疗眼睛很厉害!人家都说他是东方一只眼!”

张学良听完哈哈大笑,他说:“那我一定要去一次上海,找他去看看眼睛!”

吕正操听完此言特别高兴,他马上表示:“如果您要来上海一定提前告诉我,我们早做准备!”

结果张学良又摆了摆手,说道:“不行,让我回去可以,但我要有三个条件,你都答应下来,我才能放心回到大陆!”

图片

张学良

紧接着张学良约法三章,提出了三条意见:“第一条,不要欢迎仪式;第二条,不见记者采访;第三条,大家经常见面没问题,但不能搞互相恭维的那一套!

张学良认为:“我就是个平民百姓,不能给我搞特权!”

然后张学良高声吟诗道:“鹤有还巢梦,云有归岫心!”表达自己想回国又不想高调回国的心情。

图片

张学良

这次谈判,二人聊了3个多小时,主要聊的是辽宁近些年的变化,看到家乡取得如此巨大的改变,张学良别提多开心了!

那个贫穷的东北老家如今建立了现代化都市,家乡的面貌焕然一新,让漂泊在外的张学良如何不激动呢?

就这样,张学良和吕正操就回大陆探亲的问题,做了两次见面。6月1日当天是张学良九十大寿,当天到场的宾客繁多,由于担心吕正操出现会引起政治问题,所以吕正操没有出席。

图片

张学良

不过让大家意外的是,在寿宴期间,张学良再次提出要见吕正操,可吕正操都要准备回国了。

一听自己的老朋友张学良又要见自己,吕正操特别高兴,他仔细考虑了一下,选择在中国驻美大使馆,与张学良相见。

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呢?大使馆是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办事机构,到了大使馆就相当于到了家。

吕正操的意思很明确,就是以这个意思告诉张学良,他已经回到大陆了。

图片

张学良、吕正操

吕正操的做法很机智,张学良瞬间就心领神会,二人在驻美大使馆内,完成了最后一次会面。

这一次会面,两个人主要谈了“台独”的问题,在九十年代初期,“台独”势力渐渐抬头,引起了张学良的担忧,他表示只有一个中国,不可以搞“台独”!

张学良说:“依我看,两岸统一是必然的,双方不能长久对峙下去!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我主张和平统一。”

图片

张学良、吕正操

张学良还谈了他对蒋介石的认识,过去他十分怨恨蒋介石,他被软禁的这些年,不断研究蒋介石的心里,如今对蒋介石的认识产生了质的飞跃。

二人在美国会面三次,三次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只可惜吕正操要回国复命,张学良暂时无法回到国内,他们只好依依惜别。

虽然张学良没有回到大陆成为了余生的一大遗憾,不过张学良的后人都和大陆来往密切。

对于张学良,各位读者又有怎样的见解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