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这三人也随即婉拒评帅

 附近的人za9c9u 2023-01-14 发布于广东


图片

“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你们现在搞评衔,是一件很大的工程,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毛泽东主席在1955年评军衔时说。

众所周知,1955年,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度,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授衔,确定了著名的“双十”开国功勋,即“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

“十大元帅”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

十大将军则是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这些伟人在战场方面和开国的道路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图片


实际上,一开始评定的是一位大元帅和13位元帅。大元帅的称谓,毋庸置疑是毛主席的。

那么毛主席婉言拒绝大元帅这一至高无上的荣耀头衔后,为什么其他三个人最终也没有获得元帅头衔?这期间发生了什么?假如这三名元帅接受军衔,又该列居几位?

01、三位候选人婉拒军衔


1955年9月27日,在中南海举行授衔仪式。

将帅名单一公布,原本在群众心中稳居元帅之位的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和刘少奇却并不在列,很多人感到十分诧异,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议论纷纷。

实际上,周总理、刘少奇和邓小平和毛主席一样,都婉言拒绝了军衔的授予,并没有所谓的内幕原因,但“十大将军”和“十大元帅”在敲定的过程中,确实发生了不少波折。

首先是对中国解放军授衔制度的确定。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罗荣桓最先提出这一看法,要对总干部管理部进行嘉奖和表彰的工作,随即朱德总司令也站起来表示说,应建立军衔制度,并在服装上标示出来。

之所以有如此迫切的要求,是为了避免在战斗中的扯皮现象,特别是因指挥关系导致的诸多不便。

但评定军衔的等级、评定的标准、评定人选是开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因此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确定,短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是比较有难度的。

1951因为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军衔授予的工作又不得不暂时停止。

朝战结束后,评衔工作再次启动。按照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元帅军衔。而这项评选工作进行了漫长的时间,当时入选了13位元帅,除了我们熟知的十位以外,还有邓小平、周恩来和刘少奇也在元帅的选定范围内。

除此以外,还有大元帅这一头衔,毋庸置疑是毛主席的。然而毛主席对于这项提议,直截了当地表示拒绝:“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你们现在搞评衔,是一件很大的工程,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那多么的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群众们还愿意贴近我们吗?这多不方便啊!按照我来看,在地方工作的干部们啊,都不评军衔为好。”

当时还有人举出来苏联专门设置大元帅的例子,毛主席连忙摆摆手说:“苏联有的,我们不一定非要照搬。”

毛主席又转身问问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你们的军衔还要不要啊?”他们也都表示,自己已经从军界退出,从事政治性工作,不便再评军衔,于是也先后拒绝了军衔的授予。

这项评选军衔的工作,一直到最后一刻才确定名单,经各方面的努力,授衔仪式进展顺利。

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来虽然主动退让贤位,但是他们在人民的心中已然是开国之元帅。

如果接受评选的话,周恩来在元帅中的排位可能是第一或者第二。因为周总理不仅是党的创建人之一,同时还是核心领导成员,在党内的军政资历较高。
图片

周总理曾是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连聂帅、徐帅和林帅见了都得老老实实叫周总理依据“周主任”,可见其地位不一般。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了革命统一战线,还亲自并出色的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后,又继续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具有重要的军事和政治意义。

周恩来还是朱德的入党介绍人,两人共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并取得胜利。在红军长征途中,他积极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为确立毛泽东的在党的领导地位,解救红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安事变后,周总理义无反顾前往西安,积极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抗日战争中,周恩来坚持站在党的正确立场,积极和国民党当局谈判,积极团结社会的爱国人士,促成了爱国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后,为了避免内战,周恩来跟随毛泽东前往重庆和国民党进行谈判,途中,周恩来十分担心毛泽东的安全问题。毛泽东说:“蒋介石现在把我请到重庆来谈判,说两党联合,和平建国。我当时向党中央作了一个交代,如果在重庆,无论蒋介石是把我杀了还是关起来很久,那么就请刘少奇同志来代替我现在的职位。”

由此可见,当时去重庆谈判,其实是去赴一场“鸿门宴”。据透露,国民党特务确实有此打算,但经多方面原因,毛泽东在重庆待了40天后,安全离开重庆。其中,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人身安全保护是功不可没的。
图片

