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量子投融资前景如何? | 量子纠缠π

 坚果2000 2023-01-14 发布于安徽


12月29日,光子盒创始人顾成建与英飞尼迪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晓东、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辰幔资本创始合伙人李路茜(Lucie)一起,讨论了2022年资本市场对量子科技的态度;并且,一同展望了2023,一级市场投融资又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呢?

图片


访谈整理全文

图片

顾成建

光子盒 创始人、CEO

2022年全球资本市场变冷同样发生在量子领域:2019-2021年,全球量子领域投资额从3.14亿美元爆发至31.78亿美元,但2022年,全球量子融资仅21.81亿美元、中国仅2.84亿美元。如果去除本源量子本该在2021年实现的10亿元人民币融资,中国在2022年的融资额比去年整整萎缩了80%。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张晓东

英飞尼迪资本 董事总经理

这和2022年PE/VC的大环境相关:量子、生物医药、芯片等2019-2020年投资较热门的领域都呈现下降趋势,这反映出行业机构在后疫情时代的谨慎投资现象;第二个原因是,美国几大量子企业都呈现80%-90%的估值下降,这也符合新兴产业的正常盖特纳曲线:热捧后会迎来估值的理性回归,同时伴随着投资热情的降低。

方正浩

小苗朗程基金 管理合伙人

从2022年初至今,资本市场普遍存在类似估值快速下调的现象。尤其是自身现金流较弱、风险资本喜好的高科技领域:美股的量子科技、企业服务、合成生物学等板块跌幅多达80%-90%。一方面来源于美联储加息,另一方面来自疫情带给经济的不确定性,此外,这些企业自身的业务兑现也还需要一定周期。

总的来说,量子企业的跌幅并没有超出大盘平均水平。


顾成建:已经上市的量子科技企业在2022年也不容乐观:Rigetti、IonQ、D-Wave、Arqit、科大国盾的股价分别下调了91.98%、81.97%、83%、83.21%、33.3%。二级市场的估值下调是因为市场存在泡沫吗?

方正浩:总体来说,对于风险越高的资产,利率变化对其估值的影响就越大,因为大家都在考核利率收益比。以苹果公司为例,虽然消费电子领域的萧条使它的业务也未达到预期,但它自身盈利能力较强、利率波动对公司估值的影响相对较小。量子企业们受到利率“锚”的影响,估值范围的变化就非常巨大。当然,2021年投资爆发也部分来自于2020年流动性增长带来的红利,所以,现在流动性降低对后续投资也会带来一定挑战。

二级市场估值下跌,并不是说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不再存在;恰恰相反,利率波动对行业资本市场周期带来的是正常波动。

张晓东:这几家企业主要通过SPAC上市,SPAC上市企业本身就存在风险。例如自动驾驶企业大多跌幅达90%、一些激光雷达的SPAC上市企业甚至已经申请破产;量子企业的市值表现在其中很正常。如果它们能把现有股价“撑住”、后续盈利获得现金流的话,仍然有望走出现在的“低谷”。

国内企业因为上市审核更严格、公司需要业绩支撑,所以跌幅较平稳。

顾成建:已有的量子上市企业中,美国有4家、加拿大2家、中国1家、英国1家。SPAC上市给了资本退出的渠道,中国的资本市场架构允许企业在没有业绩的情况下上市吗?这会引起投资人的顾虑吗?

张晓东:科创板允许科技企业在没有收入、微薄收入的情况下上市,但是上市后需要2-3年内实现盈利。以早期生物医药企业为例,它们在临床研发阶段就可以上市,但是现在估值已经下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

不过,前沿企业大多需要多种手段实现融资,作为投资人,我们还是鼓励给企业开辟更多融资渠道。

顾成建:科创板针对非盈利企业,需要满足估值要求才能上市。针对国内创业板、科创板的要求,量子企业的投资者能通过这种方式退出吗?

