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功先生最全趣闻录(附书法)

 昵称14934981 2023-01-16 发布于辽宁
图片

在人们的想象中,作为大师级学者的启功先生,一定是一个不苟言笑、表情严肃的书呆子。

其实,启功先生是一个非常谦和慈祥的人,淡泊名利、虚怀若谷、诙谐幽默,谈吐风趣,平易近人。

人们想起他的,常常不是他的学问或书法,而是他的为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注:下文中“启老”,即启功先生代称。

一语双关式幽默

上世纪80年代初,启功先生创建北师大文献学博士点,并被评为博士生导师。

在北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启功,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

启老乐呵呵地说:“老朽垂垂老矣,不是那个'博导’,而是那个'驳倒’,一拨就倒,不驳自倒矣!”把在场的人都逗乐了。启老是我国最早一批“博导”,学术精深,德高望重,不像后来的某些“博导”滥竽充数,“一驳就倒”。他的话表面上指自己年岁已大,所以“一拨就倒”,和“垂垂老矣”相互映衬,说自己“一驳就倒”,实际上是说自己虽然是博导,但是在学术上绝不倚老卖老,以权威自居。启老利用谐音双关,巧解“博导”,以谦和的态度冷静地看待自己的成就。从中,我们足以看到启老淡泊名利,洒脱人生,超然物外的境界。对照现在某些并无真才实学,却顶着“博导”之名招摇过市的人,这些人在启老面前,只是小丑罢!

启老晚年身体不是很好,常闹些不大不小的毛病。即使生病,他也不忘幽默一番。前些年因心脏病几次住院,他就笑对人说:“我的心坏了坏了的!”

面对着藐视病魔,笑对人生的启老,为他的健康忧心忡忡的亲友,悬着的心恢复了平静。

启老在这里运用了语义双关的手法。“我的心坏了”,表面上“心”是指心肠、心眼儿,实际上是指身体器官“心脏”。熟悉启老的人都知道启老有两不怕,一不怕病,二不怕死。他能笑看世界,傲视万物。疾病和死亡又算得了什么呢?这样豁达的胸襟,这样乐观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图片
自我解嘲式幽默

自古及今,名人似乎或多或少有点名人的傲气和架子。这种傲气和做派在“国宝级”的启老身上很难找到。以做人论,他的谦和与幽默是有口皆碑的。他自觉地将自己作为一介平民放到市井中体验。这使得他的见解比那些高深莫测的学者多了一层亲近感。启老的自我解嘲常常令人忍俊不禁。
1995年11月的一天,数十位学者会聚北师大讨论启老的新著《汉语现象论丛》,大家对这部别开生面的著作给予高度评价。

讨论结束前,一直正襟危坐、凝神倾听的启老站起来,表情认真地说:“我内侄的孩子小时候,他的一个同学跟他一块上家来玩。有时我嫌他们闹,就跟他们说,你们出去玩吧,乖,啊?如此几次,终于有一天,我听见他俩出去,那个孩子边下楼边不解地问:那个老头老说我们乖,我们哪儿乖啊?今天上午听了各位的发言,给我的感受就像那孩子,我不禁要自问一声:我哪儿乖啊?”静静的会场里伴随着轻松的欢笑,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则故事,一段比兴,传达了谦虚,暗含了感谢,表现出童真般的风趣和幽默。善于“取笑”自己的人,自己也就乐在其中了。笑过之后,我们更能体会到启老的坦白和谦虚。是啊,启老不愿让别人把自己的摆上“神坛”远远地嘲拜,宁愿走下来和“追星族“们称兄道弟。

