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12月2日晚上19:30,科普广州邀请职业“追星人”曹静教授,一同开展2022年广州市科技志愿服务直播活动。直播过程中,曹静教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解开了航天航空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航天,感受中国航天的别样魅力。 PROFILE 曹 静 中国卫星气象领域科学传播专家、正高级工程师; 广州巾帼科技志愿服务队、广东省巾帼志愿示范宣讲队、中国女科技志愿服务队广州分队队长; 2022年广州市优秀科技志愿者
这场直播中,曹静教授娓娓道来,带大家云端探索航天的奥秘,感受科学家精神,感叹航天之美。 如果你正在为错过直播而感到遗憾,那这次你一定要抓住机会,科博士贴心奉上“科普好礼”,带你重温曹静教授的“追星逐梦”。 开篇:新中国航天里程碑 不识地球真面目,只因身在此球中。人类在地球生生不息,绵延千年。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对于星河灿烂、浩瀚宇宙的幻想与探索。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都表现出了古代人类对宇宙的向往。也是从这里开始,曹静教授开启了科普课程,带领大家感受新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时刻。
曹静教授与“星”结缘是在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新纪元,从此种下“追星”梦想。 我国航天技术的日新月异,在2003年杨利伟首次飞天成功,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这也是我国从载物上天到载人上天的历史性突破。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实施。一期工程先后分别发射“嫦娥一号”、“嫦娥三号”以及“嫦娥五号”完成探月三步走,目前正在向载人探月目标迈进 。 2020年“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圆满发射成功。“天问一号”一次完成了火星“绕、落、巡”三大任务,在国际上还是首次,具有极大的开创性。
现如今中国在太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空间站,不断地进行外太空探索,曹静教授呼吁直播间各位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保护地球环境,感受科技魅力。 追星:听我讲“气象卫星”故事
讲完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曹静教授开始为大家详细讲解她追的星-“气象卫星”,借助气象卫星这一“天眼”,带领大家在广袤的地球和大气中漫步,在变幻莫测的卫星云图中领悟科学与美。曹静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气象卫星的起源,以及气象卫星在我国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气象卫星的类型。 那么气象卫星跟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曹静教授也通过日常天气预报中大家常见的气象云图,为大家讲解气象卫星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同时,也通过举例说明了如何运用气象卫星监测台风、沙尘暴、以及各种自然灾害,让大家对气象卫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已发射了19颗气象卫星,目前有7颗在浩瀚宇宙,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为地球保驾护航。曹静教授在直播间提到“发展航天事业不是为了和谁比赛,而是为了让人类生活更加美好”。 追梦:追科技星,造中国梦 直播间内,曹静教授将晦涩难懂的航天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揭开了航天高科技的神秘面纱,通过对航天力量之美、航天工程之美、航天艺术之美、航天精神之美这四美的详细阐述,让直播间各位不禁感叹其中国航空航天的魅力。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不知不觉间,沉浸式的航天体验也接近尾声,曹静教授再次向直播间的各位传递了此次追星的意义是授人以渔,呼吁大家向造星、牧星、追星、用星的所有科技工作者致敬,也鼓励大家追“科技星”,感受科技带来的人类生活的进步和美好。
最后,曹静教授希望大家在仰望星空时,能够想起她所说的,以及她手写的正在太阳遨游的“追星唤起科学梦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大家心中种下的科学种子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顺利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通过此次广州市科技志愿服务直播活动,我们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科技志愿服务的行列中,用实际行动开展科普,展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和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问答互动✦ 问 火箭到大气层的时候,为什么不会燃烧? 答 火箭会“穿衣服”的,穿着一层保暖的外衣。上升时一则受保护层保护,二则初始速度不是很快,摩擦生热小,是不会燃烧的。下降中,由于速度快,会产生热量燃烧。 问 每个国家都会发射卫星,卫星轨道能承受多少卫星呢? 答 目前轨道高度为400-2000公里的近地轨道,总共才可以容纳大约6万颗卫星。 问 卫星有寿命吗?如果寿命到期会怎么处理呢? 答 卫星工作时间到有很多种处理方式,高轨卫星通常是进入“轨道墓地”,低轨卫星减速后通常再入大气层烧毁。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卫星由其所属国家处理。 问 从卫星中究竟能看见什么? 答 不同任务的卫星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跟它携带的仪器有关。比如嫦娥探测月球,天问探测火星,风云卫星主要监测天气等。 问 除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们国内还有哪些发射中心呢? 答 我们国家目前有4个发射中心,包括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来源:科普广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