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轮到《中国奇谭》了

 夏日windy 2023-01-15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写在前面

晚终于轮到写大家催了很久的《中国奇谭》了。

之前不是不想写,也不是觉得不好,我也很喜欢,只是觉得不够,也不急,现在第三集出来了,我觉得差不多可以写了,至于会不会有第二篇,看后面再更新的内容的表现了。

《中国奇谭》

图片

《中国奇谭》的爆火,有一个很显著的特征就是解读热潮,你在微博和B站能搜到一大把带着“深度解读”标签题目的内容。

这其实对应着这部剧集最明显的优点:具有解读性。

虽然我并不认同这是中国版的《爱死机》,但二者这一点上确实是类似的,巨大的解读空间,让大众会自发从不同视角,对作品中的内容进行解读。

图片

当然,区别还是有的,爱死机的可解读性,实现方式更多是符号或者未知未来,不管是木星眼,还是巨人尸体,还是河中的黄金女人,我们解读的都是符号。

但《中国奇谭》的方式,在于对故事的潜藏,这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留白”

也就是所谓的“意到笔不到”,这是水墨画里对留白二字的解释,同样也适用于《中国奇谭》的故事创作。

图片

第二集鹅的消失,第三集最后的狼爪印(第一集小猪妖到底死没死本也可列为其中,但结局还是选择了最安全的解释,这点后面会再聊)

留白还不同于传统剧作上的开放式结局,它没有那么多逻辑可循,就是一寸又一寸的余韵,更像是一种你怎么解读都会有道理的“镜子效应”——镜子上其实什么都没有,你看出、解读出的东西,反映的其实都是你自己现实中的生活经验。

图片

留白这两个字,也是我能想到对剧名中“中国”二字最贴切的解释。

这两个字居于其中,不是代表着一种盲目自满的民族情绪,更不是以往某些叫着《中国xx》的电影里那样轻佻、带着消费意味的利用,而是一种方式,一种属于我们的方式。

但我也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反而已经有些不适应这种传统的写意了。

这几天到处都有人在因为结局或者解读的不同意见争吵,甚至还看到了有人在吵第一集小猪妖该不该死。这种争吵组成了这部剧热度的很大一部分。

所以今晚我也只是一家之言,甚至大部分内容都谈不上解读,只是在给大家抛出一些,我觉得这几集可以用来回味的余韵和问题。

图片

正文

先说说我看下来的排序吧,目前第二集最喜欢,第三集次之,最出圈的第一集我反倒最不喜欢,这也是当时刚开播之后,那么多人催,我们也没动笔写的原因之一。

第一集是三集里最工整和出色的作品,视角的选择非常特别,人物写得也很好,几个情节都很精准地服务于了小猪妖的转变,没有废笔,处处有戏,很好看,甚至有扩成长片的商业潜质。

图片

但放在“奇谭”这个范围里,它又实在缺了点能咂摸的东西,其对工作剥削的讽刺,对恶和善的讨论,对游子与家庭的关系的呈现,虽然都做得很好,但几乎都是摆在台面上一目了然的东西。

我对结局也不是很喜欢,当然,别误会,我不是对结局的走向不满,是方式。

图片

我并不在意结局是小妖怪被孙悟空打死的现实,还是被孙悟空假装打死的童话,什么结局都可以,在表达上自然各有各的好,一定会有人喜欢前者,有人喜欢后者,这就是取决于大家的生活经验。

我不喜欢的是,主创选择把结局用孙悟空的那段画外音说死了,告诉大家结局就是只有这一种,杀死了任何解读空间。

图片

那为什么哪怕导演没留任何空间,观众依旧对结局应该如何争论不休?

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太适合在结尾留白了,小猪妖的“死”也太适合成为一面镜子了,去照照屏幕前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幸运与不幸,悲观和乐天。

这几年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同,也越来越汹涌的生活体验,硬生生为这一集争吵出了一片解读空间罢了。

图片

第二集我最喜欢,先不去谈故事怎么样,它设置留白的方式就很巧妙——

靠结局和开头对比形成的一处“可疑”。

开头告诉了你结局“这里是鹅山,是你失踪的地方。”

图片

但货郎结尾失踪了吗?

没有,结尾停在了货郎失去了所有的鹅,保住了性命,狐狸谢过货郎之后离开了。

图片

那货郎最后是怎么失踪的?短片结束的“丢鹅保命”结局,到开头所说的“失踪”结局之间,又发生了什么?

是货郎对天鹅女日思夜想,最后还是决定深入鹅山找狐狸,最终没有回来?

图片

这些问题的答案当然是没有任何定论的,全凭观者所思所想,但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一集其实就已经成功了。

另一个很重要的留白,是视角,全片没有台词,但是一直有出现间幕(就是默片中间的文字串场),这个文字用的是“你”,属于货郎和狐狸书生之外的第三视角,来自第三者,一个看不见的存在,这还不是传统的上帝视角,它全知全能,但只对话货郎,毕竟用的都是“你如何如何”。

图片

结合开头的文字“这里是鹅山,是你失踪的地方”,与其说是上帝,它好像更像是.....死神,于是这个“你”指的是货郎,还是屏幕前的我们,都成了一种诡异的可能性。

当然,它只是提供了另一个巨大又有趣的想象空间而已。

这一集能聊的东西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对大和小的模糊,耳环变成天鹅飞走,狐狸书生缩小进鹅笼,每个心上人都是由小变大从肚子里出来的,那到底小的才是那个真实的世界,还是大的才是?

图片

我就不说死了,毕竟这一集的优点不是那些解读的结果,而是值得解读的地方。

第三集最突出的地方,是对命题的选择

是第三集才让我突然意识到,《中国奇谭》一直做对了的一件事情是,每一集都放弃了大的命题,几乎全部转向了小的着眼点,也就是人的情感和欲望。

图片

为啥是看到第三集才意识到的呢?因为第三集尤其让我意外——

我在看的时候,《林林》的片名以及开头关于“狼”被猎人打灭绝了的对话信息,都让我以为这是一集是关于人和自然这种相对宏观和俗套的环保命题,但很惊喜,它最后居然是在借着“动物成精”这样的志怪设定,讨论人对“不一样的群体”的恶意。

主创安插了很多句指向性明显的台词——

狼崽林林听到狼妈妈远离人类的警告反驳说:

“他们看起来和我们差不多呀。”

图片

猎人对化为人形的狼崽林林说:

“果然你和我们是一样的。”

图片

林林举着猎人的狼头套非常开心地说:

“(我们是)一样的,一样的,一样的!”

图片

猎人发现林林其实是狼之后,即使她还是人形,也还是说:

“她和我们不一样。”

图片

包括最后男主(猎人的孩子)最后脚底踩出来的不是鞋印,是狼脚印。

图片

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什么惊天动地的阴谋吗?诸如猎人其实也是狼变的之类的。

我倾向于不是,它就是一种没有什么逻辑的模糊,只是服务于模糊那个产生了“不一样”和“一样”的标准。

猎人一开始要杀掉狼,是因为它们不一样,那现在它们成精后其实和人就是一样的了,猎人却还是要杀掉他们。

虚伪性从这里就出来了,而它最大的留白恰恰就是去形成了一个能单独提炼出来给所有观众代入的“公式”。

图片

人,可以换成别的,狼也可以换成别的,所有对不一样的绞杀,都是这个故事的模样。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后面如果还有特别好的单集,我再单开一篇继续聊。

音乐/
配图/《中国奇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