图片

逻辑错位式幽默
说话行文要合情合理,也就是符合逻辑。幽默趣味恰恰是从逻辑上不通的地方开始,这种情理上不通的逻辑作为一种出乎意料的结果让人们忍俊不禁,很像现在浒的脑筋急转弯和“魔鬼词典”。这种逻辑错位式幽默在启老的言谈中也是常见的。
启老曾谈起为他祝寿而举办的“启功先生语言文学研讨会”:“当时九位女学生举着红烛为我唱祝寿歌,我也跟着起哄,心里也在念着祝词许愿什么的。你猜我念的是什么?我心里说:'启功啊启功,你就像这红烛头儿……’”说到这里,启老哈哈大笑,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真像一个老顽童。大家想了一会儿,热烈地鼓起掌来。
既然是祝寿,那肯定要唱祝寿歌、许愿。祝寿是原因,唱祝寿歌、许愿是结果,这是正常的因果关系。启老的结果却出人意外。他没有许什么愿,而是在注意那和祝寿毫无关系的红烛头儿,想的是和祝寿毫不相干的内容。这样的结果和前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全乎逻辑的、非正常的因果关系,幽默的氛围就这样制造出来了。细细琢磨启老的话,其中的奥妙发人深思:他不落俗套,不许“长命富贵”之类的俗愿,而自称“像红烛头儿”,是啊,“蜡炬成灰泪始干”,启老的一生不正是燃烧自己,给别人带来光明的红烛么?

图片

实话实说式幽默
在通常情况下,幽默与直截了当地表达隐衷无关。幽默往往表现为间接暗示,善于诱导对方,直到对方顿悟为止。其实,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实话实说,以真诚善意的幽默打动对方。实话实说的幽默即使传达出责备的信息,也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它比一本正经的批评指责更能触动对方。启老是善于运用实话实说式的幽默的。
一次,一个自称“气功大师”的人,发功给启老治病。

在离启老十几步的地方煞有介事地张开手掌问:“有感觉吗”

启老摇摇头说:“没有。”

他往前走了几步,又问:“这回呢?”

启老还是说没有

他又走前几步。

启老还是说没有感觉

最后他把手按着启老的膝盖问:“这回呢?”

启老说:“有感觉了。”

那人高兴地说:“什么感觉?”

启老轻轻地点说:“我感觉你摸着我的腿了。

“气功大师”有几分尴尬,在场的其他人都笑了。
作为知识渊博的学者,启老肯定很清楚“气功大师”的故弄玄虚。如果启老一开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种种不合科学的做法,必然会引起双方不必要的争论,矛盾也会越来越大。面对面的争执,使对方处于难堪的境地,也有点故意为难对方的嫌疑。于是,启老让事实去说话在,让事实去辨别真伪。启老以善意的幽默话语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觉,相信那位“气功大师”也应该有所“感觉”吧。

图片

画蛇添足式幽默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常常被用来形容不必要的言行,是个地地道道的贬义词。如果把它用在幽默的领域,变废话为趣话,就产生了幽默的效果。而且画蛇添足式幽默是纯粹的幽默行为,不带任何攻击性。请看启老的一次“画蛇添足”吧。
制假造假是令人深恶痛绝的行为。作为妇孺皆知的书画家,启老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仿造他书画作品的事情。

一天,启功来到潘家园书画店,看到挂出来的署名“启功”的书画作品,没有一件是他作的。启功把那些仿冒自己的赝品拿过来一件件地看。

看完了以后,旁边的人就问他:“启老,这是您的作品吗?”

启功幽默地说道:写和画得都比我好啊!

还有一回,启功去一家书画店,恰好遇到一个专门假冒启功书法作品的人在书画店销售赝品,恰巧被先生逮个正着。造假者尴尬恐慌、无地自容,声称自己的只是为了“赚几个钱养家糊口”,哀求老先生高抬贵手。

大家都以为启老要痛斥这个造假者了,不料启老只是宽厚地笑道:“你要真是为生计所迫,仿就仿吧,可千万别写反动标语啊!