方正浩:首先,趋势上我很认可张总的观点:真正的高科技企业国家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前几天我看到一家手术机器人企业实现了完全零收入上市,我相信这也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另外,全球科技企业在早期技术上无法实现大规模、可商用,目前,国内70%-80%的量子企业也都还是To G业务;因此,部分头部量子企业并非完全零收入:可以取得政府补贴和专项支持等。

类似氢能,2022年“亿华通”成功上市后,许多燃料电池企业开始排队申报上市。但最近却纷纷撤回申请:一方面是它们的收入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另一方面它们的核心技术自给率并不够高、本质上只是“集成商”,组合零部件。

总结来说,我认为未来资本市场仍然会对科技企业存在考核,但是门槛会逐步放开;从氢能公司上市叫停、撤回申请来看,会更鼓励真正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申报上市。


顾成建:同一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后的一级、二级市场估值也存在差异。例如IonQ上市前估值超50亿美金,现在仅10亿美金;中国的国盾、国仪、本源等估值都在百亿以内。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量子企业估值比较公允、不存在泡沫?

方正浩:现状是,中国头部量子企业的估值和国外二级市场量子企业的估值大概在同一水准;美国未上市的量子企业估值甚至高于已上市的企业。所以,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估值水位的趋同;另外,二级市场对再融资不明朗的态度可能也会让更多投资者长持、某种程度上更有利于后续发展。

张晓东:如果我们比较美国科技企业估值的最高点(2020年),Tesla、Google等企业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股灾“;因为美联储后续还会加息,所以大部分资金也会撤离股市。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部分美国股市的股价现在仍处于低估状态;中国未来必须要独立地发展量子科技,所以,现阶段的估值也来自于群众对量子行业的认可。

李路茜

辰幔资本 创始合伙人

从客户群体角度来说,大家对一级市场估值的态度见仁见智。现在,随着投资者对硬科技行业的青睐与日俱增,会形成更理性、全面、完善的估值体系,总体估值相较2021年也有一定回落


顾成建:量子科技包括三大细分领域: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量子保密通信。机构更青睐哪一个赛道?

方正浩:从融资市场来看,机构投资最多的还是量子计算领域,因为它理论上的未来潜在应用空间更大。尤其在量子计算领域,目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美国、中国、欧洲各国都支持不同技术路线的研发。

张晓东:我认为精密测量会是下一个风口。虽然量子计算潜力更大、早期布局者有望垄断行业;不过,在计算领域第一波格局初步确定后,我认为后期的机会主要在量子精密测量:这一技术路线基于产业化发展,而且现在测量正向微观技术突破、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大多可以商用。

李路茜从我接触的一级市场量子科技创业团队来看,融资突出集中在量子计算领域:如果量子计算领域发展顺利,将显著受益上下游。不过,目前量子计算的技术路线还未收敛、投资决策较复杂,不同投资机构也会有不同的布局;客观来讲,机构在短期内较青睐量子精密测量和保密通信。

顾成建:从数据来看,量子计算获得融资额最多,分布在整机、部件设备、软件算法、云平台等领域。机构更愿意投资哪一个环节?

方正浩:目前我们每个领域都有关注,相对更注重整机、上游核心部件公司。

实际上,目前量子产业的核心发展瓶颈仍体现在整机制造环节。近两年,量子企业在整机、量子比特数目的进步也很显著,这些硬件也确实是行业发展的必备基础设施。上世纪计算机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类似现象:硬件大厂率先取得突破、90年代末软件企业发展、近年来才实现软件的“百花齐放”。

回到量子硬件公司,整机公司向上游核心部件、下游软件延申的发展空间更大;核心部件公司的发展、规模化收入依赖整个行业发展的起势,大多布局1-2个细分领域、未来也将横向整合所在领域的资源。总体来说,我们认为硬件(整机、核心部件)的发展将解决量子产业的瓶颈问题;短期来看,硬件企业也更容易形成商业化收入。

张晓东:我们最早参与了本源量子的投融资,本源量子选择了硬件、软件“两手抓”的全栈式发展路线;我们机构下一步非常关注、看好核心器件企业的发展,例如成都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他们做的量子测控是整机的重要零部件、理论上将可以应用于QPU、甚至有望自研整机。我认为此类企业的发展速度将更快、我们也更愿意投资。

顾成建: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整机研发耗时、短期内难产生收益。机构投资此类企业的逻辑是什么?