延安在收到蒋介石的三封电报之后,本只打算王若飞和其他七位刚从重庆飞回的同志陪同毛泽东前去,但经过激烈的讨论,周恩来坚持前往陪同。

随后周恩来马不停蹄的给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发机密电报,细致布置毛泽东前往重庆后的警卫、住房、饮食等方方面工作,特别强调了毛泽东的安全问题。

尽管如此,周恩来依旧放心不下,到了重庆以后,亲自把关毛泽东的衣食住行问题。在蒋介石招待的宴会上,毛泽东不胜酒力,周恩来便多次代喝,数杯过后,在酒桌上依然神采奕奕,谈笑风生。

宴会后,毛泽东就寝时,周恩来也时时刻刻关注周围的情况,为不打扰毛泽东休息,周恩来便脱掉鞋子在卧室走路。

在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和毛泽东形影不离,充当毛泽东的贴身保镖。每到宴会之时,周恩来就代替毛泽东喝酒,宴会上的饭菜也总是周恩来尝过之后,确认没有异常,才让毛泽东吃。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的40多天中,正是因为周恩来的照料和护卫,才能将谈判进行下去。

由此可见,周恩来无论是在建党还是建国方面,都做出了他人无法比拟的贡献。若授予军衔,排在第一或者第二位都是合情合理的。
图片

刘少奇和周恩来一样,在元帅待选之内,但也同样主动申请放弃。若是刘少奇被授予军衔,那么至少在前三名的位置。

1921年,23岁的刘少奇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拯救百姓、拯救中国的革命建设中。

他曾在苏联留学,接受马克思的洗礼,对建设中国的共产主义社会颇有一番见解。回国后,刘少奇付出行动,领导了多次工人运动,如省港大罢工、武汉工人夺回英租界的斗争等等。

在参加中央红军长征时,坚定不移并同党内的“左倾”势力进行斗争,在遵义会议上积极支持毛泽东同志代表的正确方向。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被派往华北地区,在这里他恢复并领导了党在华北地区的组织,民族救亡浪潮高涨,成功巩固了一二九运动的胜利成果,是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建设者和领导者。

建国后刘少奇转入行政,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除此之外,他还是新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创立者,指导了土地改革运动,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图片

刘少奇在军事和行政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都表明他是有能力被授予元帅的军衔的。若论排名,至少在前三的位置。

虽然刘少奇带兵打仗的能力不及彭老总,但是元帅的评衔工作并不仅仅看战场上的功绩。

刘少奇在建国后,担任了两届国防委员会主席,而朱老总还只是副主席,可见刘少奇在军中的地位并不低。若是评衔,刘少奇同志极有可能在元帅中排前三的位置。

最后一位拒绝元帅军衔的候选人是邓小平。曾领导百色起义,取得圆满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在军事方面的成绩十分突出。

在抗战时期,刘邓大军人人知晓,这支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重要职位,同时也是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军中的声望很高。

图片

建国后,邓小平又领导了西南全区的国民建设,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党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综上可见,邓小平完全有资格被授予元帅的光荣称谓。若是邓小平参与评衔的话,按照之前的评议,邓小平应当在第七位。如果加入周总理和刘少奇,那么邓小平的实际排位应该是第九位。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不仅在55年的评衔中,主动放弃机会,1988年再次授衔时,面对“一级上将”的最高军衔,他再次婉拒了。

图片

02、大将候选人15位,评上的有10位,另外5位是谁?

一开始,我国打算设置五个级别的军衔,分别是少将、中将、准上将、上将跟元帅。也就是说,最初是没有大将的,后来我国借鉴了苏军的军制,将上将改为了大将,准上将改为了上将。

而且最早的时候,我国打算设置15个大将军衔,有15个人入选,后来改为了十位大将,这五位没有入选大将的将领是谁呢?

