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都市圈今年落地的希望大增

 蓝林观海 2023-01-14 发布于中国香港

青岛都市圈跻身“国家队”,又往前迈出了一大步。

1月13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争取济南、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

这句话起码透露出两重意思,一是对升级都市圈山东谋划已久,二是济青两个都市圈的规划要么已经提交给国家部委,要么即将提交。

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都争取获批,是山东的目标。不过目前来看,两大都市圈的建设并非脚步一致。

1月初发布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中,对两大都市圈的阐述是有所不同的——

编制实施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

出台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

一个是“编制实施”,一个是“出台”,细微的文字表述差别,或许代表着推进的程度不一。

目前,国家已批复了7个都市圈规划,分别是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都市圈。

在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获批后,坊间猜测的下一个获批名单中就包括青岛,此外还有杭州、郑州、广州等都市圈。

如今,山东正式喊出争取两大都市圈获批的时间表,意味着山东将从全省发展层面予以统筹推进,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青岛,有望迎来与成都、武汉、重庆等地相同的发展平台。

图片
1
各地纷纷希望跻身都市圈“国家队”,是因为都市圈在国家的定位中,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一旦入列,会获得多个方面的支持,有不少政策红利。
2019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
意见分别从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等七大领域,提出了27条建设性意见。
换句话说,都市圈将是区域发展过程中打破行政壁垒、互补协调的平台,也是突破口。
毕竟,抱团发展要比单打独斗强得多。
比如青岛都市圈,如果青岛与潍坊真正联手、融合,优势互补,肯定会产生“1 1”远高于“2”的效应。
图片
2
就目前而言,晋升国家级,青岛都市圈拥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首先是经济体量。之前获批的7个都市圈,除了福州,领衔城市都是经济总量排名前二十的城市。
经济规模应该是能否获得批复的重要衡量指标。7大获批都市圈中,南京、成都、长株潭、重庆的体量在青岛之上,福州与西安则低于青岛。
不过,至今获批的都市圈,基本都以省会城市为依托。
另一个,青岛具有人口优势。虽然青岛并非山东人口最多的城市,但青岛人口规模已超过千万。在山东省内,仅次于临沂,是山东唯二的千万人口城市。
而且,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山东是最强的。2021年的数据显示,青岛增加超过15万人,高居山东第一。
在落地的7个都市圈中,南京、福州人口均未过千万。
再者,青岛都市圈中包含的地区实力很强。
根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青岛都市圈青岛、潍坊2市和烟台市莱阳市、海阳市构成。
潍坊GDP超过7000亿,海阳与莱阳GDP合计近1000亿。按照青岛2022年GDP1.5万亿计算,青岛都市圈的体量超过2.3万亿,是山东第一大都市圈。
若是都市圈获批,青岛与周边区域的融合会加速,一体化发展将迎来真正的破题。届时,无论是都市圈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共同的产业谋划,所产生的机遇,会让整个片区受益。
图片
3
青岛都市圈有望获批的最大动力,或许来自于山东层面。
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经济强省,在上一轮的国家中心城市争夺中,山东没有城市入围。
如今,在都市圈的博弈中,国家接连批复了7个都市圈,山东已有些“坐不住”。省政府报告中直接点题,或多或少体现了这一层意思。
上一次都市圈出现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是3年之前。2020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
在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中,山东有条件也有必要去争取一席。都市圈不仅能提升山东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也能以都市圈为着力点,培育新的发展引擎。
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省政府工作报告也传达了山东的最新思路:启动济青发展轴带三年行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走廊。
此前,“青小岛”多次分析过,济南与青岛之间的淄博、潍坊,均是经济大市。若济青联手,进一步带动淄博、潍坊发展,则山东的“腰”会真正强起来、挺起来。
放眼全国,能与济青经济轴带媲美的区域并不多。
如果再有一个或两个都市圈加持,那济青经济轴带将如虎添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