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高考怎么考,学生怎么学?这本书告诉你

 heaven张君峰 2023-01-14 发布于陕西


高考语文卷考《红楼梦》,已经不是新闻了,北京已经连续考了多年,全国卷今年也出了一道关于《红楼梦》的大题,全国各省都已经开始使用的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红楼梦》作为其中一个单独的“整本书阅读”单元出现,相信全国的高中生都已经不得不读了。

《红楼梦》作为死活读不下去的文学名著,阅读起来确实有困难,尤其是对于现在习惯碎片化阅读,又很少有时间完成大部头阅读的高中生而言,困难尤其多。即便是我们保证了阅读时间,想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吃透这样一本名著的主题,也绝非易事,光是文本中的各种文化常识,时代背景、人物情节就够复杂的了,还要求高中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升华,难度就会更高。

今年,北京卷的《红楼梦》试题就更难一些,以书名为切入点,考查了《红楼梦》的主题。

图片

对比前几年只是考查具体人物、情节的做法,这个难度算是上了一个台阶。

考试结束后,因为现在高考题保密的缘故,并没有引起广泛的讨论,但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以及现在正在带高三毕业班的老师还是被这道题惊到了。答案要点并不复杂,可以要深入理解它,让学生自己领悟到这些,还能写出来,是有相当难度的。

图片

01

图片

最近,一位正在备课的高三老师在看到这样的考题之后,直接去搜索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如何阅读<红楼梦>》,果不其然,在这本书第119-120页中,出现过这样一组和今年高考真题类似的题目:

图片
图片

两组题目均以不同版本的《红楼梦》书名切入,实则是考查学生对名著主题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不同的书名是陌生的课外知识。

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当然不是。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是部编版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下册“整本书阅读”单元中,教材要求课内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教材给出了如下参考任务:

图片

答案虽然只有几行字,但信息量巨大,如果仅靠押题+死记硬背,是很难掌握的。

02

图片

那么有没有好方法让学生对《红楼梦》有个具体而又简明的认识呢?

有,那就是在通读《红楼梦》原文的基础上,精读这本《如何阅读<红楼梦>》,这本书可以说涵盖了《红楼梦》知识的方方面面,而又化繁为简,把几百年的研究成果汇集在薄薄一册书内,不超过160页的内文,却把《红楼梦》自诞生以来的各种知识、论述和主要衍生品都说到了。


这本书可以说是指导高中生阅读《红楼梦》的可靠指南了。它虽然是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和教师用书面世之前出版,但因为主编者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和多年在高中任教的资深阅历,使它精准地把握了课程标准和教材主编者对高中生阅读《红楼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设计。教材上关于《红楼梦》提出了六个学习任务,分别是:

1. 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2. 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品味日常生活描写所表现的丰富内涵;

4. 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5. 设想主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

6. 体会《红楼梦》的主题。

这六个任务基本上在这本《如何阅读<红楼梦>》的书中均有体现。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本书的目录:

图片
图片
图片

接下来,我们以北京高考题的第二问答案要点为线索,向大家展示一下应该“如何阅读《红楼梦》”。答案要点一共有3句话:

1. “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

2. “梦”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

3. 书名中的温柔富贵与梦幻泡影,是对全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的整体

概括。

这三句话是如何得出的呢?并非望文生义,而是建立在对全书精神主旨的把握上。《如何阅读<红楼梦>》就专门用了一个章节来详细论述《红楼梦》的主题

在第一部分的“阅读价值”一节(12-13页)中,作者已经阐明:

图片
图片

同时又深入剖析了《红楼梦》的悲剧感(21页):

图片

如果这两段还没有读明白,那在第二部分的“内容初解”一节中又做了非常明确的分析

图片

这“三个世界”的划分等于给学生的思维画好了坐标系,提示他们从这个角度去理解《红楼梦》,那学生就不难得出“红楼”既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象征闺阁的结论,也明白了“梦”所象征的人生如梦的幻灭感。

怎么样?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吭哧吭哧好不容易看完《红楼梦》却一头雾水,记不全人名和情节,只知道三角恋爱的认识误区,而是从整体和理论高度上去把握这部复杂而深刻的名著,是不是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

《如何阅读<红楼梦>》就像给学生一把锋利的刀,在面对《红楼梦》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不用惊慌失措,一步一步,沿着肌理划开,既认识了全貌,也深入了解了各个部位的情况,可以说是能帮助学生在感性阅读经验的基础上做到提炼、升华和总结理性认识的利器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题,对《红楼梦》的考查还有写作/微写作等其他形式:

图片
图片

北京卷连续三年考查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2022年的全国卷把重点放在对情节的理解和灵活化用上。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回避教材和课标要求掌握的重难点;学生在备考和答题时也无需被题目中陌生的信息冲昏头脑,而忘记灵活调用已有的知识储备。

可以看到,高考的未来趋势依然是关注核心素养,表现在人文学科中,就是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面对瞬息万变的高考,学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呢?

对名著整体认知和把握的能力以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对《红楼梦》这样一部煌煌巨著,不在于能“读懂多少”,而更在于“读”的过程本身,高考主观题的设置,也希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学生只要大体上读完名著,对主要情节及人物有整体的印象和理解,就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作答。

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从人物形象、结构技巧、审美等方面入手,进行基本了解,对文学名著做出价值判断。用心感悟、收获属于自己的阅读体验,并将其用简洁的语言阐释出来。

这两项能力的培养,需要把工夫下在平时阅读积累上。不在于刷多少练习题,而在于回到原著。真正去读原著,读懂、读透,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都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支持,而在实际教学中一旦结合了阅读任务,操作起来就有了一定难度。

03

图片

《如何阅读<红楼梦>》一书,就是帮助师生完成这个过程的有力助手。它化整为零,将“整本书阅读”这项大的任务分解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作品概观

从版本流变、审美价值和作者创作等方面,介绍《红楼梦》一书的相关历史背景。

——不是百科词条,而是跨媒介阅读的资源扩展包。

第二部分

整体梳理

从作品内容、结构技巧、思想审美三方面,对原著进行梳理和总结提炼。

——不是“标准答案”,而是阅读的“拐杖”和“支架”。

第三部分

深入探究

从案例出发,进行研读指导,提供任务清单,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阅读活动的开闸。

——不是照抄作业单,而是真实可行的实践方案。

《如何阅读<红楼梦>》一书作者的编写初衷,并不在于“预测高考命题趋势”,而是全面切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出尽可能科学、全面的指导。以体验式的任务设置为整本书阅读的教与学助力,帮助高中师生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

吴欣歆

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整本书阅读”部分执笔人。

如何阅读《红楼梦》编著者

权晔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高级教师,教研组长,北京市东城区兼职教研员。曾主编《人文阅读》(全四册,西安交大出版社),参与编写《高中经典阅读教学现场》(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昊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语文教师,高二语文备课组长,参与编写《高考语文导航1+1精讲精练》《人文阅读》等著作。

王磊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语文教师,高一语文备课组长,参与编写《高考语文导航1+1精讲精练》《人文阅读》等著作。

张方建

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主编《高考语文导航1+1精讲精练》,参与编写《人文阅读》等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