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线版“市场花园”:布克林桥头堡前的灾难(下)

 cat1208 2023-01-15 发布于黑龙江

本文摘自保罗·卡雷尔著,《焦土》第7部“南翼的灾难

苏军这一代价高昂的冒险目的何在?他们空投下三个旅,近7000人——第5旅在杜达利地区,靠近第聂伯河河曲部;第3旅沿着罗萨瓦河的沼泽地,位于更后方;而第1旅的部分部队落在卡涅夫大桥后,另一些部队降落在南面更远处,落入内林右侧的友邻部队,第3装甲军的作战区域内。

缴获的命令和地图揭示出苏军的两个目标。一方面,苏军最高统帅部希望掩护布克林这个战术登陆场,抵御德军的反击。空降第5旅将阻止从南面或东南面而来的德军预备队向第聂伯河运动,从而在卡涅夫西部建立起一道屏障,挡住逼近中的德军部队。空降第3旅将守住尚德拉(Shandra)—利波维伊(Lipovyy)地区,并牵制住德军的战术预备队,直到苏军第40集团军赶到。

这是一个很好的计划,但执行的时间太晚。德军部队已进入苏军伞兵旅意图阻止他们进入的地区。

但除了这个战术目标外,苏军三个空降旅所追求的是个更大的战略目标。只要看看空降地区的地图便能对这个目标一目了然:空降第1、第3和第5旅西部战斗群的任务是沿罗萨瓦河的沼泽河岸站稳脚跟。他们将与在巴雷卡、勒日谢夫和卡涅夫南面渡过第聂伯河的部队一起,构成一个宽广的桥头堡,从而在布克林渡口周围建立起第二道屏障。这样一来,一个大型的部署区将得以确立,苏军便可在这片区域集结两个集团军。

据被俘的苏军空降第5旅旅长交代,随着初次空降行动的结束,苏军将于9月26或27日在卡涅夫大桥东南面实施另一次大规模空降。运输滑翔机将携带重型装备和坦克赶到。9月24日降落在第3装甲军作战区域内的小股部队仅仅是这一行动的先头部队和掩护力量。显然,第一阶段空降行动的彻底失败导致后续行动被取消。

实际上,所有的一切都经过巧妙的计划,但实施起来却错误百出,导致其结果成了一场军事灾难。杜达利与罗萨瓦河之间的空投地区,在最初的24小时里,苏军空投下1500名伞兵,结果692人阵亡,209人被俘。被俘人员中还包括空降第5旅的乐队队长和图书管理员。为何把他们也派来参加行动呢?在审讯中,这两人交代:“是命令!”被俘的第5旅旅长也说是“命令”:“我奉命带上所有的人。”于是他将旅里所有人都投入到行动中,尽管其中只有一半人接受过跳伞训练,平均每个人也仅试跳过7~10次。另一半人此前从未跳过伞,他们来自七个不同的团。医护队则由妇女组成。

Image

进行跳伞训练的苏军空降兵

他们的服装和装备也是多种多样——有些人穿着飞行服,其他人穿着皮夹克,还有些人穿着短大衣。相比之下,女军医和医护兵的装备惊人地精良。

但整个行动中最令人费解的是,空降在夜幕降临时进行。正常的空降行动通常应该在白天实施。诚然,苏军是黑夜的宠儿,他们在夜色中的辨路能力比德国人强得多。但即便如此,在黄昏实施空降也是个严重而又致命的错误。伞兵们着陆后无法实施机动,因为他们缺乏交通工具。另外,黑暗也使散落在各处的人员难以完成集结。雪上加霜的一个事实是,出于保密的考虑,部队和他们的军官直到飞机起飞前一个半小时才获悉此次行动的情况简介。因此,就连军官们也没时间在地图上研究目标地区,更别说普通士兵了。他们被投向一片完全陌生的地带①。军官们借助进场飞行时匆匆绘制的草图,徒劳地试图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黑暗中,他们无法找到画在地图上的地标。许多俘虏黯然承认:“这是一场灾难。”

