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伟晶岩型锂矿床地质研究进展

 昵称阿龙 2023-01-14 发布于北京
世界伟晶岩型锂矿床地质研究进展
陈衍景1薛莅治1王孝磊2赵中宝3韩金生4周可法5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5 中国科学院新疆矿产资源中心

作者简介:陈衍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矿床学研究。


0  引言
锂是最轻的金属元素,化学活动性强。锂铝合金是重要的航空航天工业材料,锂化合物广泛用于冶金、轻工、石油、化工等领域,而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则大幅度提升了锂金属的需求量。伟晶岩型锂矿床和富锂盐湖卤水是两种最重要的锂金属来源,伟晶岩型锂矿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盐湖卤水型锂矿因开采成本低而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美国地质调查所资料,1994年世界锂金属产量为0.58t018年为9.5t(1),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1)。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少为7.7t

图片

1  19942019年期间世界锂年产量

(数据来源于美国地质调查所19952020年度颁布的《矿产品概要》)

锂需求量快速增长导致伟晶岩型锂矿床勘探开发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统计了全球伟晶岩型锂矿床分布和相关数据(附表1http://www.geojournals.cn/dz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2110099&fbg=1),特别收集了典型伟晶岩型锂矿的地质勘探和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外伟晶岩型锂矿地质和成因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锂等稀有金属矿床研究和勘探提供参考。

1  伟晶岩型锂矿床时空分布和构造背景

稀有金属伟晶岩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即NYF(Nb-Y-F)型和LCT(Li-Cs-Ta)LCT型伟晶岩中往往具有高的Li含量甚至达到工业开采要求成为锂矿的重要类型之一通常所说的伟晶岩型锂矿,就是指LCT型伟晶岩。伟晶岩锂矿的含锂矿物包括锂辉石(LiAl[Si2O6])、磷锂铝石(LiAlPO4(F,OH))透锂长石(Li[AISiO10])、锂霞石(Li[AlSiO4])和锂云母(K(Li,Al)3[(SiAl)4O10](F,OH)2),其中锂辉石和锂云母为主要含锂矿物。

全球伟晶岩型锂矿资源较为丰富在时间、空间和构造背景方面存在显著的不均一性(附表1)。在南半球,重要LCT伟晶岩锂矿床集中在非洲南部、澳洲西部和南美洲中南部,主要产于太古宙克拉通和元古宙活动带,很少产于显生宙造山带;北半球(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基本没有重要矿床,其南部或中部含较多重要矿床,且主要产于显生宙和元古宙造山带,其次为太古宙克拉通地区,与南半球相反(2)需要说明的是,太古宙克拉通也可被视为太古宙形成的造山带。
图片

全球LCT型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分布

从图3可以看出,南半球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主要形成于前寒武纪,其次为早古生代,基本缺乏晚古生代及以后的矿床。相反,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伟晶岩型锂矿床则主要形成于晚古生代及其后,形成于前寒武纪者相对较少。具体说明如下(4)

图片
图3  全球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时空分布图(侧向)
图片
4  各大陆重要伟晶岩型锂矿床形成年龄直方图

在非洲大陆,除加纳共和国Birmian造山带的Kokobin矿床形成于2080Ma之外,其余矿床成矿时间分布在26172587Ma,985940Ma547452Mao新太古代矿床产于津巴布韦克拉通内,BikitaBenson矿床为代表;年龄为985940Ma的锂矿集中在刚果克拉通的Kilbaran造山带内;547452Ma的矿床则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和津巴布韦克拉通东缘的莫桑比克。

澳洲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主要形成于太古宙聚集在西澳YilgarnPilbara地块内Pilbara地块PilgangooraWodgina锂矿形成于29002800Ma,Yilgarn地块Mount DeansLondonderryCattlin CreekGreenbushes则形成于26002500Ma构成两次LCT伟晶岩型锂矿床成矿事件
在南美洲除阿根廷Las Cuevas矿床的白云母40Ar/39Ar年龄为383Ma属于晚古生代之外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ParelhasMamoesCapoeira锂矿床和阿根廷的LaTotoraSanSalvador等伟晶岩型锂矿床同位素年龄都在523450Ma属于早古生代

北美大陆LCT型伟晶岩矿床分为4Laurentia克拉通形成于26702639MaPakeagamaLakeFairserviceGullwing LakeBig WhopperTanco为代表美国西部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的Brown DerbyHardings Midnight Owl等重要伟晶岩型锂矿床形成于14601347Ma该次成矿事件是北美大陆独有的未见于其他大陆北美大陆东岸395264Ma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以著名的Kings Mountain(国王山)Clark LedgeMchone等锂矿田为代表北美西海岸100MaLCT伟晶岩型锂矿床Little NahanniHimalaya Mine为代表同位素年龄为10090Ma

