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第一贤相——子产》第十四章 见微知著 料事如神

 梦想童年594 2023-01-14 发布于江西

第十四章 见微知著 料事如神



有专家学者撰文,称颂子产“料事如神”。子产有些事确实预料得非常准确,但他真不是“神”。他只是及时捕捉到别人不易察觉或忽视的细节,通过观察、分析,做出判断,最终的结果则成了他“料事如神”的佐证。事例很多,先说第一件事: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蔡景侯某些不当行为,子产便断定他不得好死。两年后,这位国君真的被弑了。

鲁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蔡景侯朝晋归途中“入于郑”。郑、蔡两国关系一直磕磕碰碰,郑简公为修复两国关系,特设国宴中最高礼节“享礼”招待蔡景侯。按道理,蔡景侯只是一个“过境之客”,你又不是专门朝郑,人家郑伯如此“优待”,你应该感激,“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嘛。可这位蔡侯“不敬”:对郑简公不尊敬,很失礼。据此,子产说:“蔡侯其不免乎?”“将得死乎?”

又是什么不免于祸难、又是什么不得好死,仅仅因为蔡侯对自己的国君“不敬”就出于义愤谩骂他、诅咒他吗?不是,那是预言:蔡侯真的难以善终!这种判断也与不久前蔡侯之“傲”有关。子产说:前些时候蔡侯朝晋、路过郑国时,国君派执政大臣子展,以国家名义在国都东门外慰劳他,他表现得就很傲慢。当时我以为是偶而为之(国君、丞相地位不对等),将来会改掉这个毛病。可现在我们国君专门设享礼亲自招待他,却仍然这样怠惰无礼,看来这就是他的本性了。

子产还说:“作为一个小国之君,事奉大国却以惰傲为已心,一定不会有好结果。”那么,在蔡国谁会下狠手,置国君于死地呢?子产非常肯定地说:“必由其子!”不会吧,儿子会狠心杀死自己的父亲?子产是有根据的,他说:“其为君也,淫而不父。侨闻之:如是者恒有子祸。”意思是:“他这个人身为国君荒淫无度,根本不像做父亲的样子。侨听说(有句俗语):像他这样丧尽天伦的人一定会受到儿子报复。”两年以后,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左传》记载:“蔡景侯为大子般娶于楚,通焉。大子弑景侯。”

这个名字叫“般”的太子杀死自己的父亲,是因为蔡景侯与刚从楚国娶回来的太子的妻子通奸(通奸还是逼奸,很难说)。这就照应了前面子产所说的蔡景侯“淫而不父”。两年前,子产说他“淫而不父”,并没有指明具体情况,因为蔡侯可能不会只有一个儿子太子。而这次惹怒了太子,太子就杀死“恶贯满盈”、不知羞耻、有“禽兽之性”的父亲。

对这件事,时人怎么看待的呢?孔子修《春秋》记载:“夏,四月,楚世子般弑其君固。”根据《春秋经传》“称名”之例可知:孔子对蔡景侯是厌恶的,刻下他的名“固”,让其遗臭万年。但他也记下了世子的名“般”,因为这毕竟是“弑君”“弑父”,与当时的礼制相悖,也是大逆不道。

子产由两年前宴会上那些不起眼的细微之处,预见到蔡侯两年后不可避免地吞下自己种下的恶果,这正是古人所谓“见微知著”的功夫。也即《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所说的那种情况:看到了霜,“则知坚冰之将至也”。由此事说子产“料事如神”,实不为过。其实还有更“神”的:他预料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位国君命运的终结“不过十年”,结果都很灵验!

先说这个灭亡的国家。这个国家是陈国,陈南与楚接壤,北与郑紧邻。楚是超级大国,习惯于以强凌弱;郑实力虽不能与楚同日而语,但也很强悍。夹于二者之间,若能像子产主张的那样,为政以徳,也能“自立于民族之林”,但是——,

还说子产吧。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六月,子产(此时为郑卿,代理郑相当在此年冬)代表郑国到陈国与其结盟。郑、陈两国结盟并可望成为友好邻邦,与五年前子产参与指挥的郑伐陈那场战争应该有关。那一仗,把陈国打“醒”了、打“聪明”了,改变此前对楚“一面倒”的策略,向郑国伸出了“橄榄枝”。可是子产归国复命时,却对大夫们说:“陈国,将要灭亡的国家,不可与之交好结盟!”

怎么这样说呢?说陈要灭国有什么根据呢?子产是基于两方面的观察,一、“聚禾粟,缮城郭,恃此二者而不抚其民。”意思是:陈国肆意搜刮、聚敛粮食,修缮、加固城郭,通过这两种方式强国强军而有恃无恐,但对百姓民众却不管不顾。

第二方面:“其君弱植,公子侈,大子卑,大夫敖(通'傲’),政多门。”意思是:国君统治基础不牢靠,身体条件又不好(有残疾);还出了一个强势的公子(名留),非常骄纵;而作为储君的太子(名偃师)则很卑弱;那些大夫们呢,又高傲无礼,国君根本驾驭不了他们,因而政出多门,各行其是。

根据这两方面的观察,子产认为:“陈国介于大国之间,能不灭亡吗?”国家内部已经出现“崩盘”迹象,正如一幢楼房摇摇欲坠,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必然垮塌。那么,何时会坍倒呢?子产断定:“陈国灭亡不会超过十年。”

时间过得飞快,鲁昭公八年(前534年)三月,陈国发生一场政变,“公子招、公子过杀悼大子偃师而立公子留”:卑微的太子偃师被杀,那个强势又“有宠”的公子留被立为太子:未来的国君。根基不固的国君陈哀公,一看这种情况,“夏四月辛亥,哀公缢。”丢下乱象丛生的国家撒手不管,去天国享清福了。机会难得呀!楚国出兵了,当年“冬十月壬午,灭陈。”从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年)六月子产访陈,到鲁昭公八年(前534年)十月楚灭陈,超过十年了吗?(陈被楚灭,后又被“复国”,但最终还是被楚收入囊中。)

子产预言陈亡“不过十年”,是他发现陈哀公“弱植”、陈国乱象丛生;而他断定楚灵王“不过十年”,恰恰是灵王如日中天的强势时期。那是在楚灵王主持天下诸侯会盟的申之会上,子产发现:楚灵王“汏而愎谏”。“汏”就是骄,这与蔡景侯的“傲”是同类项;“愎”是刚愎;“汏而愎谏”是说楚灵王骄纵傲慢又不听劝谏。鲁昭公十三年(前529年),灵王外出狩猎阅兵,国内反对势力乘机作乱。一看大势一去,“夏五月癸亥,王缢”。

根据《左传》记载,可以说子产是预言家。“童子”子产对“郑侵蔡”那次战争后果的预言,就非常准确。不过,子产绝不像算命先生那样,眉头一皱,掐指一算,然后冒出个“子丑寅卯”。他预判之所以准确,应当与上面所说的细心观察、认真研究有关。

郑国有个大夫叫公孙挥,也叫行人挥,是个外交家,在以后章节中,会看到他很出色的表现。前边第十章所说子产真心辞邑一事,使他深受感动,公孙挥据此而推断:“子产恐怕将要主持国家政事了,他为人温良恭敬,事事、处处不失礼呀!”公孙挥预料得十分准确,子产真的要主持郑国的政事了,不过,子产只是“代理”宰相。即便是代理,谁肯把权力很大、世人艳羡、甚至不少人为之相互残杀的相位,拱手让人呢?是不是又要经历一场争权夺利之战呢?请看下章。

《春秋第一贤相——子产》撰者高根明(许昌长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