另一场灾难则是源于大批飞行员的无能。他们驾驶的飞机混杂在一起,失去了自己在编队中的位置,或将机上的伞兵投向错误的地点。遭遇到高射炮火时,他们攀升至3000英尺高度,这又导致伞兵和空投罐更加分散。另外,许多伞兵对这场实战猝不及防,他们以为这是一场在敌军已被肃清的地带所进行的空降演练,根本没想到会遇到抵抗。跃出机舱后,他们发现自己正处在凶猛的火力打击下,对他们来说,这已不仅仅是意外,而是剧烈的冲击。一些士兵平安落地,并能继续投入战斗,但他们的士气已然低落。内林将军将他的看法总结如下:“苏军统帅部对时机、目标区域和此次行动的可能性缺乏一种判断力。这场行动极不专业。其战略思想正确无误,但执行部分被搞砸了。显然,这场行动的背后没有专家。部队太过分散,无法迅速集结以实施有条不紊、协调一致的行动。”

“当然,对我们来说这是个幸运的意外。而对俄国人而言,更具灾难性的是德军的三个师恰巧穿过他们的空降区。不过,就算没有这种意外,俄国人的行动也不会成功,因为他们选择的时机不对。如果这场空降行动赶在第24装甲军渡河前实施——也就是说在河对岸本军的后方地带——同时夺取或破坏我们在卡涅夫构设的桥梁,对我们军来说,这将是一场真正的危机。而且,受影响的不仅是我这个军,而将是整个集团军。”

“9月23日晨,40辆苏军坦克从卡涅夫附近的树林中冲出,距离桥梁接近地只有几英里之遥,在最后时刻才被阻止,我们面临的危险程度已变得明显起来。对苏军统帅部来说,这是一个重要时刻。这一刻,他们地面和空中力量的联合行动将打乱我方的第聂伯河防御,从而实现其战略目标。”

“实际上,如果在9月23日午后,以一场突如其来的伞降夺取第聂伯河上的桥梁,可能会具有决定性作用。”

24小时后的9月24日,内林将军的第24装甲军渡过第聂伯河,苏军统帅部错失了一个天赐良机。他们投入空降旅的时机为时过晚,已毫无意义。但战争史本身就是错失良机的历史。

布克林桥头堡的灾难对苏军空降部队的打击肯定非常沉重。直到战争结束,他们一直未能从这场惨败中恢复过来,再未执行过任何重要的行动。

很长一段时间里,苏联军事历史学家们对三个空降旅这次不成功的行动保持着彻底的沉默。《伟大卫国战争史》和苏联历史学家所做的标准记述中从未提及卡涅夫空降行动,只是在《伟大卫国战争史》第56幅地图中,一个小小的标记暗示出这一行动:在布克林村的名字下,标了个小小的红色降落伞。但在文字上,没有一个字的说明、解释或评述。只有这个小小的标志记录了在1943年9月24日,基辅与卡涅夫之间的第聂伯河河曲部上空所发生的事情。

直到近期,俄罗斯的军事期刊才开始对此次行动加以探讨。他们的记述证实了德方描述的画面,更加清晰地揭示出行动的不足之处。下面就是例子。

空降第5旅的实际降落地点与计划相差近20英里。为了蒙蔽德国人,苏军采取了一些荒唐的措施:直到伞降开始后,占据相关阵地的前线部队才获知空降部队的行动。直到9月24日16点,空降第5旅旅长才将行动命令下达给他的部队——也就是行动发起前的一个半小时。这样一来,哪里有时间向士兵们解释此次行动及其目标呢?