图片

一野副司令张宗逊

张宗逊是当时八路军将领中少有的高材生,他在1926年的时候考入了黄埔军校政治科。因为出身黄埔,而且善于指挥部队,在革命早期就得到了伟人的重用,1928年的时候就被任命为红四军的一名连长,他是我国“创始阶段少有的几个连长之一”。

随着革命的深入,张宗逊的职位也不断提升,后来被任命为红军师长,他的政委是后来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黄克诚。在强渡湘江的战斗中,张宗逊坚持上级的命令固守阵地,而黄克诚仍认为,任务已经完成,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是撤离。在黄克诚的坚持之下,张宗逊率部撤离,避免了被敌人全歼的危险,也许,从这里开始就决定了二人日后的走向。

有人说,张宗逊之所以没被授予大将军衔,跟他在大同战役中指挥失误有关,其实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军装备差武器不足,面对阎锡山跟傅作义的夹击,想要获胜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这也不能怪张宗逊指挥失误。

无论怎么样,最后1955年的大授衔上,他还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图片

萧克镇上将

如果说张宗逊没能被授予大将军衔是因为大同战役中的失误,那萧克没能被授予大将军衔真的挺遗憾了。

萧克将军跟张宗逊将军一样,都是黄埔出身,在那个年代,黄埔两个字意味着什么大家都懂。

他参加革命很早,从当初的北伐战争开始,他就是一个革命战士了,红军时期担任了红六军的军团长,后来红二军跟红六军合并,他则是担任了副总指挥一职;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一共有三个师,而萧克就是120师的副师长,师长是贺龙。

后来,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129师的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120师师长贺龙,都是元帅。由此来看,萧克当时虽然只是正兵团级,但也完全够资格授大将衔。

不过,萧克在历史上存在一些问题,长征时斗争张国焘时他保持了沉默。在军衔评定标准中,历史重大时期的表现也是参考因素。

当然,萧克之所以被评为上将,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粟裕震大将,上将也需要一个人来震一震。为此,毛主席曾亲自找萧克谈话:把你放在这个位置,别人就不好说什么了。

确实如此,有个别中将对自己的军衔有所不满,但一听到萧克也只评了上将,便不好再说什么了。毕竟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大将以下还真没几个人敢跟萧克比一比,中将就更不要说了。后来,人们说:萧克镇上将。

图片

咬牙渡难关的宋任穷

宋任穷将军原名叫做宋韵琴,读过小学,而且还当过小学的教员,在当时也算是个文化人了。他是在1926年开始投身革命的,1927年还参加了秋收起义,在“三湾改编”之后,跟着伟人上了井冈山。

不过来年敌人就开始针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围剿,当时宋任穷率领特务连负责断后,宋将军虽然顽强作战,但敌我实力悬殊,很快特务连就被打散了。

情况非常危急,但宋任穷将军还是靠着坚强的革命意志,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辛,终于找到了红军大部队。

1942年的时候,是抗战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当时不仅要面对日军的侵略,还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很多地方颗粒无收,老百姓都吃不上饭,更不要说以保护老百姓为首任的红军战士了。

而当时宋将军负责的地区就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宋将军积劳成疾,但在工作上没有丝毫懈怠,“再难的事情,咬咬牙就过去了”,老百姓都称呼他为“咬牙干部”。

1955年的大授衔,他被授予上将军衔。
图片
许光达极力推荐的王震

跟很多将军一样,王震很早就参加了革命,1929年的时候加入了工农红军。一生征战沙场,战功无数,在抗战时期是120师359旅的副旅长,抗战胜利前夕被任命为八路军南下支队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被任命为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指挥了中原突围,后来还参加了延安保卫战等战役。

当年许光达在辞让大将的时候就推荐了王震,可见其威望。不过在大授衔上,还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图片
一生功过无数的周纯全

周将军可能是开国上将中名气最低的将军了,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战功无数,错误也不少。

当时有一个观点“外行谈战术,内行谈后勤”,在战争中,后勤工作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走向,而周纯全在后勤方面有着许多过人之处,在解放战争时期,他就是野战军的后勤部长,立下了很大功劳。在后来的抗美援朝中,他也用实力证明了后勤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单从功劳来说,授予元帅军衔都不过分,但他在革命中也犯了不少错误,早些时候他是张国焘的部下,且对张言听计从,那段时间做了不少错事,这也导致他跟其他将军的关系不是很好。