欧亚大陆具有多期次的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乌克兰地盾期(3519Ga)Denester-Bug(Podolia)Azov地区形成了锂辉石和透锂长石亚类伟晶岩矿床,Perzhanskoe则属NYFLCT复合型伟晶岩锂矿床Svecofennian造山期(2.11.7Ga)主要发生在乌克兰、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克拉通边缘在欧洲北部以芬兰Kaustinen伟晶岩型锂矿床为代表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东萨彦地区以GoltsovoyeVishnyakovskoe锂矿床为代表Sveconorwegian造山期(1140850Ma)BalticaAmazonia克拉通碰撞形成Rodinia超大陆的格林威尔造山期此期形成IdefjordenTelemark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以及Evje-IvelandNYF型受LCT型叠加的混合型伟晶岩锂矿床Cadomian造山期(620540Ma),在苏格兰、威尔士、英格兰、比利时、德国等地区发育含锂硬锰矿等富锂矿物的寒武纪早奥陶世富锰铁沉积岩系为形成伟晶岩型锂矿提供了优越条件加里东造山期(510380Ma),欧亚大陆的众多前寒武纪早古生代陆块在此期间拼贴碰撞尤以Laurentian(苏格兰)Avalonia(爱尔兰)Baltica板块之间的碰撞为代表在欧亚大陆西部形成了苏格兰Glenbucha和爱尔兰AclareLCT伟晶岩型锂矿床在东部形成了图瓦地区的TastygSutlug等伟晶岩型锂矿床;⑥华力西造山期(400250Ma),伴随冈瓦纳大陆与劳亚-波罗的大陆碰撞拼合在华力西造山带形成大量稀有金属花岗岩和LCT伟晶岩型矿床如东贝加尔地区的Zavitino和阿尔泰山的Tashelga伟晶岩型锂矿床以及中国阿尔泰伟晶岩带地中海造山期(2502.5Ma)期间发生了诸如欧洲Bohemian地块与非洲Adriatic陆块碰撞印支地块与扬子、塔里木-华北陆块碰撞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Egean DomainCarpathians山脉形成LCT型伟晶岩和稀有金属花岗岩在中国形成了三叠纪的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伟晶岩型锂矿带潜力巨大的新近纪喜马拉雅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成矿带
由上可见,这些LCT伟晶岩型锂矿形成具有多期性,无论其产于太古宙克拉通和后期的造山带,总与重要的区域性造山事件密切关联或在时间上耦合。统计显示(5),全球LCT伟晶岩的出现频率以及时代分布,与超大陆聚合事件相伴随LCT伟晶岩形成于超大陆会聚造山作用的中晚期,与构造变形相比滞后呈现“相落后”现象。
图片

5  花岗岩和伟晶岩锂矿年龄直方图与超大陆事件

2  伟晶岩型锂矿床实例
2.1 非洲Bikita矿床

津巴布韦克拉通是全球重要LCT伟晶岩型锂矿省之一,Bikita是其典型代表(6)津巴布韦克拉通南北两侧分别为LimpopoZambezi麻粒岩相增生变质带增生事件发生在27002600Ma期间。在2670Ma,Limpopo带向北运动,导致在Limpopo北部逆冲构造带发生变形和高达麻粒岩相变质伴随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Chilimanii壳源花岗岩。这类花岗岩形成于26102590Ma由水平构造运动导致。其中,Bikita伟晶岩侵位年龄为2617±1MaBenson伟晶岩侵位年龄为2587±4Ma此后发生多次基性-超基性岩墙群侵位尤其以2575Ma的大岩墙闻名世界它呈南北向切穿了津巴布韦克拉通

图片
津巴布韦克拉通及Bikita伟晶岩矿田地质示意图
津巴布韦克拉通发育12个伟晶岩脉群。Kwekwe伟晶岩脉群最早形成,年龄为3370MaBikitaMasvingoHarareKamativi地区的伟晶岩年龄主要为中新太古代和中元古代最年轻者是Karoi地区和Mutoko地区东北部的伟晶岩形成于寒武纪至早泥盆世(540400Ma)根据伟晶岩成矿特征、围岩关系和年龄Grubb(1985)将该地区伟晶岩分为MiamiKamativiBikita3。津巴布韦的12个伟晶岩脉群中只有BikitaAKamativiBenson伟晶岩脉群存在LiTaSnNbCs矿化LCT型。

Bikita伟晶岩脉群位于津巴布韦克拉通东南缘,北部伟晶岩南北走向,南部伟晶岩东西走向。伟晶岩主要侵入到布拉瓦亚(Bulawayan)群绿岩带上布拉瓦亚群为变质玄武岩、绿泥石-角闪石片岩和变质闪长岩含伟晶岩较多;下布拉瓦亚群为石英云母片岩、变质沉积岩夹条带状或透镜状铁矿、条带状石英岩和灰岩,含伟晶岩较少绿岩带周围是年龄>3300MaSebakwaian花岗片麻岩以及2600MaChikwandaCharumbira等岩体。

Bikita伟晶岩矿发现于1909先后开采钽铁矿、锡石、宝石以及BeLi,现为世界级超大型锂矿床。含锂矿物主要是透锂长石和锂云母,其次为锂辉石、磷锂铝石、锂霞石。
Bikita伟晶岩脉群形成于27002600Ma的造山事件中。造山作用导致地层褶皱变形、变质和部分熔融Chilimani花岗岩体侵位和后造山伸展作用诱发NWGono断层和南北向Popoteke断层发育,有利于Bikita伟晶岩脉群的伟晶岩熔体贯入。Bikita伟晶岩脉群被Gono断层所分隔断层北部为Bikita伟晶岩脉群,断层南部为Riverton伟晶岩脉群。Bikita主要伟晶岩脉厚度达3040m,30°45°向东倾斜。伟晶岩分带明显(7)边缘包括长石带和白云母带;中间带包括透锂长石带、锂辉石带、铯榴石带;内核则以含锂辉石为特征包括透锂长石-铯榴石-锂辉石带和石英-锂云母-长石带

图片

7 Bikita锂矿床伟晶岩脉成矿分带现象

2.澳洲Pilbara克拉通Wodgina伟晶岩脉群
Pilbara克拉通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出露范围东西长530km,南北宽230kmPilbara克拉通发育大量古太古代一中太古代(35302830Ma)岩石花岗-绿岩带呈现“穹隆-龙骨”(dome and keel)结构,绿岩带分布在穹隆状花岗岩体中间变形变质较弱。Pilbara克拉通分为三个地体(8),即西PilbaraPilbaraKurrana地体
图片

