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赵孟頫高清行草书《明远提举帖》

 李叔狠生气 2023-01-14 发布于云南

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太祖十世孙。这是个复杂的人物。他是宋朝皇室的后代,却做着异族朝廷的官,虽然地位很高,实际并不受重视,心里很苦闷,只是一味地吟诗作画。

他是中国文艺史上少有的全才,大概只有宋朝的苏东坡、清朝的董其昌可以和他相提并论。
除书法外,他还擅长绘画,精通文学,通晓音律,熟谙道释。是他,最先将“诗、书、画”三绝合为一体。
不仅如此,他的家族中也出了不少艺术名人:他的妻子管道升、他的儿子赵雍都精通书画,他的外甥王蒙是著名的“元四家”之一。

图片

他的书法成就和观念,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不仅同时代的一些名家如邓文原、鲜于枢纷纷以他为榜样,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清代的刘墉、乾隆帝也从中汲取了不少营养。
整个元朝书法,几乎都笼罩在赵孟頫的庇荫之中。可以说,他是个上承晋唐,下启明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式人物。他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再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影响深远的大师。
赵孟頫博学多才,诗词、书法、绘画、音乐造诣均深。他在绘画方面继承晋唐五代和北宋的优秀传统,博采众家之所长,自成面貌,而且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山水、人物、竹石、花鸟均“悉造微,穷其天趣”(杨载《赵公行状》,见《松雪斋文集》附录)。
在艺术表现形式方面,无论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也都十分精采。赵孟頫也是一位书画理论家,他主张作画要有“古意”,倡导“书画同源”,强调绘画中用笔的书法趣味,并主张师法自然,提出“到处云山是吾师”。
赵孟頫将师古与创新相结合,将高逸的士夫气息和散逸的文人气息融于一体,为“游观山水”向“抒情山水”转化提供了范例。
元四家的杰出成就正是建立在赵孟頫成功尝试的基础上的。董其昌评价他说:“赵集贤画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诸体兼善,尤以楷、行书最为著,无不冠绝古今。当时人说他的书法是“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后人说他是“ 超宋迈唐,直接右军”。
赵孟頫行草书册页《惠竹帖》(疑),又称《明远提举帖》,元黄纸本,24×28厘米,台湾陈氏藏。《惠竹帖》为致明远信札,与《静心帖》书风接近,且同收录于《赵孟頫六帖册》,故推测亦约作于江浙任上。
【释文】
孟頫顿首。明远提举贤弟:达观来,得所惠书,承惠竹,甚济所乏,知感知感。香炉既不可得,且当置之。草草数字,具复,未既欲言。不宣。
三月八日,孟頫上覆。

单字放大高清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