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教授:我们应该少讲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这现实吗?

 大公becnx9o9xv 2023-01-15 发布于广东

历史对于任何民族和国家来说都是珍贵的,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国家是可悲的,因为这是时代最好的见证。

而提起中国历史,很多人第一时间都能侃侃而谈,我们有大唐盛世、明清之治等等,许多人还能高谈几点历史疑案,为自己的历史所自豪。确实,生活之中很多人对历史有兴趣,相较于文学的所谓“高雅”,历史故事更能贴合民众,让人们所接受,被人们所喜爱。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自然也让我们中国人所骄傲。

文章图片1

前几年的时候,央视推出的一档王牌节目《百家讲坛》可谓是掀起了一股民间读史的热潮,一些著名的学者教授将历史上一些有趣的事件用幽默的语句叙述下来,让很多人感兴趣,所以那段时间他们的历史书可谓是卖得十分火热。还有几年前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通俗历史读本的出现,让很多人喜欢上了固化思维里无趣的历史,历史也不再是少数人的狂欢,反而有了更多人的参与。

文章图片2

但是,这是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很多人在面对众多文化时,可以有了选择,但是很多人在考虑,历史到底是应该以中国历史为重,还是要多讲点世界史。

一位叫做唐世平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对这一问题曾写过文章回应,他呼吁:“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呼吁要为学生们多讲点世界史,让他们多了解世界。

文章图片3

而在论述自己的这个观点时,他提到:

1、古代中国历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

2、太沉迷于中国历史导致闭目塞听;

3、过分“自恋”不会有真正的国际话语权。

无疑,这样的观点有些过激。他在论述中国历史时,提到:“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1840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文章图片4

就这一观点来说,其实是不能认同的。中国漫长的历史之中,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还有不少的重要变革,除此之外,还有丰富的文化以及政治特色,尤其是还有不少的历史趣事,如果说1840年以前的历史乏味,那大众所了解的中国历史难道就只能是1840年之后的历史吗?

其次,就他观点中的古代中国历史几乎没有“现代意义”这一说法,自然是不能苟同的。很多时候,在当今的社会里,我们常常讲究价值,任何东西都要讲究利益。以前在做一个和历史有关的项目时,评审员的第一反应是这个项目能够创造什么利益价值,只能说在现实的生活环境里,人人都变得现实,利益为先的主导下,很多东西都已经变了味道。如果说历史没有意义,那这么多做历史研究的人又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文章图片5

而关于他观点中的其他问题,确实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作为复旦的教授,他自然是见得多得,了解的也是更多的。历史确实是包含了许多,我们在强调中华文化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世界文明。近代时期的中国正是吃了没有和世界交流的亏,才导致在近代的历史上备受屈辱,就这一点上来说,自然也赞同这位教授所说的多读点世界史。

但是,就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人连基本的中国历史都没有把握清楚。此前在给一个高中的学生代课时,问她新中国的成立时间,回答吞吞吐吐,这个问题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应该是必须要知道的吧,我们在了解世界历史的过程中,还是要遵循自己的国家文化,让大众明白自己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对自己的历史都一无所知。

文章图片6

如今,世界越来越开放包容,不少人对国外的历史很感兴趣,他们学外语,在国外生活,甚至对于国外的历史都谈论的头头是道,但是到了自己国家的历史时,竟然是盲目的。确实在了解世界历史的过程之中,最起码的底线记住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连自己的国家历史都不知道,又有何连面对于别国的历史高谈阔论。

文章图片7

当然,我们在教授孩子中国历史的同时,也需要让孩子了解国外的历史,两者也可对比来传授,历史本身是没有国界的,这应该也算是文化的一种,让孩子在了解的过程之中放宽自己的眼界,对于中国之外的历史多有了解,而不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怡然自乐。

因此,特点找了一本《地图上的全景世界史》来供大家欣赏,感悟文化的魅力。

说实话,一翻开我就被震撼了!数百张恢弘大气的全景图画,每翻开一页,就像看到了一整个时代的缩影。

文章图片8

从蛮荒的“史前时期”,到早期人类文明的“古文明时期”、“中古时期”,再到璀璨的“文艺复兴时期”、“工业革命时期”,一直到现代社会。

它完完整整梳理了人类从远古到21世纪漫长而辽阔的世界历史。

文章图片9

各个国家的历史演变都历历在目,标志事件、代表人物等关键信息全都清晰记录,配图生动精彩,就像看电影大片一样。

文章图片10

而且每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都会用“时间线”把中国和世界两条历史脉络同轨对照,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同一个时间点,中国在发生什么,世界又在发生什么。

这套书,既延续了魏新老师幽默轻松的主持风格,又跟中小学历史教材紧密结合。看着小侄子如饥似渴翻阅的样子,真的觉得所有等待,都太值得了!

文章图片11

小读者杂志主编、人大附中朝阳分校特级教师殷军、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博士金兴礼等童书专家和名师联袂推荐。

雨果奖得主郝景芳说过: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带孩子到世界去,但我们可以把世界带到孩子眼前来。

这套书就相当于把五千年的来龙去脉搬到了孩子面前,让孩子在数百幅精彩绝伦的历史手绘中,感受历史兴衰,世界百态。

文章图片12

如果你也想给孩子读读历史,这套书一定不能错过。

它不止能告诉孩子,地球是怎么形成的,生物是怎么出现的,人类从哪儿来,国家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还能教会孩子全面客观看待问题,从小培养更高格局和思辨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