一句风趣的话把大家都说乐了,那个人借着启功给的这个台阶,千恩万谢地溜走了。

启老对待制假者的态度,我们姑且不作讨论,但先生的古道热肠、宽容厚道是值得我们景仰的。自己的书画饮誉海内外,收入不菲,生活过得不错,他还在为侵犯自己利益的画匠们着想:他们也许仅仅是为了生计才那样做的吧。“可千万不要写反动标语啊”和前一句没有语义上的联系,似乎是一句多余的话。正是这句似乎是一句多余的话、这句似乎可有可无的“废话”,传达出了启老面对造假者的复杂心情:几分同情,几分无奈,不仅给陷入困境的造假者以情感上的抚慰和关怀,而且也给他指出了为人做事的底线,让他对自身问题进行反思。
启老用幽默的话语,用慈爱之心对待人世间的荣辱冷暖,在从容嬉笑之间,把自己的心态安排得恰到好处。正如张中行先生说的:“看表现,像是在游戏人生,探底里,乃是把一切都看破了。”启功先生就像一株苍翠挺拔的青松,永远傲然屹立在时间的长河中。他的学术成就、治学风范、人格魅力,永远为后世景仰,他作为言谈高手、幽默大师,在口语表达艺术长廊中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图片

三 陪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某些领导附庸风雅,出行或参加一些活动喜带诗人、书画家作陪。

或问先生曰:“此有说乎?”

答曰:“有,此谓之'三陪诗书画’。”

问:“若以此五字做上联,请拟下联。”

先生迅捷对之云:“一扫毒赌黄。”

对仗工稳,问者惊讶之余,问:“作何解?”

先生乃正襟曰:“此事久之亦可成瘾,一样危害个人及社会,我辈能不戒之!

图片

不急
在启功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

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

图片

启功先生 昔日孩提 73cm×43cm 约1984

胡言

有一次,启功先生应邀外出讲学,主持人介绍完他之后说:“下面,我们请启老为我们大家做指示!”

大家开始热烈鼓掌,启功先生连忙摆手说:“指示不敢当,因为我的祖先活动在东北,是满族,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所以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说’……

一句话说得大家开怀大笑,报告会就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图片

现存最早的启功先生照片,约10岁时与祖父(左)和姑祖丈(右)合影

不花钱也行
启先生与一个朋友到无锡游览,朋友用高价买了条丝绸内裤穿,并对先生说:“虽然很贵,但穿着真舒服,真轻便,穿上就跟没穿一样。”

先生应声说:“我不花钱也能得到这样的效果。

倾倒之印
一次,启功先生为别人题字后,照例落款、用章,不料钤印时颠倒了,旁观者无不惋惜,也不便请先生重写一幅,只好劝慰:“没关系,没关系。”先生笑而不答,又拈起笔在钤印旁补上一行小字:“小印颠倒,盖表对主人倾倒之意也。”于是举座重欢。

图片

1954年 启功先生与夫人、母亲和姑姑(左一)

挂上与扮上
启功先生曾云:

书画家的水平究竟如何,最好的检验办法就是把他的作品“挂上”。这就好像检验一个京剧演员,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扮上”,他究竟够不够“角儿”,一扮上就看出来了;是不是书法家,一挂上也就看出来了。

图片

妙解执笔法
启功先生讲课时,曾有人递条请教执笔法与书法优劣之关系。

先生说:“以执笔法论断书法孰优孰劣,最难服人。譬如上街买包子,你只看包子质量,管那厨子是站着还是坐着捏,是五指捏还是四指捏的呢?那厨子出来说'有时站着,有时坐着,我是用左手三个指头捏的褶’,你还买不买?左手三个指头捏褶的包子立马就不香了?咱们得先搞清楚是吃包子,还是吃手艺?四指还是五指握管,都各自有些道理,但最终看的是作品水平。

图片
启功先生 行文做事对联 67cm×22cm×2 1986

纸笔上下功夫
有人问“不择纸笔”与“是否定要用上等纸笔才能出好作品”的问题。

启功先生说:“上等纸笔可能会有一些帮助,但不绝对。历史上不少国宝级书画都不是用当时青镂麝璧玉楮龙盘(笔墨纸砚)写成的。在纸笔上下功夫,不如专注于自己的内外功,一是储学一是磨砺。没听说吊嗓子一定要到天坛吧?那戏班里练压腿,也没听说要用金砖吧?……功夫到了,要正式粉墨登场了,置办点行头,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登台砸了戏牌子,跟观众说'在下唱得不好,行头是梅兰芳用过的’,管用吗?”

