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致俊 | 古时的春节习俗

 天下孝义人 2023-01-15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忆孝义栢子沟民间晋剧团

作者:王致俊

距离2023年春节还有7天!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的最典型代表。上至皇帝百官,下到黎民百姓,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民间风俗和国家礼仪都有关于春节的规定。因此,春节是我们全民族、全社会的共同文化精神。

古人将春节定在正月初一,象征着日月、天地的新开端,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追求阴阳调和的哲学观念。新年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放鞭炮象征着新时间的开始。春节也是人类文化生活开端的象征,祭神、祭祖、拜年是对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认,是人生新希望的象征,象征着未来的生活就像节日一样幸福美满!


春联


春联起源于古代驱鬼辟邪的习俗,最早出现在唐代。例如“三阳始布,四序初开”、“年年多庆,月月无灾”等等。宋代,写春联更加流行。明代,贴春联已遍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形式,并流传到韩国等地。春联既表达了人们的心愿,又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年夜饭


除夕夜的晚饭,俗称“年夜饭”,也称“团圆饭”。它非常丰盛,要求全家人都在场,即团圆。团圆是人们对生活幸福的最基本要求:人人平安健康。团圆饭之后,人们开始守岁,也就是等待新旧年更替时刻的到来。南北朝时代已经流行守岁。全家欢聚,饮花椒酒、屠苏酒,吃五辛盘。皇帝亦守岁,并与臣子们一起赋诗助兴。唐太宗李世民召侍臣赐宴守岁,并有四首守岁诗流传下来。如《于太原召侍臣赐宴守岁》:“四时运灰琯,一夕变冬春。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该诗以平易质朴的语言,生动表达了作者新年来临辞旧迎新之际的喜悦心情。前两句曰,时令变化迅速,除夕是冬春变化之时,令人感慨良多。后两句曰,积雪消融,早梅开花,一片冬去春来的喜人景象。该诗感情真挚,蕴涵丰富,耐人寻味!


守岁


守岁习俗显示出人们对于新旧更替时刻的担忧。南北朝时代的说法,除夕会有山魈恶鬼,近代民间传说有“年兽”伤害人畜、毁坏田园,都突出表现了人们对这重要时刻的恐惧。在孝义民间有“守岁是为老人祈求长寿”的说法。


旺火


新年来到时,在院子里点燃火把、火堆或炭火盆,在古代称为“庭燎”、“烧火盆”,现代,孝义民间称为“生旺火”。古代的庭燎是为了驱邪,后来的生旺火已经发展为象征“兴旺发达”。


放爆竹


春节最热闹的活动自然是放爆竹。其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关于爆竹的最早记载见于南朝宗懔《荆楚岁记》。新年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燃烧爆竹。孝义民间有“开门炮”之说。当时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而山魈惊惮。然而,它也象征着宇宙开辟。爆炸之后,青烟上升,竹片落地,和古代神话中宇宙开辟时阳气升为天、阴气降为地完全一致。到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亦可放爆竹了。于是放爆竹成为全国性的风俗。后来,人们赋予爆竹新的象征意义:用喜庆的爆竹迎新“财神”、“灶王”,想讨个吉利,作为“爆发”的象征,使生活更加富于诗意。


年糕


年糕,一般用黏性谷物制作,又名黏糕。我国江南有水磨年糕;北方有黄米黏糕;西南少数民族有糯米粑粑。年糕,谐音“年年糕”,包含着人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


饺子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水角儿”或“角子”。到元代称为“扁食”。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饺子。饺子也包含了美食的意思,古代缺乏肉食,包了肉馅的饺子自然是上好食物,孝义民间谚语有“好吃不过饺子”,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春节时吃上饺子,当然是希望来年有更多更好的食物。饺子这种普通食物被人们创造为文化象征符号。


祭祖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我国社会里宗族力量一直强大,与之相应的作为宗族思想直接体现的祖灵崇拜也一直兴盛。加上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的影响,祭祖成为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动。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祭祖加强了家庭成员、家族成员的情感联系。

在辞旧迎新的时刻,重申人和神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春节民俗中经常看到祭神的内容,如孝义民间有腊日祭祀百神、二十三祭祀灶神、新年燃放爆竹迎接财神和灶神等等。对于这些宗教因素,应该客观分析,不应一概以迷信视之。生活中总有个人无法应付的困难,人们需要超自然力量的帮助以获得精神支持。


拜年


拜年在我国由来已久。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长着血盆大口,红眼睛、绿头发,异常凶猛,人们叫它“年”。每逢腊月三十晚,它便出来挨家挨户地蚕食人类。人们只好把肉食放在门外,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没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绵绵相传。在家庭内,晚辈清晨起床首先向长辈叩头,并祝愿长辈健康长寿。然后,依次到各个亲戚朋友家向长辈拜年。而长辈则给拜年者以压岁钱,祝愿他们健康成长。这一拜一赐之间,人伦关系就得到重新确认和强化,父慈子孝的道德观念得到表现。古代大臣在新年要向皇帝拜年,这一礼节称为朝正。朝正重申的是皇帝与大臣之间上下尊卑的关系。

春节的各项活动是从家庭内部逐步扩大到亲戚之间和整个社会的。除夕守岁,初一为父母拜年,然后出门给亲戚朋友拜年。之后,人们开始逛各种大小庙会。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则全城男女老少一同上街赏灯、看狂欢游行——高跷、旱船、舞龙(狮)、秧歌等。所以春节是一个渗透到社会每一个方面的传统盛大节日。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