8  Pilbara克拉通地质图及伟晶岩型锂矿分布


Pilbara克拉通至少有120个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分布在27个伟晶岩脉群中。该地是世界最大钽产地之一钽矿开采始于20世纪初集中在WodginaStrelleyTabba伟晶岩脉群。WodginaPilgangoora伟晶岩脉群含丰富的锂辉石和锂云母、铁锂云母等其他含锂矿物
Wodgina伟晶岩矿区位于被Yule花岗岩类所包围的Wodgina绿岩带内。绿岩带南北长25km,10kmYule花岗岩杂岩体由至少18个花岗岩体组成形成年龄可分为>3400Ma32702930Ma2945Ma2935Ma2850Ma只有2850Ma花岗岩的晚阶段高分异岩浆形成了LCT型伟晶岩。
Wodgina矿床重点开采3类伟晶岩钠长石型、钠长石-锂辉石型和绿柱石型。钠长石型主要出现在矿区北部围岩是变质科马提岩。Mount Cassiterite钠长石-锂辉石型的围岩主要为变砂质岩。绿柱石型位于Wodgina矿区南段围岩为片岩。Mount Cassiterite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与其他两类矿石之间均由剪切带分隔
很多学者研究了Wodgina伟晶岩的结晶年龄,Jeffery(1956)曾获得白云母Rb-Sr等时线年龄为2890Ma钾氩年龄为2420Ma微斜长石Rb-Sr等时线年龄为2800Ma钾氩年龄为2220MaKennedy(1998)Kinny(2000)分别获得磷灰石和钽铁矿SHRIMPU-Pb年龄为2803±115Ma2829±11Ma表明28502800Ma期间发生了较强的后造山花岗岩、伟晶岩事件
图片

9  Wodgina伟晶岩田地质图

2.3 澳洲Yilgarn克拉通Londonderry矿床

Yilgarn克拉通主要由花岗片麻岩和其包围的绿岩带组成绿岩带岩性主要为基性-超基性变质岩(变质玄武岩、科马提岩)以及侵入岩(变质辉长岩)组成含变质沉积岩Yilgarn克拉通被Ida-Waroonga断层分为东西两部分。Yilgarn克拉通分为NarryerSouth WestYouanmi,Kagoorlie,KurnnalpiBurtville6个地体(terrane)。这些地体又可细分为构造区(domain),例如Youanmi地体至少可分为MurchisonSouthernCross两个构造区。特别指出6个地体的后4个地体以发育绿岩带和金矿床为特征,又常合称为东金田超级地体(EasternGoldieldsSuperterrane)

Cattlin Creek伟晶岩就位于West Yilgarn克拉通的Southern Cross构造区LondonderryMount Deans伟晶岩脉群则位于Kalgoorlie地体中。
Yilgarn克拉通至少发育125处伟晶岩脉群主要分布在South WestYouanmiKalgoorlie地体(10)Cattlin伟晶岩脉群位于Youanmi地体最南端与SouthWest地体的交界处LondonderryMount Deans伟晶岩脉群产于Kalgoorlie地体南部世界最大的伟晶岩型锂矿床Greenbushes矿床则产于South West地体西南角
图片

10  Yilgarn克拉通构造分区和LCT型伟晶岩分布

Coolgardie地区的Londonderry伟晶岩脉群位于Coolgardie南西25km,Perth以东550km伟晶岩脉群位于袋鼠山(Kangaroo Hills)绿岩带内该绿岩带长约20km,NE走向主要由变质达低角闪岩至高角闪岩相的玄武岩、辉长岩和科马提岩组成。袋鼠山绿岩带周围存在大量片麻岩和花岗岩体这些花岗岩体在褶皱作用之后侵位。
Londonderry伟晶岩脉群面积约5km2,南北向延伸,伟晶岩脉多沿NNW向断层发育,主要围岩为变质科马提岩。绿岩带、花岗片麻岩、后碰撞花岗岩和部分伟晶岩等都被ENE向的基性岩墙切穿,岩墙Rb-Sr等时线年龄为2420±30Ma
Londonderry伟晶岩脉群包括了4个集中区(11),即长石采场、锂云母山、钽铁矿山和BonAmi伟晶岩。其中,长石采场是最主要的伟晶岩区。据Jacobson et al.(2007),该区伟晶岩长达1000m1566m可分78个带,含透锂长石带主要位于西侧,普遍热液蚀变
图片

11  Londonderry伟晶岩田地质图

锂云母山位于长石采场以北10.5km(11),包含两条规模较大的伟晶岩脉,厚度可达60m,分带性清楚可细分出6个带可与BikitaTanco等世界级伟晶岩锂矿相比。
钽铁矿山伟晶岩在锂云母山以北,具有明显分带性,边缘带为钠长石-石英和石榴石带,外侧带为钠长石-石英带,中间带包括4个不连续的亚带,分别为石英-钠长石-微斜长石带、钠长石-石英-铁锂云母带、钠长石-石英-锂云母带和石英-微斜长石-透锂长石带。
Bon Ami伟晶岩区位于长石采场北西1km,主要由石英-钠长石-微斜长石-白云母组成的平卧伟晶岩脉群构成。
2.澳洲Yilgarn克拉通Greenbushes矿床
在澳大利亚西南角即西澳大利亚Yilgarn克拉通的西南(South West)地体,蕴含Greenbushes超大型锂辉石锂矿(12)这座矿山已有一百多年的开采历史是世界最大伟晶岩型锂矿之一Greenbushes产于以片麻岩和麻粒岩为主的太古宙高级变质带内受一条南北向的太古宙剪切带控制o区域内侵入岩较为发育,首先是2.6Ga的花岗岩,然后是Greenbushes含锂伟晶岩,接着是2.43Ga贯入的基性岩脉(13),最后是1.1Ga左右的晚期花岗岩侵入事件。另外,伟晶岩内部分带性好,由外向内分为接触带、锂带、钾带、钠带。锂带富含锂辉石,靠近边部4个带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都比较复杂均受不同程度的变形与破裂尤其是钠带最明显显示了同期或后期构造作用的影响。
图片

