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思明居士 2023-01-15 发布于河北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年轻人都搬进了楼房。楼房配套设施更齐全,洗衣做饭更方便,最关键的是取暖更好,也更卫生。农村的庭院式建筑,更多的是:修建的高端大气上档次,中式和西式的小别墅比比皆是。可就是没人居住。唯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日子才能见到有人走动,比如春节初一拜年。除去这些重要的日子,就任凭这些小别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没有烟火气。

文章图片1

这些洋气的小别墅,早已突破了传统民俗的建筑风格。不拘一格,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建造。可是,在在以前的农村,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庭院式的建筑有很多讲究。如果庭院式的房屋建造的不合理,就会被人们说成“不吉利”。所以,老一辈人一般都是中规中矩的按照传承下来的老传统去建房。就怕哪一点做的不好,被倒霉事沾身就后悔莫及了。

有一条俗语“盖三不盖四,留东不留西”。就是众多的建房俗语中的一个。那么,这其中隐藏着什么讲究,又有什么传统文化的影子?

一,盖三不盖四。

文章图片2

这句俗语理解起来没难度,意思就是:盖房子的时候,要盖三间,不要盖四间。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隐藏着哪些理论?

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一般讲究方方正正。古人的理念中: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庭院就应该建的四四方方的才能和“天圆地方”相呼应。所以,以前的民居都是规规矩矩的四方形建筑。而在建房时,同样要把房屋建的方方正正,这是最基本的硬性规定,然后才会考虑建几间房等问题。那么,古人的传承当中,为什么要盖三间房呢?

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道家人讲究世间万物都离不开阴阳二字,一切都能用阴阳解释明白。比如白天为阳,夜晚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等等。而数字同样逃不过阴阳的范畴,古人就认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单数是吉利的,和人类最匹配。而双数则不吉利,在丧葬文化中用的比较多。

也许有人会问了,同样是单数,为什么用的是“三”,而不是五,七,九。这同样和道家思想有关。在《道德经》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代表的是五,七,九等诸多单数,三就是个虚词。三在古人的认知中,是非常吉利的。

比如,民居的台阶就有一阶,三阶,五阶……等等,而不是二阶,四阶等。就是考虑到阳数为吉的因素。

文章图片3

③,受封建礼法的束缚。

在古代社会,对于房屋的建设,以及房屋的买卖,都有硬性规定。不能超出国家颁布的法令。否则,轻则拆除,重则受刑。比如百姓在买卖房屋时,要征求族人以及邻里之间的意见,如果私自买卖房屋,一旦族人或邻居因此发生纠纷,官家会强行终止买卖房屋,钱款要退回。

房屋的数量同样有规定,并不是自己有钱,想怎么建就怎么建,要和自己的身份地位相匹配。否则就会强制性的拆除。比如唐朝《营缮令》中就记载:三品以上官员房屋,最大五间九架;五品以上官员房屋,最大五间七架;六七品以下官员房屋,不得超过三间五架,而普通百姓不能超过三间四架。俗语既然是在百姓中广为流传,肯定就是关于百姓的房屋,那就是普通百姓家只能三间四架,否则就违法。

二,留东不留西。

文章图片4

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在建房时,如果因为资金不足或其他原因导致不能东西厢房同时建,正房的东侧可以留出空地,西厢房是要建的。这是源于什么样的考虑?

①,源于采光的考虑。

太阳东升西落的因素,如果东面空旷,不影响采光。和煦的阳光会撒进正房屋内,不会因为东面有建筑物遮挡阳而光采光不足,而导致正房阴冷。

②,季节因素。

中国位于北半球,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尤其到了冬季,西北风肆虐,如果建了西厢房,能阻挡西北风侵袭。而如果不建西厢房而建东厢房。西北风就会毫无阻挡,直接吹向庭院,导致庭院温度偏寒。很多老人由于身体免疫力不足,就会生病。

文章图片5

③,受传统文化的束缚。

在民间流传着“接东不接西”的说法。如果建了东厢房,如果后期感觉高度不合适,可以把东厢房接高。西厢房则不受这个影响,古代有“宁可青龙高万丈,不可白虎抬头望”的说法,西厢房可以矮一点,不影响庭院的风水。

在古代还有“宅东空,财不松”的说法。东面青龙,属木,代表宅院的财运,东面无房,可以保证财气流向家宅。反之,就会因为流入庭院的财气,因为西边无厢房阻挡,而从家宅中流走。

俗语“盖三不盖四,留东不留西”,是关于古人盖房的俗语,受到古人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巨大的影响力,如今,社会的文化导向和以前大有不同,大家对古代文化做个了解就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