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铎为什么这么牛?

 Yuiizhang 2023-01-15 发布于云南

题目缘起

前段时间直播谈了王铎的笔法,有一篇短文记录了直播片段《王铎之力“堪治病”——一笔书如何写》,并且剪辑了两个段落“鸾啸”、“一鸥飞”发到视频号,很多书友都看到了。其后,收到一位远在法国的书友的私信探讨:

这位书友说到,其临习王铎《赠张抱一诗卷》,线条“里面很多翻滚,我实在做不出来”,希望我“能在视频号里给我们录几段演示。”我问是哪几个具体字例?书友发了几张照片,其中有一个“张”字,如图:
图片图片来源:@不二楚
这种近距高清有点惊到我!王铎的《赠张抱一诗卷》,在网上看到很多次所谓的“高清”图片,但都看不出这种线条里面的锋线变化。
于是立马下单,买了一本。(我的习惯,看到好帖,一定要想办法去买纸质精印本,方便研读,也往往比网络图片更可靠。)
展读了一通,于是就有了这个直播题目:王铎为什么这么牛?
我必须通过直播的方式,来和书友详细一点的探讨一下:
1、王铎线条里面的“翻滚”是怎么回事儿?
2、王铎学米芾为什么这里厉害?我们又可以通过王铎来学习米笔的什么技术?
3、王铎线条中的偶然性笔法与必然性笔法。
这一次直播,相对干货内容讲的比较集中,其后,直播回放又有书友发来私信表示认可。因此,今天抽空再图文整理一下,留个记录,也便于更多书友阅读、交流。
直播回放视频附载文后,图文有点长,仅供大家在春节假期闲暇时间阅读。
图片

01此卷书法概述
王铎《赠张抱一诗卷》,写于他50岁时,书中介绍:“经历了对二王和米芾长年累月的学习,终于完成了'自化’。此前的作品,对二王与米芾'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到《赠张抱一诗卷》时,已摆脱了'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梁巘评价王铎的书法,“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之苍老劲健,全以力胜。”
图片
我前段时间主要解读的是《王铎墨迹精选》(上图蓝色本)中的笔法,那本帖子是他58岁时的作品。两者相比较:
这本《赠张抱一诗卷》(上图红色本)更加生猛,米芾的用笔更加明显。这也是直播中主要讲述的内容。
同时,最近看了很多临习米芾《蜀素帖》的短视频,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没有一笔是符合米笔的。因此,也通过这次直播,希望通过王铎,阐述我的观点:我们应该如何学米?或者说,我们通过解读王铎,来反向滋补我们如何临学米芾。


02“舟”字线条中的笔法
图片
这个“舟”字是典型的米芾写法。我们在王铎的笔下,看到了由小变大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写法)。
红线标示笔——曲线型:斜执笔侧锋下刷。绝非现在那种“笔笔中锋”拖着笔能写出来的。具体看直播视频。同时,前文也有专门讲述,见《米芾学欧,有冰寒于水之奇!》(链接)
黄色横曲线——线条内锋线丝丝清晰,如钢丝一般,这是旋写。旋写:斜执笔、侧锋、以腕贯力笔毫、顺势横扫。(这一点后来还有讲。)
若采用现代“笔笔中锋”拖笔写,永远也写不出来。
这里增加一点材料:《永字八法》论中有一句很重要的注解:“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这句话供各位参究。

03竖笔的几个典型字例
图片
图片
“身”、“深”二字,与前面“舟”字的竖笔一样,都是向左曲拱。但是要自己更加用心的研究:线条上窄下宽、线条内部锋线呈现放射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图片
“出”字:起笔落笔即走,显然是侧着落笔。同时,这一笔呈现是上宽下窄,与上面的字例有区别。
最好的办法:自己用笔写了试试,不断地测试,关键是——
如何触纸?如何发力?
“力”这件事情不好讲,以后直播中再演示。不妨先自己多试试,然后我们再一起探讨交流。