12 澳大利亚Greenbushes伟晶岩型锂矿床区域地质图

图片

13 Greenbushes矿床地质(a)和伟晶岩分带图(b)

2.5 北美Tanco锂矿床
加拿大北部Tanco伟晶岩型锂矿床伴生有TaCsRbBe大部分矿体隐伏在Bernic Lake之下(14)1930年发现Tanco矿床的SnBe价值19541960年期间开始开采锂和铍1984年锂产量为全球第二位仅次于Bikita伟晶岩矿床。截至1984年,Tanco锂矿探明锂辉石储量约740t平均品位为2.88%Li2O另外,3个锂云母矿段的品位为1.872.82Li2O。
图片

14 Tanco伟晶岩型锂矿床区域地质图

Baadsgaard et al. (1993)提出Tanco伟晶岩中铌钽铁矿U-Pb年龄为2640±7Ma白云母和锂云母Rb-S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576±17Ma2583±4Ma另据Camacho et al.(2012),钽铁矿U-Pb年龄为26402620Ma,最大值为2641±3Ma因此Gilbert et al.(2008)认为Tanco伟晶岩在2.652.55Ga期间侵入到太古宙Bird River花岗-绿岩带中

Tanco伟晶岩主要沿断层侵位,断层控制了伟晶岩脉的形状与位置。伟晶岩脉产状平缓,多为透镜状,最长达1990m宽度1060m厚度100m从外向内是边缘带、细粒钠长石带、下部中间带、上部中间带、中部中间带、石英带、铯榴石带和锂云母带(15)。锂辉石是Tanco伟晶岩最主要含锂矿物其他含锂矿物为透锂长石、锂云母和磷锂铝石等。锂辉石主要产于上部中间带和下部中间带。上部中间带厚达24m,呈透镜状位于伟晶岩脉中上部,主要由粗粒透锂长石、钾长石(最长达13m)粗粒板状锂辉石、石英、钠长石组成。
图片

15 加拿大Tanco伟晶岩型锂矿床的矿化分带

2.北美KingsMountain锂矿
位于美国东南部横跨南北卡罗莱纳州边界线的锡-锂辉石带(TSBTin-Spodumene Belt)包括了侵入于片岩和角闪岩中的数百条伟晶岩脉(16)-锂辉石带处于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南部沿Kings Mountain逆冲剪切断裂发育,断裂西侧为Inner Piedmont区,东侧为Kings Mountain
图片

16 美国Kings Mountain伟晶岩锂矿地质图

Kings Mountain锂矿床最早于1900年左右开采1956年开始大规模开发目前是北美最大、最重要的锂资源产地。矿区北部探明矿石储量约2900t,平均品位为1.51%Li2Oo矿区南部推测矿石储量达1400t
Kings Mountain伟晶岩型锂矿床含3类伟晶岩①含锂辉石伟晶岩,主要矿物为锂辉石(20%)、斜长石(27%)、钾长石(14%)、石英(32%)、白云母(6%)副矿物为绿柱石、氟磷灰石、磷铁锂矿、锡石等;②不含锂辉石伟晶岩,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和绿柱石组成;③条纹长石-奥长石-石英-白云母伟晶岩
矿区主要矿体为产状近乎直立的8条含锂辉石伟晶岩脉单脉走向长达1000m,宽至90m,深达200m一些贫矿伟晶岩被挤压变形甚至被角闪岩围岩包裹说明该期伟晶岩的形成早于区域构造变形事件。剪切构造运动与含锂辉石伟晶岩脉为同期形成矿区含矿伟晶岩未显示强变形现象多显示微弱的剪切变形特征指示成矿作用可能发生在构造事件晚期。此外矿区还可见无变形特征的贫矿伟晶岩其应形成于构造变形之后。
含矿伟晶岩全岩Rb-Sr年龄为350340Ma铌钽铁矿U-Pb年龄为347±2Ma两种年龄结果一致,给出了成矿事件的时间及其与区域构造事件的时间关系。
2.7 欧洲Kaustinen伟晶岩省
Kaustinen伟晶岩位于芬兰西部产于Pohjanmaa古元古代表壳岩带(17)。表壳岩主要岩性为云母片岩、云母片麻岩夹变质火山岩分为EvijarviYlivieska两部分。Kaustinen伟晶岩脉主要产在Evijarvi及其北延区域。Pohjanmaa表壳岩带西侧为Vaasa花岗杂岩,东侧为CentralFinland花岗杂岩
图片

