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枝笔挺起江汉间

 昵称29604659 2023-01-16 发布于北京

壬寅岁末,庆贺湖北楹联诗词大家、著名文化学者白雉山先生九十寿辰暨诗词联贺集《一枝笔挺起江汉间》新书发布会在武汉举行。

白雉山,本名杨村,原名杨国基,号白雉山人。1933年出生于湖北省大冶县,解放后划属鄂州市。大学文化,副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武汉黄鹤楼文化顾问、湖北省诗词学会和楹联学会副会长。白老出生于诗书世家,十五便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七十五年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写作涵盖通讯、散文、小说、学术论文和诗词楹赋,出版了《汉语新诗韵》、《白雉山诗选》、《烟雨阁楹联选集》、《名联三百副评注》、《秀才人情》、《白雉山文钞》等十余部专著,共计四百余万字。荣获过全国图书“金钥匙”,其诗、联、文作品除常获大奖外还被全国百余处名胜景点制板悬挂、刻石勒碑和选入中学教材。其事迹和作品被百余种选集及大型辞书收录,常被聘为全国以及省市顾问和评委。我国当代著名学者郭沫若、王力、钱钟书、程千帆、启功、朱祖延、吴丈蜀等先生均与其多有交往,对其作品亦多有好评。201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为庆祝白老九十大寿,武汉和鄂州诗联界举行了贺诗贺联征集活动,共征集到数百首(副)诗联,编撰成诗词联贺集《一枝笔挺起江汉间》一书。中国楹联界耆宿常江先生亲自题写书名以示祝贺。

新书发布会由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陈佐松主持,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长段维、对联中国主编王永江、鄂州市楹联学会会长吴幼鹏分别代表湖北诗联界、省外嘉宾及白老家乡诗联界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参加活动的嘉宾还有:郑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莫非、湖北诗词学会党委书记姚泉名、九州诗社社长蔡正辉、鄂州诗词学会副会长徐胜利以及武汉、鄂州诗联界朋友共三十余人。

发布会现场悬挂了活动组织方精心挑选的九副贺诗贺联书法作品,暗合九十大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雉山先生的自寿联,在此与大家分享:

枉读几天书,总惭一事无成,于国于家都负了;

愧谈高寿庆,尚喜三生有幸,乃文乃武亦欣然。

附:《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序一

段维

诗豪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之句。鄂州市东的白雉山本来寂寂无名,却因诗人联家白老雉山而让人心生向往。

我接触白老的时间较晚,此前听说过老人家。据传,吴丈蜀先生曾说过:白雉山、汪诚、贺捷是湖北省诗词学会草创时期的“三剑客”。但更多听到的则是老先生极有个性,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要与其相处好是很不容易的等等。我大约是2000年之后幸识白老的。记得是在由当时的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书记、诗人黄强先生主办的一个有关长江诗歌的研讨会上偶遇的。那时我刚出版了一本诗词习作集《竹太空心叶自愁——近体诗词习作习得录》,会上正好送给了白老和俞汝捷先生。不久就接到白老的邮件,说他跟俞先生交换过意见,这是他们目前见到的少有的“合律”诗集,并给予了诸多方面的鼓励。又过了两三年,黄鹤楼诗词大赛通知我当评委,方才知道是白老力荐的,而且过程颇不顺利。当时主办方觉得我的名气不够大,白老几次推荐都没被接受,最后听说白老都发脾气了,说段维再不进评委,他就不参与这个赛事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白老性格的执拗,以及他对年轻人的栽培是如此地不遗余力。此后,我便经常与一些诗友联友结伴去拜访他,但每次他必强调:不要带任何东西,带了也决不会收。相反,每次去,老人家必请我们吃饭。弄得我们很是惭愧!

白老的人生经历很曲折,大约也是性格决定命运所致吧!但他一生笔耕不辍,在诗词联赋方面成就斐然,公开出版的著作不下三百万字。最负盛名的还是老人家的联作。记得某个颇有含金量的近现代联家名录列举了一百三十一人,目前老人家是唯一健在的。他的联作受到过郭沫若、许德珩、夏衍、王力、钱钟书、程千帆以及陈立夫、连战、梁羽生等海内外名家的高度评价。网上有一则轶事: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杨静仁,在游览襄阳米公祠时,见到一副刻挂白雉山的楹联“与孟鹿门号两襄阳,书传千古;共苏黄蔡称四巨子,颠压三人”极为赞赏地说:“这副楹联写得好,它仅二十四个字,就把米芾一生的成就和特点都概括进去了。孟浩然是襄阳人,因世居鹿门山,人称'孟鹿门,和'孟襄阳’,米芾也世称'米襄阳’。孟是唐代的著名诗人,米是宋代著名的书画家。米的诗名虽不如孟,但他却可以'书传千古’。上联就从这里着眼。下联的苏黄蔡即苏轼、黄庭坚和蔡襄,他们与米芾一起被称为'宋四大家’,这四大家都是以诗书画名世的的巨子,而米芾的'颠’狂习性却最负盛名,可'压倒三人’。楹联中写了四个人,上一下三。偶看似乎对仗不工,仔细整体审视却又浑然天成,了无痕迹,流畅自然,确属不易!”