图片
启功先生 山水 29.5cm×41.8cm 1945年

鸟乎
亲朋好友见到启先生总是关切地问:“您最近身体如何?”

先生常回答:“鸟乎了。”

“何谓鸟乎?”

先生则笑眯眯地答道:“就是差一点就乌乎了!

图片

痔疮与口疮
某饭局,有人闲谈起治病的窍门,云:“有些外科肢体上的小病宜于将身体倒置,如腰疼者可以多倒行,又如长痔疮者可以每天倒立若干时间,则肛门附近的瘀血便可散开。”

听至此处,启功先生不紧不慢地笑云:“痔疮倒是散开了,该长口疮了。”一座为之喷饭。

图片

你冷我不冷
“西泠印社”在赵老逝世后,公推启功先生担任社长。

某年印社举行例会,启功先生与中国书协某位领导共同与会。

会上启功先生发言,自然屡屡提及“西泠(líng)”如何如何,不料那位书协领导却在一旁好心地为启先生“纠错”,小声说道:“是'西冷(lěng)’呀。”

殊不知是自己文化不够出糗。

启功听后应声道:“你冷,我不冷。”😂

图片

1983年 国家文物局七人鉴定组合影。自左至右:谢辰生、刘九庵、杨仁恺、谢稚柳、启功、徐邦达、傅熹年

发酵
早上八点半,一位友人去启功先生处,见先生坐在单人沙发上,正在吃早点。脚上没有穿袜子,脚腕显然有些肿。

见友人进来,启功慢慢举起手招呼。

友人问先生的脚,先生说:“发酵啦。

图片

就差公厕找我题字
启功先生书法声名鹊起、风靡全国后,到处都是他的题字:机关、学校、商店、风景名胜,随处可见。

有些很小的单位也找先生题名,以壮声威,假冒的题字也随之而来。

然先生尝言:“我最爱题的还是饭店、饭馆,总可以借机吃它一两顿。”

又自叹道:“就差公厕没找我题字了。

图片

出与进
某客人来到启功先生家拜访,进家落座后,先生照例礼让茶水。

客人见先生年迈,为免劳顿,便紧张地客气道:“您老别麻烦了,我出门不喝水的。”

先生应声道:“你这不是'进门’了吗?

客人顿感亲切。

图片

启功先生 惊人芳讯 66cm×64cm 1989年

看完请回
一位画商到启功先生家叩门拜访,想得到老人一件墨宝。

但此商人誉甚不佳,启老久有耳闻,便走近廊前,打开灯后,隔着门问商人:“你来做什么?

商人说:“来看您。

启老贴近门窗,将身体不同方向一一展示给对方看,然后说:“看完了,请回吧!”

画商有些尴尬,嗫嚅着说:“我给您带来一些礼物。”

启老幽默地说:“你到公园看熊猫还用带礼品吗?”

图片

部长开飞机
中国书协换届,启功先生推荐某先生出任。有人不解,问他:“某先生会写字吗?”

启先生反问:“航空航天工业部的部长会开飞机吗?”

图片

2002年 启功先生接待来访的小朋友
棺 材
有一次,一个地产商准备好了笔墨纸砚,非让启先生给自己的楼盘题词。

启功先生脸一沉,道:“你准备好了笔,我就一定得写吗?那你准备好棺材,我还往里跳啊?

一句话,在场的人都乐了。

图片

给活着的人建纪念馆
一次,李苦禅的儿子对启功先生说,他曾在济南街头碰到一位友人,这位友人拿出一幅李老的画,问他是真是伪。

李苦禅的儿子说:“那是父亲李苦禅纪念馆建立时,我家捐给纪念馆的呀,怎么在外面给卖了呢?”