17  芬兰Kaustinen伟晶岩脉群地质简图

Kaustinen地区现有10个锂辉石伟晶岩型矿床勘查项目,其中6个已成为重要的LCT伟晶岩锂矿(1)
Kaustinen伟晶岩属于LCT型的钠长石-锂辉石亚类伟晶岩脉在1.79Ga区域变质峰期之后侵位于低压低角闪岩相变质岩,其源岩被认为是该区的伟晶状花岗岩
Rapasaari(曾称为Rapasaaret)Kaustinen地区最重要、最典型的LCT伟晶岩型锂矿。该矿至少包含两个锂辉石伟晶岩脉群伟晶岩脉走向长达700m,40°50°向西南倾斜,厚度124m不等。围岩为云母片岩、杂砂岩和中性火山岩。云母片岩的原岩为杂砂岩局部含有十字石透闪石和石榴石。中性火山岩是斜长石斑晶和黑云母组成局部含有绿色的角闪石。锂辉石伟晶岩同时侵入到云母片岩和中性火山岩中往往平行于原始层理侵位
锂辉石伟晶岩中主要矿物为锂辉石、钠长石、石英、钾长石和白云母次要矿物包括磷灰石、铁锂云母、铌钽氧化物、电气石、萤石、石榴子石(钙铝榴石)、红柱石等。锂辉石表现为细长板状形态浅绿色到浅灰色0.510cm长,其延伸方向垂直于围岩接触面。在围岩接触带区域锂辉石通常发生蚀变,形成白云母等。
Rapasaari锂矿床由Keliber Oy公司开采,锂矿矿石储量为345.6t,品位为1.15%Li2ORapasaari锂辉石中平均锂含量为7.21%Li2O
2.亚洲东萨彦伟晶岩带
西伯利亚克拉通及其南部造山带发育大量LCT型伟晶岩自东向西主要分布在东贝加尔、东萨彦(Eastern Sayan)Sangilen高地(Tuva)和阿勒泰4个地区(图18)。其中东萨彦伟晶岩带是俄罗斯境内最典型、锂矿储量最大的伟晶岩矿田之一
图片
18 西伯利亚南部锂矿区分布
东萨彦伟晶岩带位于西伯利亚克拉通西南缘(图19),500km,含古元古代LiTaSn矿床和LCT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东萨彦伟晶岩带分为南部(Urik-Iya地堑)和北部(Elash地堑)两个矿田(图19)。
图片

19 东萨彦LCT伟晶岩型矿床区域地质图

东萨彦南部(Urik-Iya地堑主要为锂辉石伟晶岩,形成压力多为300500MPa,围岩为Urik-Iya古元古代板岩和角闪岩。该区发育大量侵入杂岩主要岩性有辉长岩、花岗岩、浅色花岗岩和伟晶岩已有锆石U-Pb和云母Rb-Sr年龄为1858Ma1817Ma稀有金属伟晶岩空间上与花岗岩体密切相关,并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Urik-Iya地堑蕴含GoltsovoyeUrikBelorechensk3个重要锂矿田,彼此间距为2030km

