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次去“天堂”的华州人

 华州之家plus 2023-01-14 发布于广东


多次去“天堂”的华州人

作者丨王成


大千生活,丰富多彩。有的人挣到了钱,所以去过许多地方。有的人读了许多书,上了多年学,所以没到过好多地方——因为读书把人读穷了。“有时间的时候没有钱,有钱的时候却没有时间”一对人生的矛盾。


小时候老师对我们说,理想都会实现的。大了以后,社会对我们说,理想都要现实的。鱼和熊掌经常不可兼得。抬头浪漫,低头生活。终身学习时代,学习,不断的学习,会耗费人好多金钱。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开篇中说:“1975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种冷酷的现实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并不浪漫。然而,在我们华州,就有过一对父女,书也读的多,也没有耽误旅游。人生过得节奏感明确。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杭州,包括中国最大城市上海,这些地方他们都去过,而且都是多年,“此去经年”!真的是超级神人,“读万卷书,走万里路” ,并行不悖,空谷足音。

他们是谁呢?就是咱们在外工作的名人南志刚教授和他的女儿南塬飞雪。(我时常的研究他们,然而还是没有具体知道他们是华州区哪个社区或镇的)


南志刚教授是兰州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最初参加工作在渭南师范专科学校教书。我是英语系的学生,但也常去中文系去听报告。陈忠实先生来渭南时,做报告的地方在学校中平院,粉丝太多,挤都没挤进去,在窗外听过一段。南志刚教授,(当时是讲师)他在中文系作报告,讲《文心雕龙》,挤进去当时没听大懂。那个年代,那个世纪,南老师都已经是复旦大学文艺学硕士在读。中文系系主任曹书生老师带我们英语系的书法,叱咤渭南的梁燕玲老师,厦门大学教育学博士,教我们的教育学。华州区出来的,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谢膺白教授,教我们的计算机。南志刚老师,那也是敢于走出去又能拼搏出去的人中龙凤。


南老师是兰州大学中文本科毕业,又考上过复旦大学文艺学,这个在上海市,然后又是苏州大学文学博士,然后是浙江大学文学博士后,有西湖的杭州。的确是上海市、苏州、杭州市就都呆过接近三年。我们一般是去旅游,最多呆三天,人家是三年三年又三年,“江南自古繁华”,人家是领悟到心里了。这十几年,南志刚老师一直在浙江省宁波大学文学院,成了教授,成了宁波大学文学院院长,成了宁波市评论家协会主席。


据说,南老师的女儿出生时,他当时在渭南工作。当时是冬天,渭南师专背后就是美丽、平坦、宁静致远的南塬,于是,“南塬飞雪”的人名字就自然诞生。听着这个美妙的名字,(你知道,人家就是姓南),就觉得已经开始下雪,名字当中就有质感,由于是飞雪,能想出静谧,却又有动态。多么有意境的名字。渭南市和华州区是在秦岭山脉一起的,漫天飞舞的大雪花,可以在渭南,也可以在华县,在这些宏伟神奇波澜壮阔的英雄的土地上洋洋洒洒。时至今日,临渭区文化旅游宣传时,都是大幅的塬上雪景的照片(有时候,塬上那么多柿树,更加像雪中玫瑰),真可入选渭南八景之一。


两个华州人,都靠阅读起步,阅读,是一个人的生命。阅读的质量,却是生命状态的根本。注重精英文化,有美好的设想,努力,不作假的努力,有甄别力的选择判断,将人生锁定在优秀状态。世界上有无数美的地方,大漠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我们不能把他只在自己的梦里,要把梦想变为现实,就要努力攀登。遥远的目标,也在前行中到达。


时光飞逝。南老师去了宁波大学文学院,他的孩子从宁波的名牌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过,初中时小小的参加了全国的作文竞赛,小试牛刀,南塬飞雪就拿到了全国一等奖。高考后进入久负盛名的南京大学,本科和硕士都在南京大学。作为有天赋、有家学渊源、有灿烂的奋斗精神的东秦儿女,她是南京大学风云人物,深得同学和老师们赏识。“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南京大学新闻学院的读书公众号,现在依然叫做“南塬飞雪时间”。那当然来自于我们渭南人、渭南华州区人的智慧。我们是多么的自豪,无论走到哪儿,我们都会宣传,那是咱们华县华州区人。南塬飞雪,2015年还去过新加坡国立大学做交换生,这几年,又在美国名校读新闻研究博士了。所以,有大理想的人,稳重的人,智慧大气的人,我们说不定他们去哪儿,人生不止步,永远在努力。


在生活当中,有的人一路匆匆,赶路搭车,有一丝狼狈,如《快跑吧,爸爸》里的印度主人公,抢在前边,奋斗出人生。然而,像咱们华县这对父女,则是踏实前行,稳健发展。有时候,我们得到了好的环境,却不珍惜。人家是抓住每个机会,永远向前,做时间的主人。“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雁塔提名处,十八人中最少年”,人家做到了。


天堂,就是传说中的美好。世界上的超过苏州杭州的天堂很多。人生路上,不断攀登,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奋斗,然后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盛景,一村又一村,就织就了人生的锦瑟!


作者简介:王成,渭南市著名英语教师。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丝绸之路美丽大荔渭南国际马拉松市级优秀翻译志愿者。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

内容来源丨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丨华州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