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影响魏晋南北朝玉器发展的因素

 天宇楼33 2023-01-14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动荡纷乱时期,这个时期的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  期,玉器生产的数量和质量无法和两汉相媲美,在玉器发展史上呈现出相对低迷的状态。

图片

东汉至魏晋 龙纹环

台北故宫博物院

图片

东汉 螭虎立凤玉环

南京博物院

1951年江苏南京中华门外邓府山M3出土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情况、思想因素是密不可分的。魏晋南北朝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分裂,从三国鼎立,到十几个政权并存,再到南北对立,政权更替频繁,这样的社会情况造成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到玉器生产的发展。

图片

东晋十六国时期全图

魏晋南北朝起止年代为220年至581年,标志是魏曹和隋朝,361年间共有30余个王朝在这个阶段存在。政治割据,战争不断,使得从事玉器手工业的人力资源减少。

图片

西晋   龙纹心形玉佩

湖南省博物馆

刘弘墓出土

连绵的战争造成了各个政权的分立,战争同时对人力资源枯竭式的使用直接导致从事农业、手工业的人员大量减少。为了保证战争的胜利,各个政权国家相应  的战时策略无疑需要保证大量的农民进行耕作。

图片

南北朝白玉人   天津博物馆

例如魏国在农业上实行屯田,生产发展较快;西晋曾经颁布了占田、课田之制和户调制,在增加政府收入、稳定小农经济上起到一定作用;北魏时期485年建立了均田制、租调制。

图片

魏晋 青玉螭纹珮

天津博物馆

玉灰青色,有黑色斑点。器呈片状,镂雕并兼阴线刻龙、螭及流云纹,中间为椭圆孔。龙、螭造型及雕琢技法,仍存汉代遗风。

可见,当时各个国家的政治导向基本上以农业发展为主,政府政策多以提高农业生产力为首要考虑。众所周知,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资源,所以从事手工业劳动者大为减少,更何况是作为奢侈品的玉器加工行业。

图片

南北朝   白玉翼兽

天津博物馆

《宋书·礼玉》中记载:“吴无刻玉工,以金为玺。”当时的吴国因为没有会刻玉的工人,作为吴国的国君孙皓只有六权金印,并无玉玺。

永安六年(公元263年)吴国曾从外地调拨“手工”千余人到建业服役,孙皓于公元264年继位,265年迁都武昌,后又迁回建康,由此可见动荡的社会局面,连年的战争,手工业者数量不足,刻玉工人的匮乏,影响了玉器生产的发展。

图片

白玉卧虎   魏晋南北朝  清宫旧藏

高4厘米,长5厘米,宽2.5厘米。器白玉质,玉质温润。整器略呈三角形,圆雕一蹲坐之虎。虎回首,张口露齿,圆眼,脑后以阴线刻几道毛发,四爪,两前肢伏于胸前,后肢折曲于身下,尾上卷。 

此器玉质较好,雕工简洁,寥寥数刀,兽回首顾盼之态跃然眼前,风格近似魏晋南北朝时期之石刻雕像。器底较平,亦可作玉镇用。

政权林立,各种势力相互制衡造成了玉石资源流通障碍。南北朝361年的历史中,大多数时期都是几个政权存在的状态,在各自疆域内严格保护自身的利益,尤其是相互敌视的战争准备状态中,各种经济资源的流通仅限于本政权的疆域范围内,超出势力范围外的任何经济活动都冒有极大的风险。

图片

南北朝 龙纹玉鲜卑头

上海博物馆

长9.5cm,宽6.5cm

《北史·  西域》记载:“于阗国,在月末西北,葱岭之北二百余里,东去鄯善千五百里,南去女儿国三千里……城东三十里有首拔河,中出玉石。”《梁书·诸夷》:“渴盘陀国,于阗以西小国,产金,玉……王姓葛沙氏。”

图片

图片

南北朝 玉带扣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

灰白色玉饰件白玉,器椭圆,内中空。一面饰凸棱似花瓣。

文献中所记载的于阗国,渴盘陀国都是盛产优质玉料的地区,可是连年的战争,玉石之路小国林立,致使“昆仑玉不能至矣”。大量的优质的玉料无法运到内陆。造成玉料紧俏。

图片

南朝  白玉环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64年南昌市塘山公社出土

图片

图片

南朝 玉组佩

江西省博物馆藏

1964年南昌市塘山公社出土

图片

南朝  玉组佩

江西省博物馆藏

江西南昌京山南朝墓出土

图片

玉带钩  南朝

江西省博物馆藏

魏晋玄学的发展提倡食玉风气。当时道家炼丹术兴盛,认为食玉可以增寿成仙,从而助长了吃玉的风气。东晋葛洪的《抱朴子》记载:玄真是玉的别名,服用以后让人感觉飘飘欲仙。原本就十分紧俏的玉料并没有全部用于玉器的制作和雕琢,而是被服用,“玉亦仙药,但难得耳”

图片

南北朝 云纹穿带玉盖瓶

天津博物馆

高8.6 宽3.2厘米 白玉,通体黄灰色,有褐色沁。圆筒形,盖顶饰旋涡纹,两侧有圆管状穿带,通体阴线刻勾云纹,圈足。此瓶属装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作品,做工精细严谨,纹饰细琢规整。小型玉瓶多盛装香料佩带于身,是南北朝士大夫钟爱的时尚之物。

于是当时的玉器生产缺乏了物质基础,使得刻玉工人匮乏的玉器生产雪上加霜。从而导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生产的总体数量大大滑坡。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组佩  东晋  南京市博物馆

