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儿时的露天电影

 冬歌文苑 2023-01-14 发布于北京

儿时的露天电影 

紫微||黑龙江

很多年以前,当城里人在舒适的影院里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农村的孩子们每天都盼望着生产大队的电影放映员来到村子里。

那个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特别贫乏,别说电视,就是有收音机的人家也不多。于是,乡里(那时叫人民公社)就为每个生产大队(现在叫村)配备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和一名业余的放映员,轮流在几个或十几个自然屯之间为村民们放电影。这样,每到春夏秋三季,村民们就差不多每月可看上一部城里人早就看腻了的电影。

放映员进村的那天,简直就是孩子们的节日。每个家庭都会提前做晚饭。吃过晚饭后,天还没有黑,父母们便派出孩子们到小学校的操场上去“占领有利地形”。之后,孩子们便可以在附近的空地上打闹,或是帮助放映员挂银幕。那银幕是白色的帆布制成,挂在操场上用两根松木杆架起的“门”形木架上。天渐渐黑下来,村民们开始陆续到来。放映员一开始调整灯光,父母还没有来的孩子们便飞也似地跑回家去报信了。

我在村子里看过的露天电影大概有四、五十部之多,像《小兵张嘎》《小八路》《地道战》《地雷战》《侦察兵》《三进山城》《平原作战》等等,现在能记起来的有将近20部。直到现在,我对当时的国产电影的了解,基本上还是源于当年的这些露天电影。

看露天电影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看一部叫《碧海红波》片子。片子的细节已经记不清了,内容是抗美援朝期间的一次空战。那天天公不作美,放映员进村后便开始大雨瓢泼,直下到晚上9点多钟。我们都以为今晚没戏了,但就在准备休息的时候,村里的小广播传来消息:因为第二天是星期天,学生们不上学,电影将于夜里10点开演。半宿的雨使村路早已泥泞不堪,大人小孩大都赤着脚赶到小学的操场上。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多数村民都是站着看完的。

那时,村里放露天电影时,一些胆子大些的青年男女会躲到村外的小树林里,或是村子中谁家的柴草垛里谈恋爱,拥抱接吻。我就曾经撞见过好几回,把那抱在一起的男女吓得落荒而逃,我们一帮小屁孩还会在后面猛追一阵子。我们小孩子们看露天电影,也会时不时干些“偷鸡摸狗”的事。比如有一次放我们在别的村看过的片子,我和几个小伙伴便中途退场,趁人不备潜入村里一户种果树的人家,借着月色,把树上半熟的果子揪下来,胡乱装进身上的挎栏背心里。等回到家里,将那些果子往土灶上一倒,里面竟然蠕动着十几只大号的毛毛虫。我倒是没怎么害怕,只是把比我大一岁的姐姐吓了个半死。

那时,我的世界观和人生理想刚刚萌动,加之电影还是我所能享受到的最现代化的文化滋养,几乎每一部片子都在我的心里掀起过波澜。有两部片子还差点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那两部片子一部叫《春苗》,一部叫《红雨》,都是讲赤脚医生怎样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的。后来进城以后,我还托熟人找到了这两部片子的拷贝来重温。老实讲,这两部片子拍得并不高明,甚至很粗糙,但“春苗”和“红雨”一男一女两个赤脚医生的形象当年的确占满了我幼小的心灵,甚至成为我一个时期的人生榜样。看过电影之后,当时才11岁的我曾立志当一名赤脚医生,用自己的知识来解除村民们的病痛和疾苦。记得看过那两部片子之后,我还背着父母收集和购买了不少医书,并偷偷地钻研。这个理想是什么时候放弃的,现在早已记不得了。

老实讲,我当年的理想也不完全是源于为人民服务,那时我也存着一点点的私心:万一考不上大学,能当个赤脚医生总也可以安身立命了。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李海军,笔名紫微。1968年11月生。黑龙江省绥化市人。现供职于绥化日报社理论评论部。早年写诗,现多写随笔。作品散见于各地报刊。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北京盈理律师事务所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

审校:严圣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