Goltsovoye锂矿田长20km,面积约30km2锂辉石伟晶岩受断层和NW向剪切带控制,倾向SW,倾角35°60°oGoltsovoye矿田内发育大断裂将矿田分为东西两个构造块体锂辉石伟晶岩脉群沿断层排列构成狭窄矿带。在西部块体伟晶岩脉呈单个独立的岩脉呈透镜状和板状,长达1500m厚达30m在东部块体伟晶岩脉往往成群发育形状多样脉体之间相互穿插、连接、分支;整个伟晶岩脉群的累加厚度可以达到100140m,长达22.5km矿区采矿权面积5km2,锂辉石矿物含Li2O6.5%7.7%,TaCs等稀有金属元素可作为伴生矿产利用
Urik锂矿田位于Urik-Iya地堑东南部靠近MainSayan断层矿田长2km500m伟晶岩脉产状陡,倾向SWo锂辉石含Li2O7.1%7.5%
Belorechensk锂矿位于Urik-Iya地堑西南部包括BelorechenskBelsk两部分前者为含锂伟晶岩后者则是由锂和钽--锂伟晶岩脉组成。伟晶岩脉长达数百米脉大者可独立构成工业矿体细小者则构成脉系
伟晶岩脉内部分带明显厚带可占据脉体体积的75%脉体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锂辉石-微斜长石-钠长石有时可见透锂长石矿化
东萨彦北部(Elash地堑)Vishnyakovskoe锂矿床还是俄罗斯最好的Ta伴生BeSnRbCs含矿伟晶岩脉长达2km最厚达12m缓倾斜主要含锂矿物是锂辉石、透锂长石和锂云母,形成压力为200350MPa伟晶岩位于Elash-Tenishet花岗岩体的西南侧,侵入古元古代角闪岩。Elash-Tenishet岩体由两期花岗岩构成早期为黑云母-角闪花岗岩晚期为二云母花岗岩、浅色花岗岩以及伟晶状、细晶状脉体。花岗岩类显示了后碰撞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为1869±618555Ma
3  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
巨大的晶体和特征性的结构使伟晶岩的形成条件和成因模式备受关注长期存在岩浆结晶分异和热液作用及交代的争论或者说是费尔斯曼残余岩浆说与兰蒂斯残余岩浆-汽水热液说之间的争论。关于形成伟晶岩的岩浆性质的认识又存在水过饱和与水不饱和两种对立观点前者以J-B模型为代表,后者以London模型为代表。London模型的主要依据是其在水不饱和条件下(≤3.5% H2O)实验获得了类似于伟晶岩的矿物组构(如骸晶、文象结构)、矿物分带性和纯石英核。本文不拟陷入这种无休止的争论中而从更宏观地质的角度讨论伟晶岩矿床的形成条件。
3.1 碰撞造山作用
如果将太古宙克拉通理解为太古宙会聚造山带的话,那么,几乎所有LCT型伟晶岩都产于造山带腹地,而且常发育在变沉积岩和S型花岗岩出露区。世界大型LCT型伟晶岩多产于太古宙或古元古代造山带是板块汇聚造山作用特别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Cerny(1991a)统计指出,大多数LCT型伟晶岩是同构造或后构造阶段就位的也就是形成于同造山或后造山阶段。
意大利西海岸的Elba伟晶岩属于LCT型,含铯沸石、锂辉石和锂电气石Elba产于Apennine造山带的伸展腹地造山带形成于渐新世到中新世的弧-陆碰撞Apennine造山带及其伸展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双构造带例子两个构造带向东迁移类似于一个构造波先被挤压缩短然后减压伸展。Elba伟晶岩的围岩是陆壳和洋壳部分的堆叠体伟晶岩在时间、空间和成因上与Rb-Sr等时线年龄为69MaMonte Capanne花岗侵入体相关Monte Capanne花岗岩及其派生的伟晶岩被剥蚀了4.5km深度其形成与伸展作用或者俯冲板块拆离作用导致的减压熔融有关。值得说明所有这些地质作用发生干旱气候条件下理由是地中海区域广泛分布中新世蒸发岩
阿巴拉契亚-加里东-海西造山带包括20余个LCT型伟晶岩区,其形成于395264Ma之间,与Pangea超大陆汇聚碰撞作用同时。在瑞典的古元古代Sveconorwegian碰撞造山带锂辉石伟晶岩形成在围岩变形和变质作用之后但在造山带伸展垮塌之前。在西伯利亚,South Sangilen省奥陶纪TastygSutlug伟晶岩形成于由碰撞-后碰撞向走滑-伸展作用的转变阶段。
加利福尼亚州San Diego产宝石的LCT型伟晶岩被认为形成于俯冲带上部的大陆边缘。该地大多数伟晶岩侵入到半岛复式岩基,岩基不同岩相的形成年龄变化于14080MaHimalaya伟晶岩Ar-Ar年龄为95403Ma目前关于95Ma左右的构造环境仍未确定但存在以下可能性外缘弧碰撞导致地壳加厚;②西向弧内挤压导致地壳加厚;③半岛Range弧和北美板块碰撞之后的岩石圈拆沉作用。
全球LCT型伟晶岩的年龄分布与普通伟晶岩、造山带花岗岩和碎屑锆石年龄分布情况相似基本上都是碰撞造山作用和超大陆汇聚时间更说明了LCT型伟晶岩与碰撞造山事件的内在联系。
3.2 矿田构造
大多数LCT型伟晶岩体显示出受构造控制,特别是深度控制。在地壳浅部伟晶岩脉常沿断层、裂隙、节理和层理等构造贯入或侵入随后岩浆进行分离结晶固结成岩。在地壳深部伟晶岩脉则常常沿着区域性叶理、拉伸线理发育呈透镜状、椭圆状或者萝卜状。伟晶岩脉常在深大断裂处聚集俄罗斯西北部Tschupa-Loukhi伟晶岩产于多个褶皱交汇的背斜部位。在Pilbara克拉通,变沉积岩区的伟晶岩以席状岩墙或网脉产出基性和超基性岩中的伟晶岩则为不连续的脉体Sweetapple(2000)Sweetapple et al(2002)注意到一些伟晶岩脉常穿切或连接不同的构造体系。以上规律为伟晶岩脉群的勘查找矿或者寻找新矿集区都提供了重要参考。
LCT型伟晶岩主要形成于后碰撞伸展背景下不具有构造变形变质特征。然而LCT型伟晶岩体分异程度受到一定程度的构造控制。Cerny(1991a)注意到,倾角较缓的伟晶岩比倾角陡的伟晶岩更容易富集LiCsTa。当然有例外Greenbushes伟晶岩脉的产状非常陡。在垂向上陡立伟晶岩脉的膨大部位常有最多的内部结构带显示分异程度较高。
3.岩浆作用及源区
伟晶岩与花岗质岩浆之间的成因联系已被研究证实。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的Ghost湖区,伟晶岩呈环形围绕花岗岩母岩体分布距花岗岩体越远越富集不相容元素;在加拿大Greer湖区可以直接观察到伟晶岩与花岗岩之间的母子关系很多情况下伟晶岩与花岗岩之间的成因联系需要矿物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和年代学证据支持以确定它们在时空、物源及岩浆演化上具有相关性。
一般认为LCT型伟晶岩是钙碱性花岗岩浆高分异的产物,花岗质母岩浆常常为过铝质S型花岗岩特别是年轻的LCT型伟晶岩,主要源于过铝质花岗质熔体。然而太古宙伟晶岩的母岩浆常为准铝质I型花岗岩,如西澳Greenbushes津巴布韦Bikita加拿大Tanco伟晶岩矿床。Martin et al.(2005)认为太古宙与年轻伟晶岩母岩浆的差异可能与沉积物随时间演化相关。
加拿大Greer湖区的LCT型伟晶岩是岩浆分异模型的最好实例在亚利桑那White Picacho地区LCT型伟晶岩清楚地贯入到变质岩围岩中,但围岩变质程度最高为十字石相,没有达到变质熔融的条件,说明形成伟晶岩的熔体不可能来自围岩的变质熔融,而是来自深部熔体的上侵、分异
实验显示,含绿柱石或者铯沸石的伟晶岩无法通过陆壳重熔作用直接形成,岩浆分异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形成方式或环节锂作为最轻的不相容元素倾向于富集在岩浆演化的熔浆中因此常见于岩浆演化的末端产物花岗岩或伟晶岩甚至岩浆期后热液中。但是London(2018)主张LCT型伟晶岩形成于岩浆作用阶段,而不是岩浆热液作用阶段,也就是说,是岩浆矿床,而非岩浆热液矿床
一个令人困惑但十分重要事实是,迄今未见侵入于未变质沉积岩中的伟晶岩该现象是单凭岩浆成因模型所无法完全解释的,反映了变质作用与伟晶岩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是变质熔融观点的有力依据。
3.4 变质作用及伟晶岩