04笔法钥匙
如这位书友所提出问题的字例,都是枯笔飞白处。我觉得这就是认真用心学书法的人。
好几年前,我对这个,说“简直就是裸奔”。——一个人怎么用笔,这些枯笔飞白就是最直接、最无法掩藏的地方。
如这两个“老”字——
图片
图片
一个是浓墨重彩,一个是枯笔飞白。
一个是身姿风度,一个是骨架体格。
一个是峨冠博带,一个是坦筋露骨。
所以,一本帖子,既要看浓墨的字,更要看枯笔的字。而往往,这些枯笔飞白处,就是打开这本帖子笔法的“钥匙”。

05纯正米笔
现在很多演示米芾《蜀素帖》的,仍然开口闭口都是一个“入笔就调锋、拖着笔尖朝后、中锋运笔”等死教条,这样对吗?
看看下面这个字例——
图片
“鹤”字的鸟部。长横与最后一横,果真是“笔笔中锋”那种方法去写吗?
图片
王铎的这一个单独的“鸟”字可供参考。
黄线长横,横向旋写,直接折笔下带,快速连接下一笔,没有问题吧。
红色短横,横向旋写,非拖笔中锋提按法写得,这才是米笔的本来面目。
1、米芾“风樯阵马”的刷写,现代“笔笔中锋”永远也写不到,离题万里。
2、米芾小字扩大,就见笔下真功夫。王铎给了最好的示范。
多说一句:当代那些所谓的学了一辈子米芾的名家,在这些基础笔画上,就显得弱不禁风、不是那么学有术了。
董其昌曾评米芾学二王欧笔,是“冰寒于水”;梁巘评王铎学米芾,是“全以力胜”。都是牛逼之人!
在笔法中,“力”——如何发力、贯力,是一个关隘。

06必然性的锋变
这位书友提出的一个,在直播中做了解答——就是这些字例的线条是怎么写出来的?
图片
“张公”连笔,注意红圈中线条,相对淡色的线条轮廓中,有一条黑色的脊线,不居中。
图片
“意”字,线条如“彩带飘荡”(直播中书友评论用语),同样注意看淡色线条轮廓中黑色脊线的位置变化。
图片
红圈中线条,黑色脊线位置不居中,它的位置变化是什么样的呢?这需要各位自己仔细看,并记住这种线质。
图片
“屿”字线条。黑色脊线很清楚,位置变化也非常明显。
统观这些字例中的线条,它们具有高度统一的共性,我认为这种共性就是一个笔法的必然性——也就是说,书家相对稳定的一个用笔之法,会造成具有高度统一的线质线性。而不失偶然性造成的
在直播中,我用铅笔绘图讲解了这种线质的一些基本变化:
图片
简而言之:
a、线条内部的黑色脊线,位置是变化的。脊线的形成机理,以前有文章讲到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参阅《黄宾虹的“剑脊笔法”》(链接)。这种线条有基础笔法专门练习,如“S线”。
b、线条的两条轮廓线是变化的,位置在转折处,所以这个地方尤其需要多注意。如下图:
图片
具体锋线变化位置和规律,请看直播视频回放。

07“张”字怎么写?
在有了以上的认识之后,最后来看书友提出的问题——这一笔怎么写?
图片
这个最后一笔,显然就是一个偶然性的笔触。(见上图右边偶然性的锋线变化图示)
在王铎《赠张抱一诗卷》中,与这一处结字部件相似的,有一个“正”字——
图片
显然,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张”字那样的、笔锋从横向线条下面出来的情况。
我认为这是一个偶然的情况。或者说,这是一个特例、个例,不具备上升到“笔法”的条件和必要,因此也无需在此处纠结浪费时间。
直播完整视频回放(直播中有很多话,不记录在此图文中;同时很多用笔手势、执笔法等讲解只能观看视频)——

小结:
1、王铎学米芾,确实是在笔法上学到了骨子里。
2、王铎笔法中,发力的狠和猛,是治疗我们笔软的一剂良药。
3、通过王铎,去学习米芾,会更加准确、有力度、有效果。
改时间我们再从此帖,一起探讨王铎的发力、笔势等核心技术。
一点提醒:此帖出版物后的笔法解释,不可全信,要审慎看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