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店镇关工委举办仁山文化培训班 11月18日上午,黄店镇关工委、黄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共同主办黄店镇仁山文化培训班,该次培训班由黄店镇桐山后金村、金华市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兰溪分会、兰溪市范浚研究会、兰溪市范浚讲师团协办。 此次培训班在著名理学家金履祥故里仁山书院举行。培训班由黄店镇教育总支书记、黄店初中与黄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校长、黄店初中关工委主任张建连主持。聘请金职院施新教授开展《北山四先生的文化渊源》讲座。 参加培训的有金华市北山书院、金华市鹿田书院、建德市新叶村有关书院文化的学者、黄店镇有关干部、桐山后金村干部及老年人共计80余人。 施新教授对北山四先生的文化渊源进行全面讲解。 何基(1188-1268),字子恭,号北山,学者称北山先生,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与王柏、金履祥、许谦并称"金华四先生"(或"北山四先生")。唯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治学笃实,有类汉儒;阐明发挥,多创新意。对金华学派贡献充实甚多,有"中兴"金华学派之誉。与王柏、金履祥、许谦被称为"北山四先生"。为文温润和畅,做诗从容闲暇,作字劲密,世称柳法。辑有《大学发挥》、《中庸发挥》、《易系辞发挥》等。著作多亡佚,今仅存《何北山遗集》4卷。卒后,门生葬以士礼,不用官仪,谥文定,从祀金华县孔庙。 王柏,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为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谥文宪。柏著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南宋藏书家、书画家。字会之,号长啸,更号鲁斋。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曾执教于丽泽书院等,教授学生甚众。卒谥文宪。工于书画,好藏书,收集历代人物、花鸟书画作品于一庐,日夜研磨。编有《鲁斋清风录》15卷,自作序称"有书万卷,手帖石刻数百种"。《四库总目》又有读易记、书疑、诗疑、研几图等,并传于世著。知《诗疑》2卷,其它《书疑》,《研几图》等卷数不详,史称"颇有窜乱,攻驳毛、郑之说" 金履祥(1232年-1303年),字吉父,号次农,自号桐阳叔子,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市桐山后金村)人。宋、元之际的学者。为浙东学派、金华学派的中坚,"北山四先生"之一,学者尊称为仁山先生。 金履祥,先祖原姓刘,因避讳吴越王钱镠同音名,故改姓金。从小好学,初受学于王柏,后又学于何基,造诣益深,凡天文、地形、礼乐、田乘、兵谋、阴阳、律历之书,无不精研。时值南宋末年,政治动荡,虽绝意仕进,但未忘忧国。元兵围攻襄樊,履祥献策朝廷,建议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且备叙海舶所经地形,历历可据以行,然未被采纳。德佑初年,南宋朝廷以迪功郎、史馆编校等职召任,坚辞不受。寻应严州知州聘,主讲钓台书院。宋亡,筑室隐居金华仁山下,讲学著书,以淑后进,许谦、柳贯皆出其门。元大德七年(1303)卒,至正年间谥文安。 在"金华四先生"中,他对于经学和史学的研究成绩最著。著作有《尚书注》、《大学疏义》、《论语集注考证》、《孟子集注考证》、《通鉴前编》、《举要》、《仁山集》,编有《濂洛风雅》。 许谦(334~396年),字元逊,代郡蔚州(今张家口蔚县)人。北魏开国功臣,立国二十一功臣之一。 少有文才,善天文图谶之学。北魏建国,举家归附。代王拓跋珪以为郎中令,兼掌文记,与燕凤俱授献明帝经。登国初年,与太保张衮参赞军事。 慕容垂来犯,遗书后秦雍州刺史杨佛嵩,促其倍道兼行救护,以功赐关内侯。慕容垂死后,上书劝进。及平并州,以为阳曲护军,赐爵平舒侯。皇始元年,卒,赠平东将军、左光禄大夫、幽州刺史、高阳公,谥号为文。 讲座结束,施新教授与金华、建德、兰溪有关学者合影留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