一般认为LCT型伟晶岩是花岗岩浆高分异的产物,也有学者认为存在独立的伟晶岩岩浆,后者为变沉积岩或变花岗岩部分熔融的直接产物。事实上,很多中高变质地体中的伟晶岩脉是变质过程中易熔组分原地-准原地部分熔融的产物,其有可能富集不相容元素LiCsTi等,值得重视研究。Zagorsky(2009)注意到伟晶岩与共生花岗岩的年龄差距可达nx10Ma也就是说伟晶岩是在花岗岩形成nx10Ma以后才结晶的。Zagorsky(2009)据此认为一些伟晶岩与花岗岩之间只是空间共存不是母子关系而可能是兄弟关系。
多数伟晶岩脉贯入到变质围岩中一方面指示伟晶岩形成于造山晚期或峰期变质作用之后另一方面说明变质作用对伟晶岩脉形成的贡献LCT型伟晶岩形成温度主要为350550°C425700°C常产于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500650°C200400MPa)的变质岩中与混合片麻岩、混合岩、过铝质花岗岩共生呈现“变质-变形-岩浆-成矿四位一体现象说明伟晶岩型锂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独特伟晶岩结晶温度与围岩变质温度相似指示伟晶岩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稳定有利于晶体长大围岩变质温度甚至高于伟晶岩结晶温度指示伟晶岩形成于同造山至后造山时期。
XuZhiqin et al.(2019)讨论了变形变质作用与花岗质岩浆或伟晶岩岩浆形成的内在联系。同造山变形变质作用导致造山带地壳升温增温引起造山带变质沉积物部分熔融而形成过铝质S型花岗岩浆或长英质熔体。根据结晶温度估算含锂辉石-透锂长石的伟晶岩熔体可由泥质岩在较低温低压条件形成熔体的出现改变了地壳流变学性质,促使熔体优先沿着高应变区从源区移出,形成长英质脉体或伟晶岩脉。在此过程中,锂作为最轻的不相容元素,倾向于富集在变质脱水或脱水熔融形成的流体或长英质熔体中,可以形成造山型富锂伟晶岩。事实上,具有类似地质和成因特征的造山型金矿床、钼矿床已有详细论述。
4  伟晶岩型锂矿床成因
4.1 成岩成矿机制
喷出岩与侵入岩之间冷凝速率和结晶粒度差异较大岩浆冷凝速率被视为控制岩石结构的主导因素冷凝速率越慢,晶体粒度越大。据此,晶体粗大的伟晶岩被认为是物理化学条件相对稳定状态下的缓慢冷凝产物,形成伟晶结构所需要的时间长达nx10nx100Ma
实验表明,矿物结晶并非开始于平衡状态只有当熔体冷却到一定程度,岩浆才开始成核和结晶,最终形成伟晶岩。也就是说,伟晶岩的结晶温度远低于液相线温度Webber et al.(1999)London(2008)的热模拟实验发现,稀有金属伟晶岩岩浆从侵位到结晶的整个成矿过程只需要数天到数年的时间,比传统观点要迅速很多。
LCT型伟晶岩成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争论的成因模型可总结为三种:花岗岩结晶分异模型、地壳部分熔融模型和岩浆不混溶模型。Cerny et al.(2005b)认为,结晶分异作用是LCT型伟晶岩的主要形成机制但与地壳部分熔融、岩浆不混溶作用等并不矛盾,可能其协同作用更有利于LCT型伟晶岩形成。
花岗岩结晶分异模型认为伟晶岩代表了花岗岩岩浆分离结晶最晚期的产物分离结晶作用导致残余熔体中LisTa等不相容元素不断富集同时FBP以及H2O等挥发分也增加挥发分能够降低花岗岩熔体固相线温度延长结晶作用持续时间;也能够降低熔体黏度提高熔体及其化学元素的扩散速率;不混溶的H2O能够抑制熔体中晶核形成,降低成核密度,最终形成伟晶岩的粗大晶体
Martins et al.(2012)发现部分LCT型伟晶岩分带现象不明显,Simmons et al.(1995)注意到一些伟晶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不同于花岗岩母岩。因此,Simmons et al.(1995)提出了地壳部分熔融模型认为伟晶岩熔体并非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而是直接来自变质沉积岩的部分熔融花岗岩可作为热源
花岗质岩浆在一定物理化学条件下分离为富挥发分熔体和贫挥发分熔体富挥发分熔体富集Na,Li和碱土金属元素相对亏损KHREE元素。这种不混溶或熔离作用可以解释伟晶岩中的长石分带现象F等挥发分使Na,Li等元素的运移距离更长、结晶温度更低,以及钠长石与钾长石的分带现象
4.2 挥发分的作用及其来源
岩浆或熔体中的挥发分主要是BPFC1H2OCO2它们是岩浆形成过程中的助熔剂是岩浆结晶分异和伟晶岩形成过程中的物质传输带或“搬运夫”对伟晶岩形成至关重要Bradley et al.(2017)认为伟晶岩挥发分主要来自源区部分熔融并在熔体/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过程富集在残余熔体中。
B主要来自电气石、云母或黏土类矿物的熔融,电气石常见于海底热液系统,可见于多种环境的黏土或者云母类矿物表面可以吸附大量的BP主要来自磷灰石等磷酸盐类矿物的部分熔融,沉积岩的磷酸盐矿物和磷含量往往高于火成岩。一般认为F主要来自于云母类矿物分解,尤其是黑云母,其F/OH比值随着温度和Mg含量升高而升高
挥发分在重熔过程中倾向于进入熔体,因此,沉积岩低程度部分熔融可产生富含挥发分和稀有金属元素的花岗质熔体。但是,对于这种低程度部分熔融与混合岩化产生的淡色体之间的成分差别,以及这种熔体如何抽提并汇聚起来,尚无详细研究。不难理解,部分熔融程度越低,熔体抽提汇聚难度越大Shearer et al.(1992)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部分熔融程度为30的熔体抽提率是部分熔融程度为2%的熔体抽提率的6500H2O含量增加会造成熔体粘度变低,这种抽提率的差距就会变小。
造成熔体H2O等挥发分含量增加的因素是,部分熔融程度较低,固相线区域自由水析出,长石等无水矿物结晶迫使挥发分集中于残余熔体,挥发分出溶促进硅质熔体中的H2O不混溶。此外,与其他类型岩浆相比,伟晶岩熔体在结晶过程中保持H2O等挥发分的能力较强挥发分的“搬运夫”功能有利于形成粗大晶体,并使伟晶岩具有成分上的分带性。
4.3 稀有金属来源及富集
S型花岗岩与LCT型伟晶岩关系密切原岩泥质岩在沉积时就吸附富集了LiRbCsBe等元素;在变质过程中形成富含云母类矿物的片岩或片麻岩而云母类又是LiRbCsBe等元素的主要载体矿物。当片岩或片麻岩发生部分熔融时,云母类矿物分解,其易熔组分倾向于进入长英质熔体或花岗质岩浆,使熔体富集LiRbCsTa等元素
I型花岗岩常与俯冲作用相关,主要源自俯冲洋壳变质脱水熔融或富集地幔楔部分熔融,其稀有金属含量明显低于S型花岗岩几个数量级,需要经历极高程度的分异演化才能形成少量富集稀有金属的花岗岩。
LCT型伟晶岩中的稀有金属和熔体主要来自于被改造的地壳岩石。Manitoba的古元古代Wekusko湖伟晶岩脉群和太古宙Cat-Winnipeg河伟晶岩群是理解稀有金属富集原因和过程的很好实例。Wekusko湖区地壳为直接来自亏损地幔的新生火山-沉积序列Cat-Winnipeg河区则是经历了多期次造山作用的较为成熟的地壳因此Wekusko湖伟晶岩群的LiRbCsBePFSnNbTa含量低于Cat-Winnipeg河伟晶岩群
无论熔体源区如何高程度结晶分异是形成LCT型伟晶岩及稀有金属矿物的有利因素。同时LCT型伟晶岩具有相似的含锂矿物形成顺序(20),也有力地证明了结晶分异是造成稀有金属富集的重要机制London(2005)以亚碱性黑曜岩元素含量作为参考标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要使花岗岩中的微量元素达到饱和Be需要富集23Li需要富集163Cs则需要富集7833倍。Tanco铯沸石伟晶岩Cs平均丰度为2800X10-6,而初始黑曜岩Cs含量仅为6X10-6,岩浆需要分异结晶99.9%之后,残余熔体方可达到如此高的Cs含量。显然,充分的结晶分异是必要的甚至尚需压滤和快速扩散作用、流体作用。此外,岩浆液态分离或者熔体-流体的分离也是稀有金属富集成矿的重要机制西昆仑白龙山贫锂和富锂伟晶岩可能分别由贫H2O富硅酸盐熔体和富H2O贫硅酸盐熔体(超临界流体)所形成
已知LCT型伟晶岩距离母岩浆最远可达10km这使人怀疑伟晶岩由岩浆结晶分异形成的可能性。热模拟显示(设地温梯度20),大概需要10000a,围岩才能变热变软使伟晶岩迁移如此远的距离。其实大多数伟晶岩脉沿断裂构造侵位。例如,西澳Greenbushes和相关伟晶岩脉沿Donnybrook-Bridgetown剪切带就位,该剪切带规模可与San Andreas断层系统相比。
图片