于是,先生对他说:“时下流行给活着的人就建纪念馆、艺术馆,我可不要。给我设个厕所大小的屋子,倒让我捐出多少多少作品,明儿我还没死,这些作品全在外面卖了!”

图片

启功先生 水墨
您姓阎吗?
有人来访,见到启功先生就说:“您老精神真好,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先生立即反问道:“您姓阎吗?”

问得来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先生又徐徐道来:“阎王爷才知道我能活多大,您怎么也知道?

说得来人与在座的都笑了起来。

图片

启功先生 书作

与吃肉无关
启功先生有次去医院看病,护士拿着装有他血液的试管不停地摇晃,启功先生问:“你为什么摇晃?”

答曰:“您的血太稠啦,不摇就会很快凝固,您要少吃肉啦!

恰巧,此时赵朴初先生也来诊病,赵老说:“吃了一辈子素,现在也是血脂高。”

这下让启老抓住了“反击”的证据:“你看,我说一定和吃肉没什么关系嘛!

图片

苦中取乐吟诗词

启功先生患有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时眩晕、耳鸣、呕吐,但他却能在苦中取乐,戏作《沁园舂·美尼尔氏综合征》词一首:
夜梦初回,地转天旋,两眼难睁。忽翻肠搅肚,连呕带泻;头沉向下,脚软飘空。耳里蝉嘶,渐如牛吼,最后悬锤撞大钟。真要命,似这般滋味,不易形容。明朝去找医生,服'苯海拉明’、'乘晕宁’。说脑中血管,老年硬化,发生阻碍,失去平衡。此症称为,美尼尔氏,不是寻常暑气蒸。稍可惜,现药无特效,且待公薨。

启功先生颈椎病发作时进行牵引治疗,本是一件令人十分痛苦之事,可先生却以一首《西江月》打趣:
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牢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

又一次,启功先生的晕病发作,医生给他输液治疗不见好转。他在感慨之下,吟了一首《渔家傲·就医》以“抒怀”:
眩晕多年真可怕,千难苦况难描画。动脉老年多硬化,瓶高挂,扩张血管功能大。七日疗程滴液罢,毫升加倍齐输纳。瞎子点灯白费蜡,刚说话,眼球震颤头朝下。


自撰墓志铭

图片

在启功66岁风头正劲之时,撰写了一篇《自撰墓志铭》,27年后,墓志铭最终“镌刻”在他的墓碑上。

图片

全文如下: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

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

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

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

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

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启功先生曾经受过很多磨难,但苦难的经历并没有将他打倒,反而使他变得更加坚强。

他幽默风趣的言行,通过《墓志铭》让我们看到了他豁达的心胸,看到了大师从容面对各种人生境遇的处世哲学。

启功先生用墓志铭这样的文体叙述,既是古典文学专家的乐观感受,也凸显了其人格魅力所在,想见他的生死观早已通透,人生际遇“荒诞”的总结,看出其为人的幽默达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启功先生在一篇自叙生平文章中说:

  检点平生,往日全非,百事无聊。计幼时孤露,中年坎坷,如今渐老,幻想俱抛。半世生涯,教书卖画,不过闲吹乞食箫。谁似我,真有名无实,饭桶脓包。偶然弄些蹊跷,像博学多闻见识超。

  笑左翻右找,东拼西凑,繁繁琐琐,絮絮叨叨。这样文章,人人会作,惭愧篇篇稿费高。从此后,定收摊歇业,再不胡抄。

图片

启功:你们甭表扬我,写字画画的事,岂能有求必应?

