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条小河,那是我童年的乐园。 说它小,是相比大河而言的。其实它不小,河宽有三十多米吧,河长我不太清楚,反正它的流水一直接着大海。 小时候,家乡河水不仅清甜,而且有些暖意了。便捧喝几口河水,舒服得不得了,挖野菜的劲头也大了。我们沿着河堤挖着苦菜、苣苣芽、布布丁、车车子什么的,拿回家喂兔子。要是伙伴多的时候,野菜不够挖的,就在篮子中间撑几根木棍,把野菜松散在上面,看起来满满一篮子,其实这是哄大人的。要是叫爹、娘发现了,脾气好的骂几句,脾气大的可要挨巴掌了。 尽管如此,我们照样记性不好,还是先耍够了再说,这也许是孩童的天性吧。现在想来,这会上学的孩子实在太苦了,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都被课堂和作业占去了。我们那会读的书太少,自然闲空就多,所以调皮捣蛋的事情也就干得多。现在我回村庄,见到河堤树上不少的喜鹊窝,就想现在的孩子真懂事理,知道保护动物了。我们小的时候,见个喜鹊窝喜得不得了,三下五除二地便把它捅下来。所以,喜鹊们也不喜欢我们,都飞到山里去了。现在喜鹊又飞回来了,这是孩子们的宽容与善待。所以,我愈加思念家乡那条小河。 因为,回到童年的河边,是无比快乐的。白天,小河是小伙伴们打闹戏耍的水上乐园,夜晚就成了大人们冲凉洗澡的消夏圣地。每到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纷纷涌到小河里去洗澡,桥洞子更是人们的抢占之地。那时的社会风气很好,男人和女人隔着桥洞子就各洗各的澡。好多女人为了抢占桥洞子,天不黑就端着盆衣裳钻进去占地方,先是洗衣裳,天黑了就沉到水里洗澡。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女人多了扎成堆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好像桥下就是她们的世界一样。而每当这时,男人们就会自愧不如,抢不到桥洞子也只好到小河的上下游河床里洗澡去了。 那时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站在桥面上就能看见水里的鱼儿在游,有的穿过桥洞向下追逐,有的穿过桥洞向上冲浪。到了秋天,小河的水更加洁净,也是捞鱼摸虾的最好季节。夜晚的河滩上,肥肥的河蟹和河虾便成为人们争相捕捞的猎物。河虾拿回家用油一炸,红红的,香香的,吃到嘴里脆脆的,那种感觉至今时常回味在心里。 小河造福家乡的时候多,但也有发脾气的时候,记得有一年,暴雨连日不停,小河喝不下那么多的水,便毫无情义地吞噬村庄。虽然,我们村庄保住了,是占了地势高的光呢,还是村里面龙王爷爷保佑的好,其实是很清楚的。不管怎么说,那场水灾的确够厉害的,上游有不少村庄被淹、被毁了。从上游冲下不少的浮财,诸如桌椅板凳、锅盆瓢碗、鸡狗牛羊、瓜果蔬菜什么的,可以说应有尽有,那种景况实在是悲惨啊!所以,眼看着那些浮财漂流而去,也没有人去捡拾的,真是心如止水啊! 时光荏苒,春秋轮回。伴着家乡小河的水川流不息,我和小伙伴们也渐渐长大了,如今又慢慢变老了。然而,小河也变了,变得让人不堪回首。曾几何时,小河的水不再清澈见底了,往日成群结队的鱼儿也没了。沧桑巨变,环境变迁,此乃自然法则。但我依然怀念童年时的那条小河:她不仅滋养着我们的村庄,而且流淌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图文无关,文章配图来源:拍摄作者 授权发布。 编辑:周逸帆;校对:林诗晴; 策划:许馥妍;责编:柳庚茂; 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谢晓莹,广东省梅州市人,文学爱好者,现居珠海,曾有文字发表于报刊、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