20 稀有金属伟晶岩的矿物晶出顺序

5  主要结论
(1)LCT伟晶岩型锂矿床主要产于克拉通和造山带空间上呈现局部集中分布的特点。如果将克拉通视为早前寒武纪造山带那么所有伟晶岩型锂矿床产于造山带中。
2LCT伟晶岩型锂矿床的同位素年龄从太古宙变化到新生代时间跨度大但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爆发特征。LCT伟晶岩爆发性成矿事件往往发生在会聚造山作用晚期特别是后碰撞伸展环境总体与超大陆聚合事件相伴。
3LCT伟晶岩型锂矿床成因存在争论,主流观点认为花岗质岩浆高度结晶分异作用可导致LCT伟晶岩形成,少数学者认为地壳岩石部分熔融可直接形成伟晶岩岩浆。伟晶岩多产于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区与混合片麻岩、混合岩、过铝质花岗岩共生,呈现“变质-变形-岩浆-成矿”四位一体现象。
4LCT伟晶岩岩浆或熔体富含挥发分BPFClH2OCO2等,其是岩浆形成过程中的助熔剂是岩浆结晶分异和伟晶岩形成过程中的物质“传输带”或“搬运夫”。伟晶岩挥发分主要来自源区部分熔融在熔体/岩浆结晶分异演化过程富集在残余熔体中并使稀有金属富集在残余熔体中。
致谢: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630313,U1803242,U190620742173068)的一部分。笔者得到许志琴院士的热情鼓励和指导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锂金属战略调研组”专家们和“真锂在手”朋友们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资料写作过程得到张辉、吴昌志、赖勇教授的帮助两名审稿人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特此致谢!
引用本文:陈衍景,薛莅治,王孝磊,赵中宝,韩金生,周可法. 2021. 世界伟晶岩型锂矿床地质研究进展.地质学报,95(10)29712995doi10.19762/j.cnki.dizhixuebao.202128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