1955年,他也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图片

03、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地位、年龄、寿命等各种排名

授衔时官方(地位)排名

1955年十大开国元帅官方排名:
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955年十大开国大将官方排名: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1955年军衔评定时,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的人选确定,考虑是多方面的,参考了开国将帅们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资历、贡献、军功等等,还有照顾到了各大野战军的代表性,以及建国后的实际情况,是否有利于开展工作等等。

比如,毛主席退出大元帅衔的评定,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杨尚昆、李先念等等因为已经在政府部门工作,也放弃了军衔评定。还有,评衔前,组织了大量的军队复员转业工作,特别是女战士,大量强制复原或者转业。所以,有太多的人有资格参与评衔,而最终放弃了,1955年授衔,既是军功、贡献的评定,也是一种工作需要。

1955年,评衔时给出的排名,也基本体现了当时将帅们地位的排名。
图片
评衔时年龄(出生)排名

十大元帅的生卒年份是这样的:
朱德(1886-1976)、彭德怀(1898-1974)、林彪(1907-1971)、刘伯承(1892-1986)、贺龙(1896-1969)、陈毅(1901-1972)、罗荣桓(1902-1963)、徐向前(1901-1990)、聂荣臻(1899-1992)、叶剑英(1897-1986)。

看起来有点乱,且看下面我为大家的梳理。十大元帅按照年龄排名是这样的:

朱德(1886)、刘伯承(1892)、贺龙(1896)、叶剑英(1897)、彭德怀(1898)、聂荣臻(1899)、陈毅(1901年8月26日)、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罗荣桓(1902)、林彪(1907)。

所以,十大元帅里面,朱德元帅年龄最长,林彪最幼,他们分别出生于1886年和1907年,朱德元帅比林彪大21岁。

排在第二位的是刘伯承元帅,令我没想到的是叶剑英元帅年龄竟然排在第四位,我印象中他在诸多元帅中是年轻的。

陈毅元帅和徐向前元帅同庚,但是陈毅元帅出生于8月份,徐向前元帅出生于11月份,陈毅元帅排在前面。

图片

十大将的年龄排序是这样的:
张云逸(1892)、徐海东(1900)、黄克诚(1902)、肖劲光(1903年1月4日)、陈赓(1903年2月27日)、王树声(1905)、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谭政(1906年6月14日)、粟裕(1907)、许光达(1908)。

肖劲光和陈赓大将同庚,谭政和罗瑞卿大将同庚。

十大元帅、大将去世的先后和寿龄

随着时间流逝,开国将帅逐渐老去,1963年罗荣桓元帅因病医治无效去世,成为最早去世的元帅。

去世最晚的是聂荣臻元帅,1992年去世。

1986年,有两位元帅离我们而去,分别是10月7日刘伯承元帅和22日叶剑英元帅。

老帅们离开的顺序是:
罗荣桓(1963)、贺龙(1969)、林彪(1971)、陈毅(1972)、彭德怀(1974)、朱德(1976)、刘伯承(1986年10月7)、叶剑英(1986年10月22日)、徐向前(1990)、聂荣臻(1992)。

十大元帅中寿龄最高的是刘伯承元帅,享年94岁,寿龄最短的是罗荣桓元帅,享年只有61岁。实际上刘伯承元帅,也是十大元帅中受伤最多的,受大伤10次,11处创口,失去一只眼睛。

十大元帅的寿龄排序是:
刘伯承(94岁)、聂荣臻(93岁)、朱德(90岁)、徐向前(89岁)、叶剑英(89岁)、彭德怀(76岁)、林彪(64岁)、贺龙(73岁)、陈毅(71岁)、罗荣桓(61岁)。

十大将中,肖劲光大将寿龄86岁,其后是黄克诚、张云逸、谭政,而寿龄最短的是陈赓大将,1961年去世时年仅59岁,实际年龄58岁,逝者一般说虚岁,我对比的时候是按照实际年龄对比的。

十大将的最终年龄顺序是这样的:
肖劲光(86岁,1903-1989)、黄克诚(84岁,1902-1986)、张云逸(82岁,1892-1974)、谭政(82岁,1906-1988)、粟裕(77岁,1907-1984)、罗瑞卿(72岁,1906-1978)、徐海东(70岁,1900-1970)、王树声(69岁,1905-1974)、许光达(61岁,1908-1969)、陈赓(58 岁,1903-1961)。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