南京仙鹤观高崧家族墓出土

图片

图片

玉剑首

南京仙鹤观东晋高崧家族墓出土

图片

图片

玉剑璏

南京仙鹤观东晋高崧家族墓出土

出土时与铁剑相连。玉质白色,局部土沁泛褐色。高浮雕大小两只螭虎,相对作嬉戏状,螭身细部纹饰则用阴线刻。

图片

图片

韘形佩 东晋

南京市博物馆

南京仙鹤观东晋名臣高崧家族墓出土

丧葬用玉在中国的玉器史上由来已久,古人认为大量玉器的陪葬身体可以不腐,即使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仍然可以过着奢华的生活。汉代提倡儒教,实行厚葬。放在口中的玉含,拿在手里的玉握,用来阻止精气外泄的九窍玉等丧葬玉在汉代十分流行。

图片

西汉 玉覆面

长清区博物馆

双乳山汉墓出土

而制作精美的玉衣不但是令人叹服的丧葬玉,更是身份的象征,在汉代只有皇室人员才能享受如此高规格的待遇。

图片

金缕玉罩  西汉  临沂博物馆

头罩高274厘米,手罩长150厘米,足罩长29.0厘米。1978年5月临沂洪家店出土。玉罩。由头罩1件、足罩2件、手罩2件,共计5件组成。除头罩顶部用一块小玉璧外,其余均为长方形和 方形、三角形等形制的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玉片多数呈青色,较薄,表面光素,部分玉片受侵蚀。

因为厚葬,汉代引发了盗墓之风盛行,于是曹魏时兴起薄葬。曹操曾有遗令:“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曹丕遵从了父亲的遗愿,并且在自己的遗嘱《终制》中曰:“……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司马懿《顾命终制》云:  “器必陶素,不封不树”。这样的风气一直延续到北朝。

图片

青玉异兽镇  东晋

故宫博物院

北朝北周明帝宇文毓说:“……丧事所须务从俭约,敛以时服,勿使有金,玉饰。”“且厚葬伤生,圣人所诫。”玉衣在这个时期已经不再制作,九窍玉也很难找到成套的,玉含玉握的制作水平也不如以往。薄葬之风兴起,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用玉的大大减化。

图片

白玉蟠螭环  东晋

故宫博物院

魏晋南北朝也是思想极其活跃的时期,这个时期灿烂的思想文化也以其独特的风采影响着后人。这些思想对于玉器的生产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图片

青玉骆驼 南北朝

天津博物馆

两汉时期推崇儒学,儒家倡玉,认为“玉有五德”常“比  德于玉”,把玉器人格化并加以道德的诠释  就是儒家学者。

图片

曹植墓出土玉组佩

国家博物馆

1951年山东东阿县南鱼山西麓考古发掘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宗教哲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魏晋玄学是这个时期最有特征的思想意识,玄学从钻研《老子》《庄子》《易经》“三玄”开始。早期的玄学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西晋时期的玄学家有郭象及“竹林七贤”。由玄学开始道教成为当时最为流行的哲学思想,并且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图片

玉蟠螭纹剑饰   南北朝

故宫博物院

江苏丹阳胡桥墓(推测为齐景帝萧道生之墓)。出土了八枚白玉小方牌,上面刻有“上、中、下”等字,字上涂有朱砂,大部分已漫漶。

史书记载萧道生崇尚道教,而且常常炼丹以求长生之道,出土的八枚白玉小方牌应为道教的一种用具。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合一,精神的解放,当时的文化生活更崇尚自然返璞归真。

图片

玉镰形佩  南北朝

故宫博物院

受这些思想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仪用玉在数量和种类上都大大减少,这个时期开始更注重的是玉器的实用性,更多的玉制生活用具开始出现。这个时期生活用具的种类有玉容器(樽、厄、耳杯、盏、高足杯),还有带钩、玉带、玉钗、玉棋子等。

图片

南北朝  玉辟邪

国家博物馆

整器立体圆雕,呈蹲卧状,昂首,独角贴于脑后。双目圆睁,张口露齿。身体两侧饰双翼,长尾上卷。整体造型效仿汉代辟邪造型。背部至腹部有一对穿圆孔。

洛阳正始八年墓出土一素面玉杯,玉质润泽,壁厚均匀,有砂轮磨制的痕迹,制作工艺相当精湛。

图片

白玉杯   曹魏  洛阳博物馆

高11.5厘米,1956年洛阳市涧西区曹魏正始八年墓出土

江苏丹阳胡桥南朝大墓出土玉和料的棋子共83枚,其中玉制的共36枚。古代的棋子多为石制,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博弈,自帝王到诸侯都非常喜好,孙权就因博弈发展到妨碍国事:“交游博弈,以妨事业,命侍坐者八人各论著以矫之。”

图片

南朝齐 黑白方形棋子

南京博物院藏

玉制生活用具的大量出现,使得玉器的神秘感渐渐消失。魏晋南北朝的玉器是玉器发展史上一个过渡时期,玉器生产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一度处于停滞、衰退的局面。

图片

褐沁白玉梅花形环  南北朝

故宫博物院

图片

青玉螭纹剑璏  南朝

故宫博物院

造成这种情况是当时政治割据,政权林立,玉工的匮乏,玉料的紧俏,薄葬的兴起。而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的兴起,道教的风行也影响到玉器的使用性,礼仪用玉功能的减弱,丧葬玉种类的减少,而更多生活用玉的出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