【本文选自书法杂志,作者:林岫】

图片

乙亥(一九九五)立春后,“黄苗子郁风书画展”开幕式前闲聊,大家说起近年各地约稿求书纷纭,“书债”渐多,而且要求书写幅面渐大,已不堪重负。

正好启功先生进场,精神矍铄地接过话茬,笑吟吟道,“眼下,能做到有求必应的,我看,只有'赵菩萨’了……”。
“赵菩萨”,即赵朴初先生。

笔者想起年前因为残疾女书法青年得启功先生鼓励事,便开玩笑道:“多念几遍阿弥陀佛,启功先生也会有求必应的。”大家附和,都想给启功先生“加冕”,称“启功菩萨”。

启功立即回应:“你们甭表扬我,写字画画的事,岂能有求必应”以前上海沈尹默先生也有过'三不应’,这都是有年头的事了……”

图片

启功先生的话,让笔者想起壬申(一九九二) 的一件事。

那年春节后,南方某省欲举办书法大展,特地派员至京求启功、康殷、柳倩等五老墨宝。

电话预约时没说书写内容,随中央文史馆一位友人拜见启功先生后,展开五张打字件,说“已经将五位省级领导的诗文打字好了,恭请五老每人选写一份”。

启功看后,笑道:“你们给的革命任务太重要,恕难从命。

问何故,启功说:“我自个儿会作诗文,约我敬书古贤经典尚可考虑,让我写'重要领导’的诗文,我与他既不相识又无交情,突然抄写他的诗文展出,啥意思?旁人不知,还以为我启元白素有'书吏代录’之好呢。

来人解释说因为领导特别支持书法活动,“很想展览结束后收藏五老的墨宝,所以选写他们的诗,好留个纪念。我们已联系企业家代奉稿酬”云云。

一闻此言,启功更加坚持,“他们愿意代奉,我还不愿代录呢”,此事遂不了了之。

图片

当年柳倩先生家离寒舍不远,周末常去探望。 闲谈中说起启功“不愿代录”事,柳老大笑,说 “我也没有'书吏代录’之好”。原来让柳老写的那首七律诗病多多,不仅平仄不协,出韵乱韵,竟然第七句尾字也进场押了韵。柳老是四川荣昌人,说“那诗还在桌子上放着,你去看嘛,简直是首歪诗”,川调抑扬顿挫,煞是好听。

图片

不久,笔者因在中央电视台海外台(后改名中央电视台第四台)《诗书画》栏目担任嘉宾主讲, 邀请康殷先生到场漫侃书画;休息时,又听大康说 起“邀请五老写省级领导诗文”事。

大康说,“书画家不能啥球扣过来都鱼跃。咱先不讨论对写字画画的尊重与否,但总不能你叫写啥就写啥吧?又不是坐饭馆点菜……”。

大康讲话幽默,大家都爱听,也想知道结果,围上来一问,大康笑道:“那球飞过来,我立马给他们扣回去了……”

图片

后来,风闻其中有位省级领导不相信启功竟然敢拂地方顶级的面子,初夏携秘书赴京开会时,又到北师大求见。

通报时秘书强调说“我们省长是不轻易见人的”,

启功立即回答,“正好,我也是不轻易见人的……此非故事,已经启功先生秘书侯刚先生证实)。

会面没成,那名家书法展后来好像也没了下文。

三老没有“有求必应”,虽有各自为人处事的道理,但维护书画家独立品格的尊严,坚持“择善必精,执中必固”(《尚书引义》名言)是一致的。

君子持重人格,都有“择善而从”的选择标准和自由。如果不但“择善必精”(选择自认为最正确的),而且在践行中还能“执中必固(坚持正确的选择执着不移)”,应该令人肃然。

通过以上这些小故事,小段子,我们可以感到一个爱憎分明、饱经沧桑、智慧豁达的老人的真实存在。这就是启功先生,一位可敬可爱的老头儿。

图片

启功先生有一方古砚,上有铭文曰:

“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
图片
启先生把自己小小的卧室兼书房命名为
坚净居”,自号为“坚净翁”。图片
图片
启功(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自称“姓启名功”,别名察格多尔札布,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族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国宝”一级的文物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他是我国著名史学家陈垣的高足,但是先生只念过中学,其学问都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最令人感动感慨的,也是我辈学人最看重的能力体现。


他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图片

启功先生:幽默达观,真性情,真学问,真道德,真伟大,真君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