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养心

 若悟369 2023-01-14 发布于安徽

《黄帝内经》说:“一切疾病,皆源于心。”

所有的疾病,都是从心而来。

一个人如果内心紧张,惊悸,萎靡,再好的身体也会每况愈下。

相反,内心乐观,坚强,洒脱,哪怕病魔纠缠,也迟早能驱散病邪,重获健康。

管理健康最好的方式,是养心。心灵养好了,自然身体无恙。

文章图片1

往事不念

莫言说:“世事犹如书籍,一页页翻过去。人要向前看,少翻历史旧账。”

往事已成既定事实,无可改变。如果纠缠不休,念念不忘,突然折磨自己。

只有放下,把往事化作前行的力量,才能挣脱往事留下的阴影,走出崭新的人生。

医圣张仲景少年的时候,父母连同全家老小,都被邪教勾结官府杀害。只有他,被师父张伯祖营救而出,侥幸活命。

往后岁月,张仲景总是被全家惨祸的噩梦萦绕。他把报仇雪恨,作为人生的唯一方向,无心学业,荒废医术。

甚至,他鲁莽行事,潜入邪教,差点搭上自己的性命。

后来,在师父的教诲下,张仲景醒悟:报仇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邪教依旧存在,贪官仍然横行。只有精进医术,拯救苍生,给人间播撒正义和仁爱,才是对父母宗族最大的告慰。

对往事的执念,就像在泥沼里挣扎的自戕。越是纠缠,陷得越深,最后淹没自己。

懂得放下,走出阴影,才能迎接新的阳光,邂逅新的风景,开辟新的生活。

文章图片2

现事不杂

有位禅师说:“烦恼本无根,不捡自然无。 痛苦本无源,不究自轻松。”

人生如行路,烦恼如碎石。我们如果总是把碎石捡入行囊,难免不堪负重。但如果把碎石踢开,从容行走,自然轻松惬意,轻装前行。

有一人住在一间四合院里,种树养花,煮酒烹茶,岁月静好。

这时,来了一位道人,告诉他:“四合院种树,乃是一个困字,寓意不祥啊。”

那人一听有理,就砍掉了院子里所有的树木。

可又有人对他说:“你住在四合院里,院中有人,是一个囚字,是不祥之兆啊。”

那人忧思惶恐,憋出一身的病来。

后来一位禅师告诉他:人生一世,顺其自然最好。院里有树,则安享荫凉。院里无树,就沐浴阳光。怎样都好。

心只是拳头大的一小块地方,空间有限。烦恼多了,快乐就少了。

学会删除烦恼,无忧无虑,才能活得安然自在,不惊不扰。

文章图片3

来事不迎

心理学家说:“我们担心的事情,90%都不会发生。”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即让一些人把最担心的事情写下来,投进一个纸箱。三周后,发现九成都没发生。

接下来,又把剩下的10%投入箱中,又过三周后打开,发现这些烦恼早已烟消云散。

人生看似有很多不确定性,让我们惶恐不安,战战兢兢。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精神内耗罢了。

未来的事虚无缥缈,活好当下才是人间值得。

西汉年间,大臣夏侯胜因事获罪,和好友黄霸一同被判入监,关押待斩。

黄霸钦佩夏侯胜的学识,想拜他为师,学习《尚书》。

夏侯胜说:“我们大抵是死罪,命在旦夕,讨论学问还有什么意义。”

黄霸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谈经论道是为了满足当下的求知欲。何必管明天呢。”

夏侯胜深受感动,于是在逼仄的监牢里,两人传道解惑,谈笑风生。牢狱生活也不再枯槁颓废。

两年后,二人获赦出狱。皇帝听说他们学问大成,再次予以重用。

来事不迎,虚事不忧。不要为没有发生的事情而烦躁,不要透支明天的忧虑,从容过好当下,就是最大的清醒。

文章图片4

结语

人身不易,健康最贵。

《琼琚佩语》说:“万般补养皆虚伪,惟有操心是要规。”

一切滋补都没用,只有滋养好内心,才是养生的关键。

往事不念,现事不杂,来事不迎。过无忧无虑的日子,自在快乐,就能滋养内心。

以顺其自然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以知足常乐的心态,过淡泊从容的日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