方正浩:目前我们投资了图灵量子,公司推出了一款商业化处理器和一系列相关产品,也在自研其他量子计算产品:光子芯片、基础设施、量子材料等。光芯片领域中,目前没有第三方可以提供类似技术方案,图灵也需要作为行业拓荒者,自研工艺、材料。在我们投资的2-3年间,也见证了公司的许多进步。

李路茜软件、算法、硬件企业我都有接触业务,偏硬件的企业确实更容易获得融资。部分原因是目前硬件技术尚不成熟,资金涌入纯软件企业的风险较大;长期来说,技术企业全面布局软件、硬件,对自身的后续发展也更有利。

顾成建:量子企业大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营收受限、上市未知。投资条款中普遍存在的“上市对赌”、“业绩对赌”等会出现在量子企业的实际案例中吗?

方正浩:关于上市时间,我们普遍有回购条款;关于业绩,部分企业会提出业绩承诺要求。

从实践角度说,投资机构会对量子企业有相关要求、机构存在退出预期也很正常:因为基金本身也有存续期,我们希望在存续期内实现退出、对出资人负责。当然,并不是说存在回购条款就一定强制执行:相当多机构对于所投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存在一定商讨空间。

“对赌条款”一般分为业绩对赌、业绩里程碑对赌。业绩对赌更适用可以通过经营成果、财务指标衡量业务发展的行业,例如,发展较成熟的企业;业绩里程碑对赌更常见应用于生物医药、前沿科技,例如,“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产品研发”、“一定时间段内实现专利申报”……

那么,又该如何辩证地看待企业业绩对赌呢?

投资机构有两个要素需要考虑:首先和估值本身相关,创业者需要找到企业估值和相关条款中的平衡点,企业估值高、投资机构对业绩可靠性的要求就会更高、更容易期待“对赌”。另外,和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密切相关。例如生物医药企业的市场表现随科研成果发布时间的波动极大,相关投资机构为保障权利,就会对企业有许多要求。

对创业者来说,首先要平衡自己对创业的预期:企业需要花费多久达到技术里程碑、计划实现的确定性……根据经营目标设施估值、根据对经营目标的预期去调整对于条款的可接受度。最终,企业家需要平衡经营目标、企业估值和投资机构的条款。

顾成建:投资者更青睐哪些创业团队?

张晓东:我们英飞尼迪更喜欢连续创业者。因为他们有许多成功、失败经验,创业成功率更高。针对中国境内投资团队,我们更喜欢不止有技术背景、也有实际经验、甚至失败经验的团队;当然,诚信、善于合作、有创新能力也很重要。

方正浩:我们主要看好两类科学家:1)“长袖善舞”型。综合能力很突出,不仅在学术上有很强的研发能力、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团队管理能力也很突出,这类人才非常稀缺、可遇不可求;2)“单点极致”型。综合能力尽管不如前者,但在技术研发的决心、投入度都是业内顶尖水平。针对这类人才,我们建议创业团队配置工程化、商业化方向的合伙人。

我们也看中创始人的两种素质:1)较强的创业决心;2)较强的韧劲和毅力。现在科技竞争激烈、创业途中存在诸多艰难险阻;我们希望创始人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顾成建:中国的量子投融资有许多来自政府基金。科创企业在融资的哪一个阶段,接受政府注资比较合适?

方正浩:市场化基金和政府基金各有优、劣,它们在条款上也会有不同侧重点。
相对来说,市场化基金对企业后续引荐其他投资机构、投融资可靠度的背书会更好。不过,政府基金在存续周期、对企业的盈利要求、让利条款、甚至补贴等也有优势。总体来说,如果企业能在资金选择上实现优势互补更好。

张晓东:我们英飞尼迪很看好量子方向,也有意和政府合作、投资量子企业。

顾成建:展望2023,中国量子科技领域的融资趋势将怎样?

李路茜我很看好这一领域的整体融资。

方正浩:我个人偏谨慎乐观态度,也相信2023年市场会好转。

尤其是2023年上半年美国加息有望接近尾声、资本环境恶化趋停,量子市场估值将获得提升。当然,这也依赖于2023年基础科研、工程化领域是否还会取得进展。

张晓东:我非常乐观,也相信2023年会是行业风口。

因为中国的前沿科技非常依赖政府,而国内刚召开20大、地方政府也完成换届,各项经济会议都明确提及了量子科技,这是一个显著的行业利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