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传奇 | 为“中华盖楼”而努力的建筑师——赵深

 黄之中 2023-01-14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回头遥望上个世纪20、30年代,风云际会。第一批中国留学生从美国学成归来,带来西方先进的建筑学思潮,与中国地域相结合进行建筑创作,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建筑教育体系,培养后人。建筑师赵深与上海有怎样的渊源呢?

1927年,赵深和杨廷宝一同回国。前者是华盖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而后者即加入基泰工程司成为第三合伙人。但华盖建筑事务所成立之前,赵深先到上海加入了范文照建筑事务所。赵深在范文照的设计团队参与设计了一些项目,如上海南京大戏院、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之后,赵深离开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在上海成立赵深建筑师事务所,承接到原上海大泸旅馆项目。

1931年春,赵深与陈植合办(上海)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承接了原上海恒利银行的设计工作,由于此项目场地位于道路交叉口处,赵深在设计时满足现代银行的功能需求,以方正规矩的外形呈现。建筑五层高,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立面用白色水泥墙为主的竖向线条表述,并在局部墙面加上装饰元素,体现简洁、大方的装饰艺术,是一种西式折中的设计倾向。

图片

上海音乐厅(原南京大戏院)

1930年

设计:范文照、赵深

图片

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

1929年

设计:李锦沛、范文照、赵深

图片

原上海大泸旅馆

1931年

设计:赵深

图片

原上海恒利银行

1933 年

设计:赵深、陈植

在设计恒利银行期间,童寯加盟赵深、陈植,从此踏上了合伙之路。1933 年1月1日,3 人合办的(上海)华盖建筑事务所(“华盖建筑”)在上海银行大楼正式开业,而“华盖”这个有着浓厚中国风的名字则是由赵深的忘年之交——书画大师叶恭绰选定,意喻为“中华盖楼”而努力。“华盖建筑”成立后业务以上海为主,在外来势力强大的上海滩设计行当中,树立了良好声誉。原大上海大戏院便是其执业初期重要的代表性作品,倾向于对“现代建筑”的追求。

图片

上海银行大楼

原大上海大戏院造型十分简练,不加多余装饰。外立面以黑色磨光大理石贴面及水泥刷带,8根霓虹灯管自然形成建筑立面上挺拔又鲜明的“竖向线条”。于华灯初上的夜晚,建筑的灯光与黑色大理石形成强烈对比,醒目绝伦,又增添了这座城市现代摩登的意味。

图片

原大上海大戏院

1933年

设计:华盖建筑事务所

赵深在范文照建筑师事务所工作期间,他们合作完成了原南京大戏院。十年后,因在原南京大戏院中的良好合作关系,20世纪40年代范文照又受委托设计了(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海)美琪大戏院与(上海)集雅公寓也成为范文照在抗战期间唯独保留下来的两个建筑项目,两个项目皆没偏离现代建筑语言。

在1936年,华盖建筑参与中国建筑展览会期间,童寯发表题为“现代建筑”的演讲。这是“华盖建筑”除了作品实践外,第一次向外界表明其事务所基本的设计思路与追求——倾向于“现代建筑”,被建筑界誉为“求新派”。

穿越时间轨道,视点落到上海大街小巷上那一幢幢从上个世纪保留下来的建筑。那些房子静静地、毫不张扬地变循着内在的气脉,时间赋予了他们永恒的魅力。逝者如斯夫,一个世纪过去了,当初的那些奠定中国建筑职业与建筑教育的“基石们”或已不在,但我们身边的建筑还在轻声细语讲述着这百年之路的艰辛与遥远,与建筑师们利用所学积极创造的力量。正如那一代建筑师之中的朱彬所言“随着越来越多的西方科学被引入中国,中国建筑将因自己的理念和表达方式而变得无与伦比”。

来源:“黄浦文博”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