就我的有限观察,当下楹联的创作形式有二:一是应用联,二是文艺联。前者十分注重贴切适用,类似于“新三应诗”( 应景、应酬、应命)的“新三应联”,极致作品就是屡遭诟病的“老干体”;后者特别注重文采风流,极致作品就是空洞浮华的“饶舌体”。我拜读了白老的联作,可以说“不偏不倚”。老人家所撰的对联不会带有老干体风气,也不会故意卖弄文采,是把应用性与文艺性结合得很好的范例。如近些年写的荆州万寿寺坠塔联:“塔影坠基深,世上总嫌高位久;锋芒磨我尽,人间也怕出头多。”就是兼具比兴的哲理联作。再如六十自寿联:“侬迄入世以来,垂髫负笈,弱冠从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倚马檄成,喜尚握江郎其笔;覆盆厄踵,幸蒙雪张叟其冤。天道复奚论,西抹东涂,已虚掷韶光六十;职将离岗而后,山水怡情,诗词寄兴,写八行笺,访八方友。稽坟考典,探历朝史册之珠;戴月披星,伴永夜豆灯之乐。华封聊自祝,狂歌长啸,何敢望桃寿三千?”联长一百二十字,概括其一生际遇与追求,笔到意到,珠玑璀璨。这是值得后辈联人学习的。

这次结集出版的《一枝笔挺起江汉间》一书收录了八方贺联贺诗及以前的唱酬作品,出现的名字基本上是联坛诗界的“大咖”,除了具有纪念意义之外,也是初学者研习诗词楹联的一个范本,值得珍藏。

在白老面前,我本晚辈,才学皆浅,本没有资格为这本书作序。但老人家给我发微信说:这是他与一众诗友联友商量的结果。那我就只好个人服从集体、晚辈服从长辈了!

最后将自己这次为白老九十华诞所撰的陋联贴上,以表达我对老人家深深的敬意:

啸吒烟云,百载联坛惟硕果;

伽持风骨,千秋诗韵在孤桐。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一日于桂子山

附:《一枝笔挺起江汉间》序二

王永江

第一次听到“白雉山”这个名字,是在好多年前。当时我的好朋友金锐受邀为黄鹤楼景区写联,而那次活动的组织者便是白老。从金锐口中,我得知白老时任武汉黄鹤楼文化顾问。作为联界名家,他十分关心黄鹤楼景区的对联文化工作,不仅于1985年黄鹤楼重建拟开放前夕受邀撰写黄鹤楼长联,还多次为完善黄鹤楼景区的悬挂对联而奔走。自那时我就对这位真正的“对联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几年前,我通过对联中国平台与湖北楹联学会的高寒女士认识并熟识之后,又反复听她提起白老的名字。在她眼里,白老是联坛名宿,是令她亲切的“忘年交”,更是一位执着于对联、爱提携后辈、与夫人相濡以沫的“八零后”。于是,渐渐的,白老不仅仅只是个名字,而是作为一个非常鲜活的长者形象在我脑海里生动了起来。我又从网上旧书店淘来一本《古今楹联选集》,从那些他用心编选的对联作品中,触摸到他挚爱对联的那份温度。

2018年,受湖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陈佐松先生之邀,我与诸友赴武汉采风。在此期间,有幸第一次去拜访白老。见到老人家之后的激动心情自不必说,但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白老当时身体抱恙,不宜久坐,但愣是坚持坐在饭桌旁很久,只为了等待晚到的金锐。白老动情地说,我跟金锐是忘年交,这么多年没见,我一定要等他。那份真诚,令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2020年,受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段维先生之邀,我赴武汉参加中华诗词学术论坛。在此期间,我陪老师常江先生再次去拜访白老。两位联坛巨擘自前一别近三十年,此次相逢感慨万千。离别之时,白老与常老紧紧相拥,令人无尽唏嘘,让我深刻体会到两位在联坛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老人的赤子之心。

这次我非常荣幸地受命撰写白老九秩华诞贺作汇编一书的序言。借此机会,我得以仔细品读白老这么多年来的心路点滴,也感动于武汉及全国联友诗友们发来的真切祝福。回忆起往昔那些与白老的缘分,我内心深处告诉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对联人”,那就是像白老一样,有坚守、有担当、纯粹而无邪!

2022年12月1日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