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是如何一步步失去了年味?(二)毛笔的消失是民俗的硬伤

 王清茗 2023-01-16 发布于山西

 随 我 行 走 山 西      许 你 万 里 荣 耀

鉴古  |知非  | 旅途  | 视野  |  生活

不知从何时起,毛笔退出了中国人生活,很多人的家中再难觅一支毛笔。

早在二十年前,就有邮局信件分拣的工作人员惊呼:帅字难求。更不用提如今打印机的普及,连基本的签名都免了。如今过了小年的街头,不再见挥毫撰写春联的先生,取而代之的是兜售各种印刷品的小商贩,他们的头顶,是整齐划一、由电脑提供统一字体的商铺门头。现代无知的城市管理者将中国传统的商业个性连同特具文化气质的匾额做出了最后的扼杀。
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因为科技的介入,书法便被束之高阁,成了镜花水月。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特征,书法的审美,唯有中国才能将字的形态与书写者的精神合二为一,再次才是他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如春联,如牌坊,如匾额。
可以说春联是世界上最早的朋友圈。字如其人、见字如面。传统的书塾内,蒙童入学首要的便是先练字。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老师教的哪里是学问,而是正直人生。从象形文字开始,中国选择了从金文到篆书的转变,保持着文字最初的模样和指向。而西方世界不约而同向简单看齐,由象形而鸟兽迹,间架结构和字母堆砌的高下立见:西方文字是无法整齐划一的作为春联的形式出现,无法把庄重庄严承载。传说中国文字发明的时候,天雨粟,鬼神哭。因为人猿揖别,把野蛮抛在了身后。
在中国,春联代表的不仅仅是对新春的祝福,更包含着门内主人学识、理想、气质多方面的体现。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至少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长六寸,宽三寸,刻书神荼、郁垒二位门神名字,用于驱灾辟邪。后由太原人、后蜀皇帝孟昶在,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除夕之日在桃符上写下了“新年纳余庆,嘉节皓长春”的对联,从此以后春联成为春节必须配置。
即便在桃符上,春联也需要逐年更换。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便是此意。更换桃符的时候,文字的张力开始显现。即便外乡人来此,也会通过普通人家的春联,发现主人的身份和职业特点。初一以后亲朋好友相互走动,大家会对文字和内容逐一品评,谁家桃符不公正、不严谨,会被街坊邻里笑话,一年内都成为大家的笑柄。大人便会对孩子训诫,好好读书。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文化的传承的动力,家庭成为发源地,也成为社会稳定的最基本单元。中国人性格内向,又有着谦顺的基础,后世子孙读书,未必有着出将入相的理想,但有着光耀门庭的初衷。耕读传家使每个国人更为儒雅,更加君子。横平竖直,撇捺有度,每天在这样文字的警示下,不做君子都难。孔子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并非理想,而是现实,在中华大地出席日统一换新,上达天意,下谢地母,吾国华美,我有盛世。
如果说西方历法的介入搞乱了人间朔望,那么硬笔的出现如匕首现。中国人用软笔写出来风骨,西方人用硬笔写出了曲线。方正与曲线,本身就是格格不入的两个极端。西方文字横向书写也代表他们内里文化空虚,向外扩张极度需求,自然坚船利炮自然而然的产生。
文明的对抗不能局限于一两场战争的得失。以文字为代表,从漠北到东海,四海八荒五千年来无不受中华文字熏陶而臣服,而坚守中华文化本源便是门扉两扇旁的红色春联,全民教化的开始。
从桃符到春联的完美蜕变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明朝陈云瞻《簪云楼杂话》记载,“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大力推行纸质春联,极大降低了春联成本,在灰色民间建筑间形成视觉冲击。相传朱元璋正月初一微服私访与民同乐,发现一户人家未贴春联,上前询问得知该户为劁猪匠,没有学问。朱元璋当即就书写春联一个赐予屠夫,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皇帝如此,天下何愁不大同。

只是在发现钢笔以后,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抛弃了毛笔,特别是在满清灭亡后,留过洋喝西方墨水的“知识分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妄自菲薄,甚至还要采用字母代替中国字,一些现代诗歌中夹在几句蹩脚外文卖弄自己学问。
光绪年间,支持维新变法的礼部主事王照逃亡日本,参照日本假名编纂了《官话合声字母》,成为汉字拼音化的开端。辛亥革命后又有人利用罗马字母进行汉字拼音化改革,包括鲁迅等人在内都表示支持。在当时,如果不是有识之士极力反对,民间对西方文化竭力排斥,很可能中华文化因为拼音而终结。
矫枉过正和过犹不及,书法彻底沦落。包括手机输入法在内的现代通讯手段,又使汉字记忆更趋向于拼音化,提笔忘记成为常态,更有诸多本科院校毕业的学子不认识中国的繁体字,自然春联本身的功用价值就无形中消失。
让国学和书法回归蒙童课堂,贯穿到高中毕业是延续文化的不二选择。如今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在背诵字母歌的时候,小学就安排三角公式的时候,可否想到很多人高中以后就忘掉了单词和数学。无论高知学者还是匹夫匹妇在菜市场买菜,绝对用不着英文和等差数列。
无须担心理科的没落,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有自己的志向和跨越式的智商,四大发明的国度里,从不缺高端科学技术。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的文,便是现代人口中的科学。不然,留着一帮数典忘祖的“社会精英”何用?
中国人的春联对仗工整韵味悠长。中国人做事,纲举目张执本末从。
如此,才能回归年味。如此,诸事才能迎刃而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