另外还有计划本身。这个计划起草得相当官僚主义,完全无视前线的实际情况。将几个空降旅运送至机场的工作应该在9月17至21日间完成,但由于铁路运输的任务过于繁重,这个工作直到9月24日,也就是空降行动发起的当天才结束。

但更糟糕的情况接踵而至。由于气候恶劣,许多运输机迟到了,有些甚至根本就没来,到达的飞机比所需要的数量少很多。最后,由于“糟糕的状况”,这些飞机无法按事先的设想搭载上20名伞兵。所以,每架飞机只能搭载15人,最多18人。就这样,所有的计划都乱了套。

空降第3旅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该旅空投下4575名士兵,但他们的45毫米火炮却未能被投下。13架飞机没找到空投区,于是,他们带着机上所载的东西转身返回基地。2架飞机错过了目标区,结果将伞兵们远远地投放到后方区域。另一架飞机则让机上的伞兵直接跳入第聂伯河,结果都被淹死。还有一架飞机完全错过了目标区域,结果,机上的伞兵降落在苏联遥远的后方区域。

对空降第5旅来说,他们只得到48架运输机,而不是计划中的65架。由于加油的问题,起飞被推迟了一个半小时。另外,机场上没有足够的燃料。种种原因导致飞机毫无计划地逐一起飞。但是,第5旅成功地空投下1000多人的两个营。由于燃料短缺,进一步的空投被取消。

Image

Li-2在战争中后期已经成为苏军的空运与空投主力,但苏军运输机的规模和运力都无法与盟军相提并论

那些空投下去的伞兵又发生了怎样的情况呢?根据苏联方面的记录,有43个小组,总计2300名伞兵,在第3和第5旅军官们的指挥下进行重组,主要在德军后方的卡涅夫与切尔卡瑟之间的森林中成了游击队。不过很早以前,那里便构建了一些大型游击队营地。

7000名士兵只剩下2300人。无线电装备则是另一篇令人伤心的章节。空降第3旅旅长和他的参谋长没有电台。由于在降落过程中太过分散,再加上大批装备的损失,大多数指挥员失去了电台联系。为重新建立起联络,三个携带着电台设备的空降群于9月27—28日的夜间被空投下去,但他们也错过了目标区域。于是,在9月28日,一架波-2飞机携带着电台设备起飞,但它却被德军击落。直到9月底,苏军第40集团军才与卡涅夫森林中的600名伞兵成功地取得第一次无线电联络。

同样令人惊讶的是,卡涅夫附近森林中的游击队力量并未被列入苏军最高统帅部空降行动的计划中,尽管据说有七个游击支队一直在这片密林中活动。难道苏军最高统帅部及其将领们没想到这一点?或者是那些游击队当时的战斗力并不像今天宣传的那么强大?总而言之,卡涅夫西面空降行动的惨败揭示出,1943年夏季,苏军在这一地区并没有什么令人钦佩的作战行动。

炮兵元帅沃罗诺夫在他的回忆录中遗憾地指出:“可悲的是,必须承认,我们作为空降作战的开拓者,对这些部队的使用并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沃罗诺夫说的没错:苏军确实是空降作战的先驱。早在1932年高加索地区进行的演习中,他们便使用了伞兵。

克斯特宁将军曾担任过多年的德国驻莫斯科武官,在他去世后出版的文集中我们读到:“在高加索山区所进行的这些演习中,我首次看到伞兵部队新颖的作战方式。这番经历令我难忘的原因是,几年后,在德国航空部有人告诉我,我发回柏林的那些军事演习和伞兵空降的照片,促使戈林建立起自己的空降部队。”

徒弟很快便超过了他们的老师。对苏军来说,空降部队的技术、物资和人员问题似乎一直未能解决。

Image

战争初期的德军空降兵部队不管是在训练还是实战表现方面都要优于苏军,但随着克里特岛元气大伤,德军空降部队逐渐被作为精锐步兵消耗在正面战场上

Image

东线文库经典三部曲

《东进》《焦土》《普鲁士战场》

从德军视角审视东线战场

任何东线研究者都无法绕开的经典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