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烟雨透,梦里苏州酒
2023-01-15 | 阅:  转:  |  分享 
  
烟雨透,梦里苏州酒这几日天气阴沉沉的,我心中也颇不畅快。想寻些事情消磨时间,不然总觉得空落落的。就近拎了本书,沏了壶茶,瘫在阳台的躺椅上。没
注意,竟拿了本“活书”!云儿从字里行间浮起,漫无目的地游荡,鸟儿一对一对、一群一群地在云间穿梭,剩一只孤零零的愣鸟与我面面相觑。盯
得倦了,我便也飞上天去,就飘着。许久,睁开眼——噫!不觉竟已到了江苏苏州。少了些讶异,多了份惊喜,踏在铺着青石板的老街长巷里,每一
步都是幸福。还是凌晨,薄雾涌动的水道旁,连花儿都睡得静寂。晨昏摇曳,荡开了古城里沉淀已久的安稳与欢喜,有几缕日光撕开迷蒙的罅隙,碎
在水坑的倒影里。我这才略微真切地瞧出这古城的模样:山丘交叠,在岚雾间探出些朦胧的轮廓来,肃穆地撑开天地,撑开一幅泼墨山水的长卷。长
卷下是错落有致的木屋青瓦。檐角垂着泪,诉说着浸在江南烟雨里的斑驳离索。撑开一把泛黄的油纸伞,将水道里漾开的清波、摇晃的木船稳稳地托
在诗情画意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不错的,我是沉醉不醒的旅客,静静卧在苏州的三分流水低檐下,不念春秋。光阴虚度,不如倚在乌
篷船中听似水流年。老师傅熟练地摇着橹,击碎一河明镜般的浪漫,却平添了几分江南的柔情。这摇绝不似车马的颠,它缓缓地,轻轻地,浅浅地,
如柔软的青荇拂过,便要将你满身的温润勾了出来。古桥、流水、木屋青瓦、炊烟人家,苏州的静美是流动的、变化的。不似只能隔岸而观的风景,
苏州的静美可触摸、有温度,却闲适而淡然,这是一份动态的静美,也是真正永恒的静美。“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零零碎
碎,点点滴滴,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聆听岁月的笙歌,仍是吴侬软语最为动情。一袭旗袍,一曲评弹,引着我的一叶小舟,淌进雅致的茶馆。
苦菊醉人,直至今日我才悟出这个道理。在撑起竹篙的那场俗梦里,在苏州评弹的一帘幽梦里,我看到真正属于苏州的那缕柔情。碧色浸透的清波上
摇晃着的小船、茶馆,不是别的,是我日夜向往的余生。真江南,春不晚,流水不尽炊烟缓。从古朴的山水画卷中走出,我被苏州城弥漫的烟火气所
吸引。花雕熟醉蟹、盐水鸭、大煮干丝……每道菜都和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质兼美,清雅本和。不同于其他菜系靠重口、足料、煎炸等吸引食
客的特点,苏州温婉的气质也在苏菜中缓缓流淌、绽放。炊烟逸散,揪着最后一丝炊烟的小尾巴,我随微风一同在苏州园林前驻足。风扶柳,日梳阁
,典雅的园林沐浴在阳光之下,显得分外可爱。镂空的框景里,芭蕉宽叶和小梅疏枝交相辉映,景有尽而韵无穷。这便是园林艺术的美之所在。一眼
得以揽尽的为景,以步伐而探索的曰韵。不入园林,红砖碧瓦;一入园林,满庭芳华。人们的目光在无限趋近的框景中探索,由景入韵,才能真正通
达那份经过沉淀的心境。有些评论家对婉约温润的诗、词、文带着些偏见的眼光,将柔靡纤弱、有情无骨等断以为特点,对此类风格大加赞颂,甚至
展望出无比辉煌光明的未来来。我心中常为此打抱不平,到苏州一趟,才真切地能够举出例子反驳。苏州自是个水一般的城市,有水一般的风景、水
一般的语言、水一般的情怀,可这断不是无骨无力!中国自古便有绵里藏针、以柔克刚之说。锋芒对外,苦痛只会唤起反抗与不合;它们便敛起锋芒
,悄悄地、深深地扎向自己,只希望自己苦痛中流淌出的血也好,泪也罢,能唤起欣赏者一星半点的意识。就如唐寅“万树梅花月满天”,虽不似王
之涣“一片孤城万仞山”这般雄奇磅礴,每个字却也透着隽秀婉然;虽不能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细细咀嚼却也别有一番风味。可这其中的深
意,倒要随其中的情意一道流淌方得品味,人们早已在时光之河中苦苦挣扎,又有几人能游到这无限意趣的绝境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
客船。”踏着庄严的钟声,我登着在芭蕉细雨中迷茫梦幻的小山。雨滴落在青石板上的声音、船橹吱嘎摇动的声音、阳光在窗阁上倾泻流淌的声音,
我听不见;灯火阑珊处的心绪太嘈杂,我只听得到心底的眷恋。拾起一片落叶,妄图将整个苏州藏进上衣的口袋,可它轻声笑着对我说:“最是江南
留不住。”淋着雨,还是有把香火点燃的执念。我的目光爬着楼梯,挟着风雨走了很远很远。闭眼,长风万里,繁星漫缀。月儿撑着天边的小丘,颤
颤地起了来。昏黄的光里还嗅得到微醺的影子,檐角的晶滴随着潮汐荡漾开来,撞到岸边,撞进我的怀里。裁云作衣,春秋为缀,醉舞半生清梦;流月入喉,唤鸟归袖,俗梦多少春秋。我时常在江南烟雨中淋透。我心间的梦里,还酿着苏州的酒。
献花(0)
+1
(本文系不可逆转的...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